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探索

摘要:

本文主要以讲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措施,并在此前提下对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进行了一番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是属于整个小学课程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该学科的每一个知识点均是经过严密推敲而集成的。具备数学素养,换而言之,也就是意味着是会运用数学思路及数学理念去观察身边的生活,也会对生活中的日常现象做出详细的解析。而要想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则首先得需要较强的逻辑、判断等相关能力。

一核心素养的结构

根据国内外对小学数学的相关研究可了解到,对于核心素养的涵义在国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但每一个国家都有重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且认为只有采取数学学习则可掌握其核心素养,因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的特别产物。通过相关学者的多次实践探究得知[1],数学人文、思想、认知等是核心素养的主要结构。审美、动机则是数学人文起点,具体来说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具有一定认知度对数学模型进行构建,感受数学结构的魅力,经过对有关数学阅读的学习,来学会写作的;而数学认知是指学会用数学去看待生活,并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对数学的结构进行诠释,并达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解释方法;学习认知,则是当学生从愿意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进入到会学习阶段,则也就表示了其会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去对数学疑难题及繁杂的生活现象进行应对。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例题,是让学生抓糖果并将最终数据给出,另外再让学生抓豆子同样也给出数据。最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数据结果不同。并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会主动思索问题。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一)数感

数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首要内容,也就是对数和数间的关系感悟,简言之就是对数的深刻理解。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是自数数开始的,辨认具体实物对象数量逐步建立的,是一个渐进过程。比如:通过猜想来锻炼学生的数感,在除法教学中,先指导学生口算“60÷3、15÷3”,在体验到容易计算后,让学生猜想事先编好的题目“80÷4、60÷2=、90÷3、40÷2、24÷2”等题目中。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数字计算的猜想活动,不在于学生可否快速、准确答对,关键在于通过此种活动有意识的培养的数感和探究能力。

(二)模型思想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应用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及空间方式的一个数学结构。其表现方式主要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及图表,所以其和符号思想存在诸多共通点,有着普遍性意义,是当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数学思想中模型思想有着重要地位。倘若符号思想更为强调抽象空间及符号表达,则模型思想则更为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也就是通过数学的结构化特性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诚然,将现实情境进行数学结构化也是一个抽象化过程。在新课改小学数学中,有这么一类内容可借助模型思想方法进行解答,即相遇、追击的数学问题。在课堂讲解这些问题时,可以现实生活例子进行教学,把学生逐步带进数学氛围中,然后引导其将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抽象为模型,再把此种模型应用具体数学题中。譬如:在正式上课前,数学教师先向学生问到“大家都应该坐汽车,那么在车上有没有看到旁边的车有些快,有些慢,在乘车过程中,有看过超车现象吗?”,在学生肯定回答后,再问“你们思考过倘若后车要追上前车或者超越它要满足什么条件?倘若前后两车车速相同,后车能超越前车吗?假如后车速度是5km/h,前车是2km/h,那则两车距离10km时计时,后车需多久超过车?”基于这些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转变成数学模型,从繁到简,然后具体到图形上,讲完后再引导学生练习相关习题,充分体会模型思想的重要性。

(三)应用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讲课,使学生深刻认识所学的数学知识不单单在考试做题上,同时还能切实的解决实际问题,一旦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后,必然会留心去观察生活,亲自去验证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否适用。譬如:一年级加法教学中,可拿学生熟悉的实例来讲解。在课堂上,可事先准备一些糖果,引导并鼓励学生主动举手回答提问,让学生站起来之后,拿出糖果,对学生说:“现在你手中没有任何东西,假如我先给一块糖果,那你手中有几块?我再给你3块,现在有几块?”回答正确全部给他,回答错误只给1块,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其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再如: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可事先准备粉笔盒,然后在讲台上摆作长方形,让学生数每边盒数,再两边相乘,看总是否为总盒数。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切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步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的教学目标。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有这样的题目:一篮子内可放5个橘子,小明手中有27个橘子,则需要几个篮子能全部装下?对于此种问题学生一时难以下手,因27除5,无法除尽,存在余数,正常学生答到用5个篮子。此时教师用粉笔作为例子说明,可直观、具体的给学生讲解透彻,实际要6个篮子。此问题并不难,在讲完后,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多思考此类问题,譬如:小A医院排队看病,前面已有14个人,每次叫4个,则需要几次才会叫到他?通过这样的实际例子,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发散其思维,拓宽其思路。再如:追击问题,学生可尝试自己出题,可将车换作船,改为追击相遇的问题,或两车相遇问题等。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发散、创新,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以培养和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举措

(一)创建扎实的数学基础

任意一门学科都需要从基础知识学起,数学也不例外,因此数学素养的结构必须是要具备良好基础前提下而展开的。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构成数学素养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对于数学的学习是需通过一个数、一个公式等相关数学题而集成,而一旦离开数学知识只是泛泛而谈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那么就会让学生感到迷惑。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并从基本知识为起点[4],使得让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坚固而灵活。因为只有灵活巧妙地去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利用,才能够对数学整体素养和数学思维的高度加以提高。

(二)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

存在于世界中任何一物,则都有其相关原则和规律。而采取怎样的态度去看待世界,这需要深奥的哲学问题来给予解释。站在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则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实效性。数学中着重于对判断水平及逻辑思维的重视,这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是极为有用的,所以,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逻辑和判断等相关能力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要善于通过数学的眼睛去认知周围的一切事物。当遇到问题时,第一需要做的是对其进行推理,通过所看到的现象去看本质,而不是一味地躁动和不安。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值得使用数学思维去处理,而学生应当对问题中所夹杂的条件进行丢弃,从而直接看到问题的本身原因。

(三)强化形象及抽象思维结合能力培养

针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其本身就具备了很多的抽象事物。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抽象事物和具体事物联合的能力。例如,在立体几何中,众多的图形是离不开学生想象力的,而学生需要将具体形象和抽象思维融合,在能有效快速应对数学问题。例如,当在对长方形体积这一知识点学习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去对自己身处的教师发挥想象,将屋顶与四周实墙给抹掉,只存在线条,实际也就是一个长方体的结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对本质的东西给予除开,剩下的则是本质实用的东西。而学生具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结合,对他们后期的生活面对困难是有一定帮助的,进而达到对其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对小学数学教育本身及意义进行全面的体现,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之一。所以,在小学的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对有关数学知识及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对其的核心素养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指导学生参与核心素养的构建和提升过程,尽最大程度去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作者:王伊美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黄冬金.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J].读与写杂志,2016,10:214—215.

[2]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9:103—104.

[3]何小亚.学生数学素养指标的理论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13—15.

[4]康世刚.宋乃庆.论数学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数学通报,2015,54:9—12.

[5]崔海江.关注核心素养,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小学数学教育,2014,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