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的创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的创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的创设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传统简单课堂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的数学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题的创设在数学教学发展中油然而生。有效问题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实践能力。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创设存在的弊端,提出有效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构建思路和创设策略,旨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构建与创设策略

在有效问题创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要求小学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并且在不断优化有效问题创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营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达到小学生在有效问题的积极引导下实现自我主动学习和创新发散思维的培养。再加上小学教师在构建优质数学学习有效问题的背景下,教师更加注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知识吸收,更多的选择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立有效问题,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学习中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实现良好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创设的基本构建思路

有效问题创设主要是指在教师进行有关数学知识的传授时,通过构建数学问题场景并提出有关数学知识的问题,能够实现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认知过程中,从而完成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系统构建,所以有效问题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构建思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感。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小学生在通过有效问题创设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统一纳入自身数学认知系统中,教师再利用新旧知识点的结合促进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感和认知系统的完善,使得数学教学资源能够顺利深入到学生学习过程。其次,顺应数学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在小学生数学认知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立足于某一最基本的数学知识点,再由这个知识点不断深入、扩展以及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环境下,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主动性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复,使得自身数学认知系统可以顺应数学发展的需求,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自我监控能力。最后,将培养学生的数学认识感融入到循序渐进的教学中。要想实现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创新实践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小学生数学认知感的培养和教学任务两者相结合十分有必要,小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用眼睛、脑子以及手相配合进行数学实践演练,才能促进其数学认知系统的完善,实现其综合水平的提升。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创设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目的性不够明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都是一个数学老师兼几个班级的数学教学,这就导致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每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无法精准到每个班级的学习需求,在进行有效问题的创设时,往往都是选择直接在网络上下载现成的教学课件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况下的有效问题建设就缺少明确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教学交过可想而知。

(二)有效问题的创设不够细致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传统数学教学观念影响较深,在进行有效问题创设时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快吸收数学教学知识,并没有深入的让学生进入到有效问题的创设中,教师在有效问题创设中不够细致直接导致学生不能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实际生活中,丧失了有效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三)有效问题的创设不够实际

教师在有效问题创设中的目的性和细致性都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这就直接导致有效问题创设还存在不够实际的现象。教师对于有效问题创设中的形式较为注重,对于建设有效问题的过程以及环节设计却缺少应有的重视,这就使得有效问题创设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展示仅仅只是一个“展示”,大部分的问题建设都变成一个个没有丝毫意义的表演,没有起到实际效果。

三有效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的具体策略

为了能更好更快解决有效问题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们就应该立足于激发学生的数学认知感和主动自觉学习,以结合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出发点,设计出具有挑战性、趣味性以及针对性的有效问题,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水平提升。

(一)通过创造明确的教学目的实现有效问题的创设

无论是任何学科学习,其根源都是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学习,小学数学这一课程当然也不例外。教师在进行有效问题创设的时候以真实生活为背景,并且明确自身教学要求,不是单纯在网上选择相近的数学知识点课件进行拷贝下载,而是建设真实且具有针对性的有效问题,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能锻炼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再加上教师通过熟知课本教材知识,能够抓住数学知识点的精髓来创设有效问题,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点转化为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热情。

(二)通过创造优质的教学情境实现有效问题的创设

优质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认知感,在激发学生已有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在创造优质的教学情境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首先,优质的教学情境应该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关联。在进行有效问题创设时不仅数学知识点要与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一致还要体现出其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价值,将优质的教学情境和相关教学环节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发展。例如在进行有关角的知识点讲解时,可以选择生活中真实存在角的形状,得出相关角的概念,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角,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角的顶点、相交点等其余知识点,通过这种有效问题的创设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实现优质学习。其次,优质的教学情境应该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发。有效问题创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启迪,在进行有关圆的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自行车的轮轴为什么一定在处在圆心,如果车轴不在圆心自行车还能动吗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圆心和圆周距离的知识,并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实际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是圆形,让学生又了解到了圆形的概念,通过有效问题创设强化了圆形这一概念在学生中的启发。最后,优质的教学情境应该具有强烈的特征便于学生进行感知认识。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讲解时不单单局限于黑板上的板书,而是可以采取更加鲜明的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色彩强烈的特点达到有趣生动课堂环境的目的,以此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系统的构建。

(三)通过创造实际的教学过程实现有效问题的创设

教师在进行有效问题创设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实际教学过程的展示,积极引导学生在有效问题创设中实现依靠自我知识的掌握自主进行数学学习,在自我激励和与同学相互交流探讨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教师通常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勇于尝试,大胆猜测,奇思妙想以及相互探讨等手段来实现教学过程的展示。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点讲解之前,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并尝试自己动手解答知识点中疑问,促使学生形成自我探究的良好习惯,并且在教师提出问题或是作业之后,让学生先进行答案的估算,让学生在估算和实际运算的对比中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点上的不足,还能培养学生在计算之后养成主动验算的良好习惯。同时再加上教师在学生进行完数学演算之后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从不同方面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能够进行举一反三。当学生在知识点上有不一样看法时,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进行探讨的机会,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发散性思维。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问题的创设能够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有效问题创设时候,也应该注意要顺应数学教学任务的发展需求,不能脱离数学的本质意义,理解透彻数学课本的教学要求,再结合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需求,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和掌握理解能力,实现小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使有效问题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56-58.

[2]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92.

作者:刘峰 范海霞 刘义 单位:辽宁省盖州市杨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