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探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教学探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探析(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实施策略探析

摘要:

分层异步教学方法能够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锻炼,适应学生的身心成长变化,符合教学的规律,可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层异步教学 层次 引导分层

异步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全部学生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益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思维逻辑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培养小学生思维的主要学科,应采取适合的方法,促进学生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划分不同层次的学生

为了落实分层异步教学法,数学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人喜好等情况进行掌握,从而,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把握,进而为分层异步教学方法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教师在进行分层时,可以从感性因素方面进行划分。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对数学的不同态度进行划分,可以将学生分为兴趣组、无感组、厌学组,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分组,不应该公之于众,而是记在心里,从而避免伤到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需要随时对学生的变化进行观察,根据学生的变化,对分组进行调整,从而使其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二、选择设计教学目标

大同小异是教师实行分层异步教学的基本理念,即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拓展,从而使班级每位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身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既不要将目标设定太高,也不要设定的过于简单。因为目标过高,学生很难实现,非常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分层异步教学的顺利开展;目标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完成,不能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将学生分为精英组、优秀组和基础组,在上“解方程”课时,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基础组: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优秀组:掌握多种解方程的方法;精英组:做好与其他知识的结合。此外,学生在完成教师预设的任务后,教师应对其进行鼓励,从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三、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一)分层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是每科教师必用的教学方法,数学也不例外。但在分层异步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为此,教师可以对同一问题采用多种提问的方式,从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具有发散性,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从而帮助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时,就可以对不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提出“人民币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是你,你会用人民币做些什么?”等问题,对一些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提出“十元人民币是由几个五元构成的?它是什么样子的?”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将人民币的知识进行掌握。

(二)团结合作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找到适合的方法帮助解决。例如,在学习应用题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典型的应用题展示给全班学生看,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要均衡(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对小组内的任务进行分配,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方式,可以让不擅长学习的学生实现组织等方面能力的发展,而擅长学习的学生将其特长进行发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积极引导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此,教师在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时,也需要努力做好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在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时,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从而使其能够朝着更高的方向努力。例如,教师在讲《表内乘法》时,基础层的学生,可以在背完7的乘法口诀后,又能完成8的乘法口诀,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鼓励,进行激励,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四)分层练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设置不同的练习内容,进而从不同程度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进学习水平的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分层异步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它能够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锻炼,适应学生的身心成长变化,符合教学的规律,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有重要作用。

作者:俞春波 单位:浙江省新昌县羽林街道三联小学

参考文献:

于新宇.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实践

实现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是评价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否高质量完成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得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联系实际情况注重对课堂练习的设计。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多种措施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本文结合实际中的教学实践及研究分析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课堂练习的目的,注重课堂练习的针对性

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注重把握课堂练习的难度和难点,突出教学知识的前后联系。这样学生才能有条理、有重点地进行学习。比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应当针对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详细讲解,课堂练习围绕教学重点,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课堂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会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取决于其底和对应的高。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当明确课堂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注重课堂练习的与知识的联系性。其次,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练习的针对性。比如在进行“认识东西南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讨论周围物品的各个方向都有什么,然后把不同方向的物品在纸上画下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了解如何进行实际中的东西南北方向的辨别,还可以学习实际与图纸上方向的变换,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形成熟悉的技能。

二、丰富课堂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良好的兴趣,对于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一方面教师在练习时应当结合自身知识,恰当地运用多种不同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接受多角度、全方位的课堂训练,使得学生更加全面、更加轻松的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实践。比如在进行“乘法口诀”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两位学生分别拿着不同的卡片,一位拿着算式,另一位拿着得数,然后通过找朋友的方式进行乘法口诀的学习。通过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的课堂练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又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整合课堂练习的内容,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课堂练习是教师进行传授知识、学生学习技能的载体之一。由此看来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阻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只是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缺乏对练习内容的深层次处理。因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在深度解读教材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整合练习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开发整合,最终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比如在进行“乘法运算律”的教学时,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习题练习;但由于实际教学中受时间和课时的限制,教师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存在联系的习题进行重新组合,充分发挥教材习题的功能。

四、体现课堂练习的层次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使得人人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才能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同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第一,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应当注重题目的难易程度,应当遵守由易入难、由简到繁的顺序,使不同接受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第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练习,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得发展。教师的课堂练习应当包括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联系,既要有基础性的练习和提高性的变式练习,也要包含发展思维的拓展练习。这样能够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使得大家都可以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小结

总之,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改善目前的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注重教材的适当开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丰富课堂练习,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练习,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者:任意单位: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利用浅析

【摘要】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但是在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中,固化教学方式导致小学生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降低。本文通过对于小学数学课堂上生活情境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上生活情境的利用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 生活情境

利用小学数学是小学课标教育科目中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一门课程。但是在现代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之下,小学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于成绩而忽略了其生活情境的利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学与生活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变得和生活情境不可分割。

一、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利用的现状及优势

1.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利用的优势。

小学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合理的在课堂上构造生活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了解到自身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密不可分。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所有的教学科目都要求要和生活进行对接,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新课改大纲对于小学数学的要求更是如此,所以要提高小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要将生活情境利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上,这即符合新课改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最合理、最科学的办法之一。生活情境的利用,可以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将原本隐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利用的现状。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教育更注重的是数学的实际应用性。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十分不乐观,由于对于生活情境并没有合理利用,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性不强。小学生没有将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导致学习与实践完全的分离。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引入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提升小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实际应用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限制,小学生们对于数学的生活应用十分有限,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再加上长期的应试教学模式,导致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开始僵化,教师在课堂之上以书本知识为主,未能够将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起来。

二、小学数学课堂上生活情境的利用

1.教学观念生活化。

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较大的改变,要将传统数学教学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较为实际具体的问题。例如,将算数的问题转化为生活之中的计算问题,通过学生对于生活中问题的思考,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多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同时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接触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机会。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将原有的应试化成绩考核机制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适应当前教学的变化。

2.教学课堂生活化。

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不应该脱离生活,而是应当积极的将生活引入课堂之中。传统的数学课堂大多是讲授复杂的理论知识,忽视了生活与学习的结合。要想改变这一点,需要教师将课堂的重点放在生活案例的分析上,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地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例如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应用题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生活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生活化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并将这些数学元素简单化之后,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并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什么样的,从而使学生有一颗发现数学的眼睛,让学生可以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结合。课堂与生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合理利用生活情境是一种更乐意去接受的方法,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在家庭作业之中加入对于生活的观察或应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率和生活环境教学的接受能力。

3.开展趣味化的教学活动。

趣味化的教学是让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起来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因为生活情境的利用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同时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生活情景的利用之中加入一部分的趣味性话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生活情境利用的影响,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生活情境,才能使生活和课堂更好的进行结合,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总结

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课堂结合是一种比较前卫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优越性。但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仍有很多的难题,这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实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使得实际运用能力能得到好的提高。

作者:张孝辉 单位:吉林省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跃贵.浅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2013(06):27-29.

[2]蒲海鹏.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应用分析[J].通俗歌曲,2015(16):37-38.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说

摘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条理地说,让学生说自己的思维、所得、所想和所疑。

关键词:

模仿说 有话可说 有机会说 大胆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离不开语言,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能力,让学生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老师示范说,学生模仿说

老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象,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老师用正确、清晰、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让学生想说。教师先示范说,学生模仿说,学生通过模仿,进行内化,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

2让学生有话可说,说算理、说思路、说操作过程

2.1计算教学重视让学生说算理

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36+48时,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让学生用“先算……再算……最后……”说出思考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计算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说算理并介绍自己的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例如教学14-9=?时,笔者没有直接教学生算法,而是先指名学生回答,生1:等于5,笔者先肯定他的答案是对的,那么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生2:我把14分成10和4,先算10-9=1,再算1+4=5;生3:因为9+5=14,所以14-9=5;生4:我把9分成4和5,先算14-4=10,再算10-5=5,生5:我是通过摆小棒……,分组进行讨论:“哪种计算好、速度快?”通过讨论和交流,一致认为生2和生3的方法快。这样既优化了算法,又使每个学生得到说的机会。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2.2教学应用题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在应用题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说已知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说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

2.3动手操作让学生说过程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笔者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才进行了掌握,实验一:做活动角,让学生交流你是怎样做的,你发现了什么。实验二:验证猜想,先让学生猜,再让学生交流你是怎样做的,你又有什么发现。实验三:用纸折角;让学生在操作后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在辩论中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

在辩论之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再进行辩论,辩论才有价值。教学平均数时,老师出示小明身高134厘米,小河的平均水深是112厘米,他在河中嬉戏会不会有危险?很快班上就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双方各抒己见,互不相让,教师适时组织选出代表,进行辩论。不会危险方:因为小明身高134厘米,而小河的平均水深112厘米,小明站在水里水不会到他的头。有危险方:河里的水深都是112厘米吗?请问什么叫平均水深?不会危险方:平均水深就是深水和浅水互相平均一下,中间的那个数。有危险方:如果小明站在深水的地方呢?不会危险方说不出话,最后得出结论:可能有危险。学生在辩论中多次进行讨论、交流得出满意的答案。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学到用数学语言和同学进行交流的技巧。

4激发兴趣让学生说疑惑

教学分数比大小时,笔者以动画片西游记引入,孙悟空和猪八戒分西瓜,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猪八戒一心想多吃,就说:“西瓜是我摘的,我吃西瓜的八分之一。”孙悟空一听高兴极了,立马答应。看到这儿,笔者马上面带疑惑的问:“孙悟空为什么高兴?究竟是谁吃的多?”教室顿时沸腾起来,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后,聪明的学生给出了答案:孙悟空吃得多,因为孙悟空是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吃了其中的一份,而猪八戒是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八份,吃了其中的一份。其实学生学习中的成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说,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5合作学习说体会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让不同的学生进行互补,对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有帮助。在教学“可能性”时,在学生已经体会“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后,笔者设计了按不同要求装球的游戏:①任意摸一个球,不能摸到红球。②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摸到红球。③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摸到红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要求学生集体商量,分工合作,说说装球时是怎样想的?小组汇报:第1个问题,有的小组说全部放黄球或者全部放白球,有的小组说放几个黄球和几个白球,不放红球。第2个问题,有的小组说1个红球和3个白球,有的说2个红球,2个白球,2个红球。第3个问题,全班学生一致认为只要全部放红球,就一定摸出红球。通过实验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6设置开放题,让学生大胆说

设置同一道题目有多种答案的可能性,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这样题目的设置,让一般的学生能吃到,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吃饱。通过开放题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7总结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要抓住机会让学生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机会说,大胆说。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持之以恒地培养和渗透,引导学生说,提高课堂的效率。

作者:唐玲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

[2]徐双莲.小学数学“集体互学”策略初探[J].小学数学教育,2014,(3).

[3]孙蓉.对“体验式”教学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5,(2).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讲究

在日常教学中,有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加思考和打磨,更有甚者,还出现了错误的提问,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情况的出现?该如何追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讲究明确适度有效率

有的数学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学生并没有真正在动脑思考。教师提问过于随意,问题没有明确性、适度性和创意性,提的问题没有价值等,都将导致课堂的低效和无趣。高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精简,且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设计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明确性。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使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为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二是适度性。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表面上看似热烈的课堂气氛,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还会让学生养成滥竽充数的不良习惯;过难过深的问题则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还会让课堂瞬间冷场。因此,要把问题设置在教学重难点与关键处,问题要提得必要且有效,不是问题提得越多越好。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旨在注重问题的适度性,提升问题的思考性。

二、讲究适时追问有艺术

现实课堂中,许多教师过分追求一个问题便能将教学重难点解决,学生却时常不能一次回答到位,因而影响教学效率。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知识,有时还须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那何时进行追问合适呢?笔者认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一是追深度。学生的原有知识有限,回答问题有时深度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追问。例如,教学二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教师出示了几道整百数相加的习题,学生汇报得数。列出算式:400+500=900。教师提问:“为什么等于900?”学生说:“400和500的0先不看,4+5=9,所以400+500=900。”教学仅满足学生会计算是肤浅的,试想,如果在学生说先算4+5=9时能追问:“这里的4和5分别表示什么?”便能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通过算理理解算法,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二是追错误。课堂教学中,学生出错是难免的。试想,如果教师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者亲自把正确的答案加以展示,会抹杀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热情。因此,教师应找机会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五下“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有一道练习:已知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2米,高是3米,门窗的面积一共是12平方米。如果要粉刷这间教室的墙壁,一共需要粉刷多少平方米?有学生这样列式解答:8×6.2+6.2×3×2+8×3×2-12,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是错误的。教师追问:“错在哪里?”学生:“因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他没有把8乘6.2后再乘2,所以错了。”此时,教师语调缓慢地问:“那我就给他画个‘×’?”学生发现教师的变化,与同桌小声嘀咕。一位学生大胆地说:“其实这种解法没错。”教师顺势追问:“为什么?怎么没错?”学生答:“粉刷教室的墙壁是不包括地板的,所以只要算一个‘长×宽’的面积就可以了,不需要再乘2。”问题迎刃而解,这位教师在学生出错时,顺势追问错因,使学生广开思路,积极思考,达到对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的目的。三是追疑惑。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学生常产生疑惑。通过适时追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情绪,从而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教学五上“分段计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出示例题———行驶里程是6.3千米,它的计费标准是:3千米以内7元,超过3千米,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求要付多少钱?学生汇报完常规解法后,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做法:(1)1.5×7=10.5(元),(2)7-1.5×3=2.5(元),(3)10.5+2.5=13(元)。这时就有激烈的反对声音,认为他是瞎蒙的。此时,教师追问:“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该生在黑板上画好线段图后,边指着线段图边解说道:“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所以6.3千米就按7千米计算,用一条线段表示7千米,并把它分成7段,先按每千米1.5元计算:1.5×7=10.5(元),前3千米少算:7-1.5×3=2.5(元),所以应付:10.5+2.5=13(元)。”同学们听他这么一解释后豁然开朗,由衷地佩服他理解之透彻,思考之深入。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抓住有价值的回答,适时追问,为学生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开拓思路,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讲究巧设疑问有深度

数学知识是具有连续性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的结尾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其实很多教师也都想到了这问题的重要性,但该如何巧设延伸又有深度的问题,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难题。因此,笔者根据平时的经验积累,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尝试。一是设疑。计算教学可以说是数学教学的基础,而且它们都是一环紧扣一环。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设疑提问,以及拓展延伸。例如,在执教五上“小数除以整数”时,当学生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稍加掌握后,教师就可以留一个问题:“如果是小数除以小数,又该如何计算呢?”这样的问题,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指明了方向,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止步。二是激疑。每一堂课的结束,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留给学生一个疑问,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复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在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巧妙的升华,这样的课堂是不是更高效呢?例如,教学五上“确定位置”时,笔者是从一条横线上的点引入,再教学用一对数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从点到面的学习也算是一次飞跃,但笔者并没有满足这一点,在课快结束时,又巧妙地运用课件设置一个疑问:“如果是空间上的一个点又该由几个数字来确定位置呢?为什么?”这个问题把学生从对平面上点的认识引向了空间,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动力,知识得到了深化,思维得到了升华,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四、总结

提问作为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理应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每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就是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就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所以,我们要讲究提问难易适中,适时追问,巧设疑问,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价值。

作者:周慧端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源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追问思考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它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回答问题结束后的深入交流引导。在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适时“追问”可以引领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进问题的纵深,攀向思维的新高。

一、有效追问的价值策略

追问有两种重要的价值取向:一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指向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二是注重思维含量,指向思维的深度。要求学生不仅知其一,还要知其二。追问运用得当,对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准确度,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独特的价值。

1.追问于歧义———去伪存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数学的学科优势,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甚至鼓励他们“异想天开”。要培养这种品质,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意见,并巧妙地利用追问引导他们“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中求真知。

2.追问于深度———水到渠成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追问应该是充满数学味的追问,才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探索问题的深度,避免学生流于思考问题的表面现象。同时,利用追问能及时有效的抓住课堂生成资源,并把资源转化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3.追问于错误———巧妙纠正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是不足为奇的。这时不应以一个“错”字堵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而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之更为有效地为教学平添一些美丽。很多时候可将拒绝隐藏在巧妙的追问中,通过追问的语气、追问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偏颇的解读,让学生自己认识并纠正失误。

4.追问于意外———生成精彩

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随时会发生意外,然而一些教师仅仅把它看成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对之或是熟视无睹,或是草率了断,常与有价值的“生成”擦肩而过,这样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禁锢了他们的想象,熄灭了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疑,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想象空间,让教学中的“节外生枝”演绎出独特的价值。

二、有效追问的课堂实施

在动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追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然而学生对于一个问题,往往缺乏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的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就是这时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1.品味教材设追问

课堂教学中一个的问题,能给予学生一片广阔的思维空间。对于思维性强的题目,有些学生往往缺少“思考点”。此时教师细细专研教材,预设一个追问,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实质,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2.智慧教学善追问

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要具有课堂追问的意识,更要具有追问的精神。敢于追问和善于追问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展现。追问需要我们教师的智慧是多方面的:一用心聆听,教师只有用心倾听孩子的发言,才能捕捉到追问的时机;二积极回应,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要给予积极的回答与评价,千万不要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不予理睬甚至给予批评;三生成追问,对待生成性问题更要临场应变,合理追问,使得课堂呈现另一番精彩;四等待智慧,追问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不然突然一个问题会使学生手足无措,反而失去追问的效果;五共同分享,追问的对象不要是一位学生,可以追问其他同学对他的发言有什么思考,这样共同在追问中一起前进……

3.变换语式巧追问

学生对问题的不同回答,也需要教师有不同的追问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有连贯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追问的“语式”有:①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你是怎么思考的?②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这样想?③这个答案你是怎么知道的?④这种想法可行吗?为什么?⑤再想想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怎么想?⑥你看(听)懂了XX同学的想法吗?⑦你能否再清晰地复述一遍你的观点吗?⑧关于这一想法,你可以用什么来支撑你的观点?⑨你能对你的回答再解释一下吗?……实践证明,课堂追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我们把课堂追问进行到底,让孩子们向思维更纵深处漫溯。

作者:周德华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探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每位学生获取必备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适宜的课堂情境,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等,确保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确定有效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为课堂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必须紧紧依靠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并确保课堂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教师应把握以下要求。首先,教学目标必须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兼顾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数学语言叙述时,尽可能用清晰明确的语言陈述,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更贴近教学目标,便于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其次,教学目标必须包含具体教学活动,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提升;第三,教学目标应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二、创设有效课堂情境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突出情境教学,通过设计有效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开展课堂探究,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课堂情境的设计必须蕴含探究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丰富情境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设计有效的课堂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在情境创设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情境必须结合教学目标

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能积极引导学生从情境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发展其思维能力。

2.情境创设必须具有“数学味”所谓“数学味”就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所探究的数学问题,围绕所学的数学内容展开探究活动,提高有价值的问题。

3.情境创设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情境设计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内容取之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并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教师不妨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有关网络方面的信息,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以及国家的变迁。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课堂探究活动更有效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设计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分享探究成果,让课堂探究活动更加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便是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课堂探究活动更加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变革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

2.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3.创设时空,保证参与机会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与空间,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合理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

1.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当然,数学学习活动也不可能处处让学生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2.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取长补短,保证在合作中相互借鉴,提高合作交流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合作学习的主题,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环境,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空间。

3.强化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不仅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思想方法,同时在互动中,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改变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几点:(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师生交流,平等与学生进行对话;(2)师生互动必须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互动的内容包括多方面;(3)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作者:石伶伶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小学

第八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日趋完善.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冲击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思考和教学行为.

一、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作用

信息技术由它特有的性质,决定了它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展示有其独特的优势.从“图形的对称”这节数学课上,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教学片断看出:学生面前的显示器上,演示着一个长方形对折、展开,并在折痕上画出对称轴的过程.其中,对折时,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叠,折痕上画出对称轴的方法,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明显优越于原来教师与学生动手展示的方法,还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对“完全吻合和对称轴”概念的理解.课件演示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再配上老师语言的说明,提高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作用;演示过程中的动画处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了观察、比较等思考行为的展开;教师演示程序的设计,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更加简洁明了.可以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知识的演示、学习要求的明确方面,具有的优势是无法替代的.

二、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课堂上,每名学生有一台电脑,在强化了演示作用的同时,互动作用的发挥,更是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在这一互动中,包括了三个方面的互动: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简洁明快,例如:教师希望引导学生发现正多边形与对称轴条数之间的关系.教师用学具演示时,强调学生不要讲话,仔细看老师动手操作的演示,可是课堂上还是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可当老师说,看自己的电脑时,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电脑屏幕上,认真看课件的演示.在结合教师说明的同时,使学生很快找到了感觉,快乐的情绪自然表现出来.二是教师与电脑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操作电脑时,也早已没有了过去那种手忙脚乱的现象,电脑教学程序的设计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指导.老师在操作过程中的自信、自如,更是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发展.三是学生与电脑之间的互动学生从电脑课上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能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得以运用和展示,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课堂上,教师设计的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选做,答题完毕后,可以看看自己的成绩.当成绩单跳出后,可以从中看到相关信息:有对、有错,还有错的原因,有对高分数成绩的表扬,也有对低分数成绩的鼓励.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思考热情.有学生小声地说:“怎么只有一个题目啊!”我轻声地问:“你喜欢这样的练习?”他说:“嗯,要是再有几个题目,我一定能得很高的分.”他脸上快乐的表情之中带着一丝丝惋惜.

三、大信息量的自主学习作用

丰富且可共享的大信息量,是网络的一大优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知识结构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七巧板”这一节数学活动课,体现的很到位.新课开始,教师为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提供了一个可与之互动的网页.首页上设有几个可打开的链接.教师引导学生,从“欣赏”开始进入新课的学习,再进入“宝库”自主选择自学的项目,内容包括:七巧板的简介,七巧板的来历,七巧板的玩法,七巧板的应用和七巧板的故事5个栏目.学生自己选择自学的项目,根据自己喜欢的项目,自学着有关七巧板的文字知识.自学后,教师组织了交流.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以自己兴趣学习的知识是灵活的,表达是生动的.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是制作七巧板的画图指导.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课件中的指导,一步步完成一副七巧板的制作.最后交流的时候,学生们脸上那种成功的喜悦之情无法言表.制作成功了,让我们开始来玩吧!“日记”这一项目打开来,课件中简洁明了地指明了学生玩七巧板的方法.教室里,学生们都投入地看着显示屏,移动着鼠标,完成着一项项探索,敲击着键盘,输入自己的成果.学生们在体验着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快乐!此时,对与错已经不重要了,快与慢也没关系,大家都一样.这样的体验、探索学习才是真正公平的、有效率的.

四、网络优势的课外延伸学习

“日记”栏目中研究工作的完成,已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时老师说:“请你点击“挑战”一栏,看一看你是否有勇气应战,并能战胜挑战吗?”N个递进难度的题目,逐步引导学生运用七巧板,进行思考和创造……在这一案例中,学生不是听老师传授知识,不是简单的动手拼一拼,摆一摆,网页上的信息、知识远远大于教师一节课时间,用自己的语言所能传授的知识量.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有老师的引导,更有自主的选择和探索,这无疑是信息技术特有的功能为教学带来的变化.

五、师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提升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整合,不仅是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走进学习,还将成为教与学的重要组成.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需要思考的角度应该向演示的细节和程序的设计转化,向互动作用的发挥转化,向知识信息的整理和有效利用转变,这一新的思考角度,给教师的基本功、教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六、总结

回顾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历程.我们已经从多媒体课件代替小黑板、代替教具、学具的演示,一步一步迈向了互动和课外延伸.随着教师对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和思考,强化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这样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打破了教师说,学生听;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出题考查,学生背标准答案应对的传统教与学模式.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有益于学生心智发展的角度,以考虑学生的学习为主的原则,进行教学程序设计.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处理技能,有能力运用新科技手段,完成课堂上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教师不在是课堂上唯一的主角,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导演,引导学生演好学习的主角,演好思考的主角.收获课堂学习中体验的快乐,并有兴趣和能力延伸这种快乐.

作者:周军英 单位:江苏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第九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探析

【摘要】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而且小学数学知识大多都是基础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课堂效率如何,小学数学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否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部分有效策略,帮助广大教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 效率

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与重点,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更应重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思考能力与操作能力。课堂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主导者,所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提前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与基础之一,并能够影响到学生对新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不过这一重要环节往往被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与学生所忽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课前预习工作,并预设一些可能出现的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准备好应对之策。小学生在起始预习阶段,教学可以要求他们在数学教材中做一些较为简单的标注或编辑,并督促他们在预习数学课程过程中,将自己的体会或观点记录下来,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应重点标记,在课堂中有学习重点。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在预习完数学知识之后,摘录一些自己认为的重点与难点,以此加深对这些数字知识的理解。

二、营造和谐轻松课堂氛围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较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而且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十分重要,如果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际的关系较为融洽,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更加积极和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课堂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他们,和小学生之间构建一个民主、互助、平等的师生关系,与他们的心理产生共鸣,以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同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还应关注他们的生活与家庭,在无形中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他们释放学习压力,与教师对话时不再紧张或害怕,让他们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

三、设置趣味性的课堂情境

小学生的性格比较天真活泼,对一些趣味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在提高课堂效率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设置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情境,充分激发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将他们那种善于研究和探索的学习热情调动出来,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够得以有效培养和提升。同时,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来说,教材中不少知识教师都可以转为为趣味性素材,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潜力。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概念时,可以融合到童话故事中。比如,把一个西瓜平均切为8块,其中小熊吃掉4快,小猪吃掉2块,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小熊吃掉1/2,小猪吃掉1/4,以此帮助他们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概念。

四、善于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是源自人们的生活实践,应用的较为光广泛,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不少知识不仅复杂、抽象,而又非常形象、具体,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与生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活动生活化,能够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并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而为小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展、探索和思考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诱发学习动机。例如,在进行《四边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和研究生活中的四边形,像家里的餐桌、地板砖、门窗,学校中的黑板、课桌和凳子等,通过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应多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出发,多方位、全角度的优化与改善教学方式或模式,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查莉莉 单位:江西省婺源县赋春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付红丽.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5,16:141-142.

[2]杨玉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5,23:13.

[3]汪祝芳.如何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参与热情[J].学周刊,2016,02:148.

第十篇:小学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本真”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课改下所提倡的一种课堂。现如今,仍然存在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的习题练习,导致课堂逐渐“失真”,缺少生机。即便是在减负背景下,学生依旧处在题海之中,课业压力导致学生看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增强将数学课堂回归本真的意识,让学生在“真实”的数学课堂中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感悟数学独特的价值。所谓“本真”课堂在理念上主张:生本、生活、生态,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开展学习,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来构建“本真”课堂,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提升学科综合素养。笔者将从三方面对“如何构建本真的数学课堂”阐述实践与思考。

一、构建生本的课堂

生本课堂是指构建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所以,在构建本真课堂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在确保高效数学课堂得以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形成贡献相应的力量。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先学后教”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自主画出一个长方体,并自主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在长方体中有几个顶点、有几条棱、有几个面?②两对面之间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棱与棱之间有什么关系?④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解答上述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最后,我在针对学生先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通过整个过程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生本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不同的教学要求对思维提出不同的培养指向。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接受、模仿、配合、服从,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会受到压抑,甚至被磨灭。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教学要能够提供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以力量和智慧。

二、构建生活课堂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是课改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为了将抽象课堂形象化的基本理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将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熟悉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构建出有效的本真课堂。例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给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引导思考:某天小明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件上衣花了全部费用的1/3,买了一双鞋花了全部费用的3/8,请问,上衣和鞋子一共花了全部费用的多少?再如“平行和垂直”的教学,由学生熟悉生活中的现象引入(铁轨、双杠、斑马线、桌面、围棋棋盘等等),展开学习,理解概念。在结束时,再次播放课始的图片,学生的认识已经不再是生活现象的描述,而是用数学眼光观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更高层次。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于生活之外,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熟悉的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加强理解,提高学习质量,同时,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程和教学,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三、构建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强调尊重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生态课堂呢?首先,进一步认识课堂。课堂作为一个微型的学校组织,它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能与文化使命。国内有学者把课堂理解为“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每位学生都生活在各自自主的个人世界中,同时也通过同他人的社会亲和,在课堂的共同体世界中生活。因此,课堂中要有独立思考,也要加强多元互动,推进学生个人活动与和他人合作活动的统一,促进形成个性认识的交流与共同知识的共享。其间,教师是教室里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指导者,同时自身又是共同体的一名学习者。其次,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富有个性的。要努力让学生“活”起来,不仅可以解放他们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思维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能将自己的体验与兴趣结合,将自己的价值观、思维与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第三,合理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融洽、信任的评价氛围,对学生充满尊重,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平等、自由、开放;要更多给予肯定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充满期待,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潜在智慧。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学生才会在评价中不断反思、调整,逐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四、总结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本真课堂的构建,把课堂教学作为促进人的生命成长的平台,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

作者:张姝 单位: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