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研究
摘要:
新课改形式下,我们小学数学课枯燥乏味的观点应该改变。数学课堂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积极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究、交流、互动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设讨论氛围,加强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增长新知识,开阔思路,增强合作交流能力,发挥创造力。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小组讨论;有效开展
新课改形式下,小学数学课枯燥乏味的观点应该改变。数学课堂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积极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被教师所采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为解决数学问题而组织交流探究,进而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提高创新思维发采用的方法。课堂小组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现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学生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高。我们经常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时,只有一小部分孩子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有一大部分孩子无所事事。(2)学生讨论流于形式。“走过场”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孩子们也在说话,但是不是学习就不一定了。(3)小组讨论的实效性差。小组讨论时,大部分孩子常常是针对某以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之后就完事了。不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或纠正,只是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缺少组内合作能力。倾听、纠错、补充、质疑这些没有落实到探讨中。针对上述的问题,为了提高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参与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使课堂小组讨论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学习方法,我进行了如下思考和探究,希望对我们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有所帮助和借鉴:
一、注重小组建设,角色突出
小组成员4——8个不等,只有加强小组建设,使他们角色突出,才能使小组活动有序,发挥小组作用,提高学习实效性。
1、设置小组长。小组长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布置老师交代的任务,能组织好小组的讨论、操作、发言等活动,使小组活动有序进行。
2、小组成员角色要突出,力求分工合作。小组组内一定要有高效的合作机制,组员分工要科学、明确。所有组员要明确自己在小组内的角色,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中等水平的孩子也能得到锻炼,学困生也能得到显著提高。
3、给小组成员充足的讨论时间。时间不足,往往只有优等生生才有发言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则来不及思考。所以,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思考的时间,课上不够,利用课下预习。还要多给学困生表现机会。
4、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汇报加以评价,既要注意对小组讨论过程的评价,又要注意对讨论结果的评价。
二、创设讨论氛围,引人入胜
组织小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无拘无束地高效讨论。但怎样促进孩子们参与小组讨论就成为了一个难题。首先,必须转变教师和孩子们的角色,构建平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作为指导者的老师,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以此有效的激励学生探究交流学习。另外,我们对孩子们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必须积极肯定,至于对与错,应该放在第二位,课堂是允许孩子们争论的地方。对于错误的回答,教师心里清楚谁是谁非,但却不必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用鼓励的语气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自己改正问题。
三、把握讨论层次、灵活多样
课堂上对问题的探究我们要把握时机。布置讨论任务如果太早,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不够,他们就会一头雾水,根本找不到探究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最后一无所获。如果晚了,孩子们对问题已完全把握,讨论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要想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要把握住时机的选择。那么,何时进行课堂讨论才恰当呢?
1、让学生充分自学思考后讨论
学生交流之前,一定要针对相关问题,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思考的时间,否则,讨论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2、在小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讨论
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安排讨论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各抒己见时,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这样得到的学习内容,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而且,挑起学生的“唇枪舌战”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益处。
3、在产生疑问时讨论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常常感到很困难。我们可以采用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实效。如果在产生疑问时,能组织小组讨论,就会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上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时就可以进行小组间同学互相交流,每个组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讨论的结果可以互相补充,“团结力量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这是学生自学获得的知识,因此记忆会更加深刻。
4、在解题方法上小组讨论
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能够在学习方法上展开小组讨论,就会出现不同解题方法,既可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迪,拓宽解题思路,又为教师提供反馈的信息。
四、总结
总之,课堂小组讨论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是一个增长知识、研究问题、交流信息、提高能力的地方。新课改形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小组建设的指导,要积极创设讨论情境,把握讨论的层次。只有在教师这位领路人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小组的舞台上主动参与、积极探讨、大胆质疑,课堂才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会才生机盎然,充满生命活力。
作者:纪荣敏 单位:河北省沧县崔尔庄镇纪晓岚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做法分析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不断发展,这也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不断地进步,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必须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
引言:课堂教学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不仅可以使老师与学生感到轻松,还能让小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充分的把握数学相关知识,为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因此,本文就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提供几点措施。
1灵活运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1.1分清教材的难易知识点:
教材是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每一位老师讲课的参照依据。教材当中的知识点,必然会有难易之分,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教材的知识点有充分的认识,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把握每个知识点,让小学生学习数学变得不再困难。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的两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10+10”、“20-10”之类的加减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位数加减法的特点时,然后在进行“13+12”之类的讲解,让小学生有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1]。
1.2将教材的知识前后结合:
数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着关联,如果老师按部就班的把整本教材讲完,表面上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在讲完后面的知识的时候小学生有可能会把前面的知识忘掉,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小学生学完整本教材却感觉什么都不会的现象。因此,老师应该充分的把教材的前、后知识相结合,让小学生对教材有个整体的把握,保证小学生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学年级上册的加减混合计算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前面加减法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些加减混合的题目,找出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还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帮助,提高课堂效率。
2优化教学方法,营造高效课堂
2.1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
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体,整堂课就像由老师一个人在上课一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小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的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实物,来发掘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并说明为什么会是这种图形以及这种图形的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也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2.2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将有效的走进课堂,为小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教学方式。小学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复习课中,由于空间图形的抽象性,老师很难将其表达出来,即使能够表达出来,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足,无法充分的对知识点进行了解,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困惑,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时老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把空间图形形象的展现在屏幕上,让小学生一目了然,感受到数学图形的奇妙之处,使小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这样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对某件事物具有高昂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探索。要想培养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应该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让他们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2]。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设计,并且结合实际,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资源,将钟表带进课堂,这样能够使学生直观的观察每个指针的特点,先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老师可以继续提问学生:“秒针转一圈时分针转多少、时针转多少”等一些问题,小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既了解了钟表中时、分、秒的特点,也可以巩固除法的运算。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的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知识,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做到时时学数学,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3.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以后的生活带了极大的便利。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采取措施不当,可能会让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以后的学习与生活都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老师在教授小学生的教材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小学生渴望获得知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格外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为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发展提供高效的平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不断努力。
作者:杨春 单位: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成益林.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4(10)
[2]欧喜生.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提高方法初探
摘要:
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只是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和交流的过程,课堂的参与度体现出课堂的活跃度,更真实的反映出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高低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提高方法
新课改实施的十几年以来,出现了“课堂参与”、“有效课堂”、“自主探究”、“气氛活跃”等词汇。宗旨都是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从课堂的实际出发、从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改变以往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上不断渗透和应用以上词汇。课堂参与度反映了课堂的效率高低。因此,为了增加小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对象认真分析和研究,进而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文章选用部分小学的案例,为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一、创设氛围、促进教学
从心理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平等的教学关系更能是学生很好的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对于小学生这样的特殊年龄,教师更应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并且以一个大朋友的角度将课堂氛围带动的更加融洽,但也要注意限度。只有给小学生一个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这样能够对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情感进行有效的激发,并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合成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潜移默化的促进小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学生一年级的准备课的引导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者派代表发言,从一数数字,看能数到多少?同时老师也要参与进来,给小学生一个平等的氛围,让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是一个队伍的,数完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打分并授予小红花,这样不但带动了学习的氛围,也让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旧知识带动新知识
参照以往的数学学习教育规律,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是要遵照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以往学习的知识一般都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利用这个道理,数学教师如果想提高课堂参与度,就要不断利用和联系学生以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进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努力发挥以往知识和能力的过渡作用,帮助新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找到和以往知识的联系,降低新知识的难度,通过学习让新知识变成旧知识,顺利完成新知识的接受。例如:小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举出两道实际计算题,再学生动手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通过移动变形观察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关系。教师也要给出一定的提醒,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思路。这样下来,教师就能通过引导带动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充分利用了与以往知识的联系,最后得出结论。
三、勤动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的课堂上,数学的学习过程一定要师生共同创造更多的活动,课堂活动的设置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活跃度,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热爱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多设立活动内容,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例如:在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最优选择的教学时,对于将16张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如何拼才能使周长最短这道题,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准备16张边长为1分米的纸板,在课上带领学习一起实践,让学生参与进来,自己动手摆纸板,教师可以在旁边观察,遇到问题可以适当提醒,但不能过度干涉,然后通过拼接让学生自己计算周长。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效的参与到课堂当中,自主探索新知识,并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目地。
四、设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数学的新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适当的设立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来,并激发他们提问、思考的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以上面例子来说,可以设立提问:如何拼才能拼出周长最短的图形?拼好的图形和刚才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该怎么拼?那么如果以后或考试过程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设置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也让学生处在一个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环境中,这样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
新课改实施以来,有效课堂一直受到教育界的较高关注,而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一个有效课堂,而有效课堂与学生的参与度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的教师团队就要注重学生潜力的发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课堂自主思考的能力,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自主表现和发展的良好空间,为每个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机会。面对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师需要自身努力研读教材、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积极砖研创新教学方法,并多向优秀教师学习、请教,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进而提高数学课堂参与度和效率,培养当代需要的素质型人才。
作者:于海燕 单位:公主岭市西四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边国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5,(7).
[2]叶东胜,曾胜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J].读与写杂志,2015,12(6).
[3]郑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之我见[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版),2014,(7).
[4]王大华.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方法运用之我见[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4,(9).
第四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摘要:
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简要阐述了几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我国教育系统顺应时势,改革也开始进行。在教育体质、教育内容改革已经趋于完善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题。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生活常识、教导学生基本运算能力、锻炼学生抽象思维、树立基本认知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就要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来下手,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和学生的好奇心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配合效果,完成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任务。
1营造轻松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地位
高效课堂教学则是要求老师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学生技巧。而营造轻松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地位,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首选措施。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氛围,让学生放松压力,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去听讲,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讲教”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做出重点讲述,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案来安排课堂进度[1]。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这节课时,老师在讲述完基本概念和换算后,不要直接进行习题练习,而是应该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解答学生思维上的困惑,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并且,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后灵活的运用知识。
2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包括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授课内容都是在教导学生对数学的基本认知,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实物、动画、网络等,将这些内容具象化,为授课创设出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上课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在授课之前,利用制作多媒体课件,在上课的时候抛开粉笔和黑板这种单纯、枯燥的讲述,将分数的变化利用PPT制作成动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改变传统板书的授课速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也能够在荣辱心和竞争意识下激发其认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可以将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分为若干小组,从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竞赛等全过程以小组合作完成,在小组练习时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小组内也能够及时解答某个学生的疑问,学习效率也会快速提高[2]。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学生共同找寻某些特定数字的因数和倍数,并在特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找的多、找的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问题引导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还包括问题引导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疑问才是追寻问题的根本,当学生没有疑问时,就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此时,老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疑问,再引导学生去追寻答案,就能更好地起到探究的效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研究,效率也就更快了。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节课时,老师可以用“同学们老师在什么位置?”“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位置和方向是一样的吗?可以变吗?”等问题来向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探究,进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5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学生抽象思维
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学生抽象思维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理论来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任何物质的本源都离不开生活,更何况数学这个应用学科。老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多用生活中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子,去解析书本上晦涩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更深刻和自如地理解理论的同时,也能够创新学生的抽象思维,更可以了解怎么在生活中去应用这些理论,可以一举两得,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不二之选。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时,老师可以用:“同学们,假如妈妈给你20元让你去买东西,你早餐用了5.4,买笔用了2.5,橡皮用了1.3,尺子用了2.2,那么你总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类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于书本知识进行思考,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生活实际,这样,不仅能够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知识的学习变得简单易懂,而且,还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6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营造轻松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地位,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引导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学生抽象思维,也是几种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教师去尝试和实践应用。
作者:付春波 单位: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刘鹏.关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院学报.2013(07):24-25.
[2]王伟强.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5(02):68-169.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的很多小学的数学教学开始出现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很多教师课堂教学应付了事,不讲究成效的现象。例如教学的情景设定过于偏离主题,盲目追求趣味性,教学起点把握存在偏差,数学的教学形式过于放任而没有原则性,课堂的提问内容简单空泛,导致了教学的课堂评价机制无法发挥实效。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进行较为有效率的学习,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目标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应该创建出更为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探究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发生了很明显的改变,课堂教学开始更为关注开放性和灵活性,由此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调动。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理解不到位,学生无法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所以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表现入手,综合分析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主要表现
1.1教学情境花哨离题:
在新课改的实施背景下,教师明确了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的通过实际问题和亲身体会,将繁琐的数学问题生活化,简单化。从而让学生在更为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合理教学情境的设立,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为学生提供更为轻松的数学学习情境。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很多的教师对这一教学方式的把握不到位,教学情境的设置过于花哨,偏离了数学教学实际要求,虽然学习氛围浓厚,但是学习效率低下。
1.2教学起点把握不准:
经过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数学的学习活动是需要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传授的。完整而系统的数学研究学习需要学生从认知起点出发,通过教师的学习引导,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会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教学认知七点的选择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实践长短产生重要影响,避免学生因此而产生学习偏差。良好的学习认知起点的设立,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1.3教学活动形式放任:
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教师教授,学生模仿,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经过自己的探索和理解积极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中会十分强调和注意学生的参与和活动能力的提高。尽管如此,实践中的偏差依然存在,很多的教师因为片面情调教学活动形式的灵活,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过于浮躁和盲从,脱离了原来的学习活动目的,过于形式化,学生实际的内在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没有得到真正的激发,这些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
1.4教学提问简单空泛:
课堂教学提问属于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师生互动形式,如果采取适当形式,实践适当,通课堂提问确实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内容,加快新知识理解与吸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目前的学生课堂学中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无效和低效的现象。主要的表现在于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其思考价值不强。或者是教师的问题过于空泛,没有准确的抓住提问的关键。正式因为问题的笼统空泛,才导致了问题目的性缺乏,学生因此很容易一些很直观,但是脱离本质的因素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些年来使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新形式,其实践效果反应较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很好的实效教学效率的提高。正是针对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知识学习,如果利用合理的情景进行引导,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的重要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情景设定应该做到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水平的充分了解,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心理发展认识明确,通过不用的学习情境设定,可以让学生在外部刺激的过程中加快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1]。
2.2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在实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学起点的准确把握也是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生长点,教师在教学起点设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内容。首先就是要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学起点进行科学定位。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对教学材料的客观分析和难点把握,进一步对教学目标合理明确,构建起多途径的教学实践。
2.3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从根本来讲应该属于学生自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通过精心的学习活动的组织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体验乐趣,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自身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载体作用的发挥。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也可以为学生提高良好的实践机会,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性的学习交流来实现从形式到实质的转化[2]。
2.4巧妙设计教学提问:
巧妙的教学提问的设立属于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关键,同时也是在小学数学学习课堂上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学习兴趣保持和良好氛围构建的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和辐射面,适时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协调好不同能力和水平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的平衡。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反馈的积极态势,鼓励学生的创作性思维的构建[3]。
3结语:
有效课堂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属于一种课堂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追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方法,降低课堂教学无效时间的浪费,真正实效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高。
作者:刘士香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城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刘大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3:91-93.
[2]罗洁,邓玉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07:193-194.
[3]吴伟华,陈文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138-141.
第六篇: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作用研究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师生对话是一个隐匿的、关键性因素,正面发展可以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积极反思与体悟,能够有效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本文从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等方面积极探讨了师生科学的对话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师生对话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语言是微妙的东西,它包含所述话语的语调、内容、口吻,加上所表露的态度,同一句话语,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由于语言涉及面较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实施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以尊重学生为基础,运用正确的语言技巧,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及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位业务水平高、修养和品德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师生对话现状,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希望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课堂良好师生对话的条件分析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但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就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良好关系,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前提,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表现。目前,小学数学师生对话的关系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太过夸赞和赏识,这很容易使这部分学生产生自负心理;二是教师总是对学习较差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批评过多,或者加以藐视或漠视,这不仅会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卑,而且会增加这些学生的厌学情绪,导致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较大,整体教学效果不显著。其次,教师要顾及全班。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强弱、性格特点等合理分配问题机会。例如,有些教师只让那些胆小的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让那些上课开小差、容易走神的学生回答问题,这虽然从组织教学来说是正确的,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课堂氛围仍旧死板、学生缺乏主动意识。再次,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需求。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有助于教师与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例如,胆小或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往往说话速度较慢或因为紧张表达不太清楚,如果教师没有耐心听他讲完,说一些如:“行了,你坐下吧!”或“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回答不上来吗?”这会使其他学生对其产生不耐烦的态度,极大地打击这位学生的自信,有可能这位学生再也不会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了。这大大降低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导致教学成果不显著。
二、构建和谐、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方式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必须遵循的原则
首先,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相处关系,这更能有效促进教学的开展,学生会把教师当做朋友,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这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教参考文献: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师生对话要遵循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原则。教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面带笑容,走近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敬。其次,教师要保持一个清晰的思路,准确表达才能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在教学“数位”相关知识时,教师如果说“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就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误区,应该明确一点“个位上面是十位,十位上面是百位……”或者“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由于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差,教师要尽量用清晰、直观的表述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避免使用过于粗糙、简单的话语,使学生思维混乱,影响教学效果。
(二)通过师生对话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学习探究,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及意见展开讨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答案。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前,要求每个人学生准备数十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并自主预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已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外体积,但是不知“里”的计算公式。此时,教师就要观察学生的进度与变化,挖掘出有利于学生生长的点和面,让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积木摆成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对正方体的数量进行统计,学生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进行验证。最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长方体共有几层?最下面一层有几排?每排包括几个?”,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长方体的长和宽,营造了活跃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素质,不断研发师生对话的激励、引导、评价作用及师生对话的艺术性。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叶玉蔚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新苑学校
参考文献:
[1]查艳.呵护童心,快乐交际———关于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对话的分析[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3(2):167.
[2]韩国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3(8):147.
第七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法价值分析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其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做到以情感人。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特征之间的矛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对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进行渗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价值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有效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应对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开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数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应用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导致学生难以主动接受目标知识的学习,降低学习效率[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游戏情境的创设。
游戏作为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情境的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情境。如教师在讲解四则运算法则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导入个人抢答的游戏环节,事先在卡片上写下相关的计算题,然后展示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答对一题记一分,最后评选出答对最多的学生,并对其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二)生活情境的创设。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如果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较为贴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从生活中总结数学知识,并将其充分运用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悉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2]。此外,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生活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教师在对“按比例分配”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可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小王和小李仪器创办一家公司,其中小王拿了5万元,小李拿了3万元,一年后该公司获利20万元。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及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教师在以往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多是采用师生回答的形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如在对“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某家两元店内的商品,其平均价格都是2元,小明手上有4.5元,他能不能在两元店内随意购买2件商品?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可以,小明买完后还剩0.5元;不可以,商店内的部分商品可能会超过2元。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教学情境中,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探究和学习,从而促进自身思维的拓展与创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多媒体情境的创设。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其声音、动画、图片和视频等将静态抽象的内容变得动态化和具体化,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对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参与感[3]。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情境,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对基本图形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教材中的图形进行动态、直观、立体的展示,并利用旋转、定格和放大等形式让学生直观观察和认识图形,从而突破重难点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达到以下效果:一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出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理解能力较为缺乏,而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4]。三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降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合理创设游戏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和多媒体情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开会 单位:旺苍县河边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汲梦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02:194.
[2]樊利.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04:197.
[3]高光巍.寓艺术于教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61.
[4]白晓林.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06:114.
第八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预习充满活力分析
摘要:
预习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即自学过程。当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后,并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则能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更深层次地获取学习知识的技能。因此,可以说预习是先学后教的一个良好载体。正因为如此,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预习教学;连接点;多样化
预习从形式上看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自己去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预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在预习环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以及能力等展开活动,并且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有助于使学生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将在自学过程中的发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
1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些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但是,有一些学生则会因为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又开始学习新知识,新旧知识一起出现,不能及时消化,积少成多后,就会感觉数学很难学,进而逐渐失去兴趣。为此,要加强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这部分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理解,初步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对新知识有一个提前预知,在预习过程中也能取得一些成功,在此基础上,他们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提问中来,对学习便有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再觉得数学难学。这样的预习,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锻炼。这样的预习也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去实践与探索之中。
2趣味操作型预习方式
对小学生来说,趣味性数学预习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得到一段时间的持续,在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上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加之动手操作的吸引,使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充满乐趣的过程。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点出发,设计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实践性的预习作业。例如,在分析小学数学对于图形的认识上,在涉及到“正方体认识”的预习时,让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可以见到正方体,试着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的模型,再结合书本上的内容自行研究理解,在课堂上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制作,浅析一些对正方体的认识,使学生对正方体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平面和立体相互转换的概念上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收集资料式预习,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收集需要探究的内容以及内容的背景材料,多收集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等。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的预习作业,可以这样布置:阅读一些课外书报,将文章中含有百分数的句子摘录下来,并且要注明摘自何处。“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摘自《社会》第五册)……如此一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对新知识就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这样的预习还能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真实情况。更重要的一点是为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的相关知识提供了比书本上更令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在实际学习中,以这样的实例进行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自然也就更加高效。
4预习,让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加深入
学生预习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发展了,教学质量随之就会显著提高起来。而新课程提倡:要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但是让学生探究起来则会出现时间不够用,探究不充分等问题。预习的有效开展,则为学生留出更多更充分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等去探究既有思考价值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预习后,每一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对问题形成一些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课堂上,在独立思考问题上就不用花费更多的时间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进度自然就快了。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也就能够得到保证了。另外,预习还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落实知识技能目标,为巩固并拓展更多的知识赢得宝贵的时间。这样的预习既能顺利完成巩固练习,还能及时完成课堂检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实践能力。
5新旧知识结合型预习方式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要初步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找出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将不理解的疑难问题标记出来;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复习、巩固与相互联系的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温故知新”,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例如,在分析小数的相关概念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主动去温习之前学习过的除法运算法则、分数约分的相关概念知识,让学生在温习的过程中更深理解在学习整数除法时的例外情况,为进一步达到预习小数的目的做好充分准备。
6总结
总而言之,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要不要预习,应该如何预习,一直是颇具争议的话题。那么,如何开展预习,如何使预习收到理想的效果呢?其中,制定科学的预习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对课堂教学发挥极其重要之作用。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案,也要致力于教学研究,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提升预习的思维含金量,为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佐兰 单位:重庆市綦江区升平学校
参考文献
[1]范淑敏.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指导方法探析[J].吉林教育2010年26期.
[2]李莉.小学数学预习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09):71.
[3]李炽朋.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08期
第九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探究
摘要:
随着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也随之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提升。但是,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则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切实提出可行的教学方案,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建立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教学质量;提升
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影响巨大,其中,小学数学学科又是基础阶段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又是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阵地。所谓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手段。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方面发挥着的重要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教师也务必努力探究出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从而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适当的游戏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颇具影响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阶段,在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学生与教师不配合的场面,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采用游戏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参意识。例如,在讲授“形状”内容时,可先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图形,比如红色的圆形、正方形,蓝色的圆形、正方形等。每一个不同颜色的图形则代表一个数字。先为学生介绍每一种颜色的图形,并且讲清游戏的规则,然后让学生选出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让学生结合每个图形所代表的数字,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所选图形的总和。这种游戏方式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也能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再如,在分析“乘法”的相关内容时,借助游戏展开教学。“笼子里有鸡和兔子两种动物,两者加起来一共有18个头,54只脚,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呢?”为调动积极性,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形象展开有效运算。这种表演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提高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
2建构生活化数学问题,体验价值
小学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现实生活来学习数学,然后再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用客观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探究知识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探求欲望。例如,在分析知识“植树问题”时,可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体会间隔的概念。能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的意识。在讲授内容时,也可以让学生为校园设计植树方案,进一步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与植树问题相关的数量关系,这样将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来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也能真正感受到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着的价值所在。
3基于新旧知识关系的教学情境
新知识的获得先是通过旧知识实现的,新知识可以说是旧知识的再次提升,也可以说是旧知识的一个补充和延伸,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最好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乘积的变化规律以及整数乘法规则,接着,再让学生认识到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差异,通过对比和转移,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都能在情境中主动探究新知识。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良好转化,有助于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4展开合作,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
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灯,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指明了方向。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这也困难也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因此,教师要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尽量在课下主动和学生加强联系,与学生做朋友,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与教师没有距离感,加强师生的互动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益。例如,在分析“百分数”的相关内容时,例题,“王大庄计划生产木材19吨,实际上生产了27吨,问实际比计划多了多少吨?”这一问题可以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每个小组的成员将自己的解题方法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共同解题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所收获,教师最好也能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来,与学生良好地互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解题方法。并做好指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轻松愉悦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5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的阵地,而应该是能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与能力的一面镜子,这样的课堂教学对数学学科的发展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而且还能让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思维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有效激发,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作者:陈智全 单位:河北省冀州市小寨乡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拥凤,彭乃霞,张瑛,冉红芬.数学文化与数学学习兴趣[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1):74-77,81.
[2]邓彦平.《有效创新游戏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J].东方教育,2013,(3),191-193.
[3]陈业勤.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入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9):101-102,104.
第十篇:有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分析
摘要:
一堂课开始的前奏就是短短几分钟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产生的效果却是出人意料的。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积极地与教师配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课堂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以及学习特点来设计课堂导入方案,为开始一节高质量的课堂打造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
教学方案;课堂导入;小学数学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他们的天性就是好动和爱玩,因此在课堂之外的可与休息时间的活动在学生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一堂课开始时,学生往往还没有从之前的游戏状态中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因此教师讲的知识内容他们都没有听得进去。这个时候的学生学习效果并不高,长期以往下去,学生们就会遗漏很多老师所讲的知识重点以及难点。数学需要理解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掌握好来,如果学生的状态不好没有掌握之前的数学教学内容,那么后面的知识学生就会听不懂,不理解。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符合他们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快速从课件状态中过渡回到课堂上,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1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趣味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因此游戏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可以缺少的。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休息时间都会进行一些趣味游戏,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课堂刚开始时不能完全的配合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时候教师如果采用游戏式课堂就可以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将课间游戏与课堂内容以游戏的方式相结合,使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课堂游戏转移到教师所讲的内容当中。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够在学习中玩耍。就拿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组织同学们“摸彩球”,将这种游戏的学习形式引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装满各种颜色乒乓球的盒子里摸,然后让其他同学猜这位同学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们参与到摸球的游戏中轮流去摸球,之后把其他同学的猜测结果记录起来,在摸球结束后向同学们展示这些数据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概率的具体意义。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将教师所要表达的知识和内容传递给学生,这种游戏导入课堂的方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除此之外,游戏导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教师的讲学更加流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注意力不仅得到集中,学习效果还得到了提高。
2通过故事将学生带入课堂,导入教学内容
小学生这个年龄段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有极强的趣味性。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把故事编排进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这不失为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在故事导入这种方式下学习,学生很容易就能知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在生活中,小学数学几乎存在于我们所能看到的每一个方面,这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是一种优势。故事导入课堂正是可以通过这种优势得以灵活运动。我们可以拿分数化简这一节内容来说,教师可以讲给学生富翁分财产的故事:一个富翁有三个儿子,他的大儿子得到了他财产总数的九分之三,他的二儿子得到了他的财产总数的六分之二,他的三儿子得到了富翁财产总数的三分之一。奇怪的是,他们三个人中的每一个人都觉得不公平,都觉得其他两个人得的财产比较多。最后他们三兄弟请了一位智者来帮忙计算谁的财产比较多谁的财产比较少,教师这时候可以充当智者来引导学生们进行计算,看谁的财产比较多谁的财产比较少。学生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化简从而知道了富翁并没有偏袒哪一个儿子,它们三兄弟的财产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富翁是非常公平的。这样一来,学生们受到吸引在想方设法帮助故事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收获了课本知识,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3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进入课堂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会学到几何图形,小学生由于心智不够成熟所以联想能力也不高,因此学生单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是不能充分理解图形的切割以及平移等等方面的操作。虽然学生不能够完全通过语言去理解这些图形的构成以及特点,但是小学生却对动手活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刚刚开始的时候设置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动手动脑操作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更直观的去体会这些几何图形以及本节课老师所想要讲的重点和难点。就拿“旋转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找图片、画图片以及剪图片来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他们折叠之后是否能够重合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之后对旋转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4总结
课堂教学效果在一定意义上与课堂导入是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以及学习特点设计一个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入方式,这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
作者:赵文英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丰收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梅亚平.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问题及其对策[D].鲁东大学,2014.
[2]王磊.小学数学导入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
[3]苏淳良.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