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学分析(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学分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学分析(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人文数学实践教学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点,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当帮助学生平衡发展,在展开数学教学时应当融入人文精神。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人文教学与数学知识相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采取有效评价方式,实现人文性教学

老师在展开教学时应当注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应当注重其考试成绩的优良,还应当时时关注其在学习时的情况,重视其在平时学习时的状态。老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在展开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改变以往教学中不足的地方,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能够对学生展开针对性评价。小学数学老师在展开教学时应当对学生采用人文性评价,人文性评价可以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更加融洽的交流,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应当带有自己的真实感情,这样会使得小学生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从而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对学习数学的信心。老师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性评价后,会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从而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来“诱导”,使得学生主动地展开学习,使其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老师在讲解“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相关知识时,当学生正确计算出黑板的面积后,老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扬与激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人文关怀。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有关知识的信心,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实现人文性教学

老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的特性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老师在上课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老师还应当把人文精神灌输给学生,从而实现人性化教学。老师要把人文主义作为导向,建立优良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数学课堂的人文精神。例如,老师在讲解有关乘除法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展开简单的运算,等学生熟练掌握简单运算后再展开乘除法相结合的运算,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且,老师应当对学生展开耐心的教导,引导学生灵活变换题目顺序再展开有关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又何改变,找出最简便的计算方式。这样不但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还能够促进其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促进人文性教学

在教学时老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向学生传授数学史,来丰富其数学知识,感悟数学家们的聪慧与拼搏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学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并灵活运用知识。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从而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意识教学。作为数学老师应当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引导其认识到学习好数学是十分具有意义的。并且还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内容去解决自己碰到的难题,从而提高其实践水平。比如,老师在讲解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时,可以建立以下生活化教学情境:同学们,小红与小莉在购买学习资料时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你们可以帮他们解决以下吗?他们一共买了2本练习题,5元每本,3本参考书,6元每本,1本英汉字典15元,小红一共付了53元,那么应当找回多少钱?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计算。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悟到学习好数学的重大意义。在融入生活元素展开教学时中也实现了人文性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教学与道德相结合,实现人文性教学

小学阶段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与关键的,通过对小学生展开道德培养,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老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应当教导学生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等高尚情操,提高其奉献精神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可以利用科学家们的伟大事例对学生展开人文教育,把科学家的高尚品德融入学生的脑海中,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以这些伟人为榜样。例如,老师在讲解稍微复杂的加减乘除法综合运用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解有关科学家的事件,高度赞扬科学家们坚韧不拔等的精神。在讲述完后,老师可以问小学生们是否喜爱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哪种精神最值得你们崇拜?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为主线,融入人文教学,充分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计算出较为复杂的题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这门学科是十分严谨的,小学数学老师在展开教学时不能够只把课堂教授作为唯一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这样很容易遏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程中,老师应当充分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对人文教学展开深入的研究,把人文精神融入于教学的每个步骤,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作者:徐武颖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

【摘要】

教育事业的进步,加大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视力度。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成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提高的速度。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目标不明等问题。明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学科教育发展目标,才能推进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对策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要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基础,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开始环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是给小学生一个良好开头的实践。重视课堂教学实效性,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如下: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对于实际教学行为有着指导作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不足,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不足有直接关系。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轻视教学内容,认为小学的数学知识过于简单,没有在课前做充足的教学准备。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更没有明晰课堂教学的重点,每一节课都将讲完课本知识点为目标,无法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导致教学目标过高或者过低,教学过程不符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较单一。

在考试制度的影响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重视知识教学,忽视能力教学。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被普遍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课堂中,将主要教学内容罗列在黑板上,根据课本中的例题对知识点进行一一讲解。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化。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需要完成的教学准备工作。一些教师的数学教学设计过于模式化,教师总是按照一个模式去做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不利于小学生好奇心的调动。小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课思路已经十分熟悉,在课堂中很少期待下一个学习环节。这不仅限制了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问题,积极总结经验,于经验中开发全新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一盏明灯,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当代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新课程标准出发,摸清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根据小学生的性格与学习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最合乎实际的教学重难点,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实际效益。除了传统的知识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建立情感教育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综合性。比如在讲解加法知识时,教师要明确加法运算的教学重难点,将掌握加法概念、运算方法作为教学目标。这是数学学科的知识目标,教师还要建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能力目标与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情感目标,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只有目标具有综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才能提升。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能够减小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化。重视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经历结合起来,会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像在讲解减法时,教师可以将减法与小学生生活中的“花钱”经历联系在一起,让小学生描述自己花钱的经历,提供练习题目。第二,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将游戏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娱乐化。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教学重心。像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构成单位“1”。

(三)更新评价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性。

课堂评价,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评价实施的目标,是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给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使之形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教学实效性,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建立全新的评价观念,重视激励性评价,在关注教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一些小学生的数学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但他们在课堂中努力配合教师,积极与教师互动。虽然练习中的错误较多,教师仍然需要肯定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提出建议,而不是全面否定。更新评价手段,会让数学课堂氛围更加轻松、高效。

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讲究效益。提高教学实效性,需要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最有实际意义的方法实施教学。摆脱死板的短期利益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重视长远利益,才能让课堂教学水平在根本上得以提升。

作者:曹玉平 单位:四平市北体育街小学

参考文献:

[1]冯秀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44.

[2]高俊义.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5:147-148.

[3]刘兆英,冯崇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四策略[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02:50-51.

[4]姜宏燕.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4:144.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摘要:

数学一直是我国低年级小学生的基础课程,地位无可替代,只有把这最重要的基础打好,房子才能结实牢固。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学科,故而,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文章详细论述了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期对广大教研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

一、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施教者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让两者相辅相成,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统一体,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营造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求新立异、学有特色,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提出问题,就得先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促使他们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学数学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如果可以让学生自己经历发现问题——艰苦思考——找到答案的过程,学生会产生成功的喜悦——“我能自己学习了”,同时也会更加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知识的渴望,从而形成学习过程中的“引取兴趣——探索新知——问题解决——再激兴趣”的良性循环。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数学课堂。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中,在讲述或者表演生动有趣的故事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再加上多媒体等教育设施的辅助配合,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优化课堂教学。

三、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利用身边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训练学生关注事物时,除了事物本身外,还要从中发现事物的数字特征,这一点尤其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处处留心皆学问。说到数学生活体验,强烈推荐购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后承担家庭采购员角色,每次购物前统计家里的物品需求清单,根据价格制定预算、核对账目、回家清点物资再复核等。

四、加强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玩好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多融入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定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操作,对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得知识,这样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培养其创造精神。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也更容易地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在教学中能举办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那么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进行口算接龙、分组比赛、争当小老师等活动,这样既可促使学生重温已学过的内容,又巩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此外,游戏也是教师经常用的教学办法。小学阶段数学游戏有很多,比如数字绕口令—青蛙跳水(适合1-3年级,训练数感),巧算24点扑克牌游戏(适合2年级以上,口算训练),抢数30(或数火柴棒,适合2年级以上,训练数感和推理),移动火柴棒(适合2年级以上,训练口算和数感),拼七巧板(适合1年级以上,平面空间训练),拼立体七巧板(又叫索玛立方体,适合3年级以上,立体空间训练)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勇于创新数学。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使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六、结语

小学数学学习是小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和能力的活动,要让小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要让他们爱上数学。数学是抽象的,因此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枯燥无味,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作者:张晓英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罗城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黄燕.提高小学数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分析[J].读写算,2015(12).

[2]谢佩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教育革新,2005(4).

[3]兰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4]艾静.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

[5]平先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数学大世界,2011(5).

[6]李红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2013(4).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实践

摘要:

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师生互动交流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学进程。对话教学就是重视师生之间交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开展对话教学的途径,以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实践探究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要积极实施新的教学方式,转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应开展对话教学,积极实现师生的课堂教学互动,让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对话教学的概念

(一)对话教学的实际含义

对话教学就是指教学主体之间借助有意义的话题来进行交流对话,并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探究教学的难点和问题,师生彼此之间互相展现自己和倾听对方的心神,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对话教学具有三层含义:(1)对话教学是教师、书本和学生三方之间平等交流的体现。(2)对话只是一种教学途径,并不是为了热闹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共同交流才是本体。(3)师生感情环境的建立,能够让学生更加信赖教师,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智慧。

(二)开展对话教学的步骤

根据场论理论来看,课堂上的教师、学生和书本三方之间是独立和平等的“对话源”,三方之间互相作用、互相了解,从而在三方之间形成“对话流”。再通过“对话流”之间的交互碰撞,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对话场”。对话教学可以被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课前准备阶段。该阶段的“对话流”可以分为“教师与文本”和“学生与文本”。教师通过分析文本来创设对话问题和情境,学生通过文本则吸收一定经验,为与教师对话做准备。

2.教学中的能量转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流”开始互相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对话场。在对话的过程中每个对话源都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即:学生因为对话会获得新的知识和思维发展方向;文本得到了全新的解释;教师通过对话则体现出自身的主导性。

3.课后拓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对话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与更多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对话场”将由课堂文本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当中。

二、对话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对话教学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平等的,并不是教师向学生“施舍”或“给予”什么东西,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种有意识和有精神的教学过程。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愿意放下身份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使得教师难以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这就让教学过度忠诚科学而违背了学生的学习理念,虽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权利,但是忘却了教学的实际意义。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师生之间是一种情感上的默契,课堂教学应该成为一种生活状态,并不只是教师的“单独演唱”。而教师、学生与书本三方之间的交流对话则是教师生活状态的最好体现。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对话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化发展。在没有教师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将会放得更开,很多大胆的想法都能表达出来。学生会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对问题将会有新的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能让“对话流”碰撞出新的火花,从而形成更有广度的“对话场”。学生在充分智慧火花的环境中,不仅能够收获对知识的新理解,还能够享受平等公平的交流过程,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心灵交流。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再封闭,而是进一步开拓自己的思考范围,敢于表达、展现、质疑和探寻。这种学习方式更利于知识的吸收与发挥。

(三)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对于对话教学模式来说,教师与教学文本之间是完全平等的,教学文本带有编辑者的主要意图和教学思想,教师在认真专业教学文本的同时,也是在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情感和教学内涵,让自己的教学内容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由于网络快餐文化的膨胀化发展,在网络上随意下载和拼凑教案的情况已非常正常化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不能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化的理解,精彩高效的教学又从哪里谈起呢?因此,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对话,遵循当前的教学进展和状态,让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的进程。

(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材文本是不会自己说话的,但是文本是具有一定思想的,文本当中的知识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才组合形成的,对学生传授知识、扩展思维和培养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种意义想要正确地被表达出来就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吸收更多的文本知识和了解更多的疑问,文本真正的教学价值才能够被体现出来。学生通过本文知识的启发能够对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也就是说无需在教师的监督下就能够进行学习,其本质就是挖掘出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与深入对话,不仅能够挖掘知识更深层次的理念,还能够充分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话教学只是一种教学途径,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传递知识和吸收知识的方式。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让小学数学教学符合了现代化教学的理念。

作者:王利娟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沈会成.探索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构建对话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5.

[2]陈惠芳.基于生态理念的“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5(8):10-14+2.

[3]康陈珠妹.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习———小学数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5(22):53-55.

[4]金惠娣,钱瑞芳.促进对话、互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学大众,2011(12):80.

[5]陈惠芳.生态理念下的数学“对话式教学”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4(3):81-82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合理猜想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如今素质教育的重点。我国重大发明都是从猜想开始,它是创新、发现的始端,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引导学生合理猜想,以激活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借助游戏活动诱发学生猜想,激活学生自主意识

如今的教学愈发的民主化,教师更善于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开展教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思考,教师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并借助游戏活动诱发学生猜想,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猜想,能够从中体验猜想的乐趣,感受猜想的魅力,进而活跃学生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入了竞猜游戏。教师让学生每人说出一串数字,然后教师去猜在这些数字中,有哪些数字能够被数字“5”整除。之后,有学生给出了990到1008这九个数字,教师立即脱口说出:990、995、1000、1005这四个数能够被数字“5”整除。有学生为了为难教师,选择了一些很大的数字。但是教师都立即说出了准确的结果。学生对教师的回答速度充满了惊奇。于是,教师借此机会,乘胜追击,将学生说数字中是被“5”整除的数字全部罗列出来,让学生去猜想其中的奥秘。学生对这个游戏活动充满了好奇,都很主动地大胆猜想。有学生在观察这些数字后,发现所有个位数字是“5”的数字,都被老师挑出来,而且都很符合游戏条件。于是学生就大胆地猜想:所有个位数字是“5”数字都能被数字“5”整除,还有学生猜想,个位都是“0”的数,也都能被数字“5”整除。学生在给出猜想后,迫不及待地去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借助游戏活动诱发学生猜想,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更乐于猜想、思考,对数学知识充满了欲望与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挖掘了学生思维的潜能。

二、借助奖励评价引导学生猜想,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奖励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而猜想又是引导学生创新思考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具体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奖励评价中引导学生猜想,让学生尝到猜想的“甜头”,感受到探究的乐趣,进而更加主动、自信地去猜想探究。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前,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十张不同的图形。师:同学们猜想一下,其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图形呢?如果猜对了老师会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学生在听到教师要给奖励后,表现得都很积极主动,而且都很主动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猜想。有学生猜想说3个,有学生说5个,还有学生说6个,之后,教师让学生上前指出自己所认为的平行四边形。学生都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于是,教师就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内容。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共同寻找其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个数,并对猜想正确的学生奖励,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乐于猜想、更乐于学习思考。借助奖励引导学生猜想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数学课堂氛围。

三、借助操作活动诱发学生猜想,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动手操作活动教学,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更真实地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一些直观的事物较易被其接受,而且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能够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还能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由此,教师可以借助操作活动诱发学生猜想,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况下,去猜想、思考,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千克与克”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克与克”的概念,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测量出1千克和1克的重量,并让其亲自感受、体验这两个重量。学生在完成这一操作后,又对自己提出了问题:千克与克都是重量单位,那么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于是,教师就引导学生猜想。有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大胆地猜想:可能是1000倍的关系;还有学生猜想是100倍的关系。每个学生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之后,学生继续动手操作,亲自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有学生猜想一根粉笔的重量大约是15克,之后,又选择了60根粉笔进行称量,看其是否接近1千克。学生在操作中不断猜想、不断验证。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促使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无形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学不应该打压学生,更不能遏制学生创新的欲望。而猜想是创新、发明的开始,是数学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猜想,就是推动学生终身发展。教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学会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合理猜想,提高学生猜想能力,为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施陈峰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