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教学探析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积极研读数学教材,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将数学知识进行重点分析,并且还要对数学教材进行仔细钻研,创造性的将数学教材发展为挖掘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载体。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并且将教材内容积极转变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比如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一课的时候,数学教材中所呈现出的都是符号化思想,数学教师要从教材出发,不被教学目标所局限,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明确,并且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让学生能够对数对有所认识,能够开发其数学思维。
二、积极进行点拨,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一)在探索知识发生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般而言,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学生获得知识的整个过程之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所理解与掌握,让学生能够在观察、实验、分析中感受到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对内化知识充分掌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数学素养。比如在学习《重叠》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小明在前面数是第3个人,从后面数也是第三个人,这个队伍中一共有多少人?在对学生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范例画出相应的集合图,并且根据学生所绘制的集合图深入讲解重叠的意义,让整个内容渗透集合思想。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点的渗透不仅实现了对应思想以及数学结合思想,并且数学方法中所存在的符号化思想则会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重叠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二)在解题思路的探讨过程中融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领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其中,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是数学思想方法体验的过程,并且也是加深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中,小学数学教学可以积极转化教学思想,并在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算出之后,指导学生对阴影部分的面积进行思考,等到学生将问题思考结束之后,让学生对解题的思路进行明确,并且利用多媒体资料将阴影部分的三角形转移到上面,在经过多媒体技术的转移之后,帮助学生寻找到解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对转化的思想有所认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其学习的目的是寻找解题思想,掌握解题策略,针对于此,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最具有价值的数学思想方法呈现给学生。
(三)加强对课堂知识的回顾,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总结的作用不仅可以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并且还能够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进行提炼,所以,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深化以及概括,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渠道。
三、加强课后巩固练习,反思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中有意渗透不仅是学生获得思想方法的主要途径,并且也是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获取思想方法的来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检查,并且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决,这样一来,不仅巩固了知识技能,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此外,教师在为学生作业进行检查的时候,也要对其进行点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还能获得解题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悟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以及数学思想方法。
四、结语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非常多,本文从课前备课、课中指导到课后巩固三个方面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努力,并且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熟练掌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与练习,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秀青 单位:民勤县东关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质量研究
一、小组合作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分组时教师的考虑不周全
当前,不少教师在进行分组时,没有考虑周全,没有全面考虑到分组应该注意的事项。如在分组的时候,有的教师把成绩好的学生分为一组,成绩较差的学生分为另一组,这就使得各个小组的综合力量悬殊较大,以至于在交流和反馈阶段,各个小组之间不能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这势必会影响小组合作的质量。
2.学生对小组合作态度不端正
当前,不少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态度不端正,主要体现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部分学◎邱艳芳摘要: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虽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用科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提高质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质量生不愿意发言,也不愿意加入小组讨论。这就使得小组讨论成为好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而其他学生完全充当了看客的角色。因此,原本应该激烈的讨论变成了“一言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3.部分课堂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在部分课堂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应付新课程改革。有一些教师为了使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原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而这些问题要么太难,要么太容易,不符合开展小组合作的要求。举例来说,笔者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次小组合作: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百以内的数字,教材中设置了让学生数小木棍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数小木棍,然后把每十根小木棍分为一组。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深刻地了解和感知数字的大小,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数量等知识。但是,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讲课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求每个小组数出一定数量的小木棍。但是,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基本没有交流,数完之后教师也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报出数的个数,并没有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甚至没有关注学生数数过程中的所想所得。因此,笔者认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小组合作看成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提高小学合作学习质量的建议
1.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周到
在分组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考虑周到,不能简单地按照成绩进行划分。笔者认为,在小组分组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考虑到每位学生的成绩、兴趣以及性格特点,在保证每个小组综合实力均衡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尽可能保证学生之间能互帮互助,促进彼此共同发展。
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的时候,一定要确保问题有价值。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稍微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但是也不能远远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必须确保学生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能解决这个问题。小组合作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给予高度重视,通过科学的方式,正确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邱艳芳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嵩峰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渗文教学实践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文教学的实施原则
1.有的放矢。
教师需在仔细研读教材、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设计的“渗文”内容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合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也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如有些教师为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创设情境时引入学生所不能理解的古诗词,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随机应变。
小学数学的“渗文”不拘泥于课堂,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课外。不困囿于预设,方式灵活多样,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很多问题的解法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从不同方位审视,适时向学生介绍与习题背景相关的数学发现、数学佳话、数学史实等内容,让学生能从中获得灵感,体味创造的乐趣。
3.均衡发展。
数学文化依附于数学内容之上,方能体现其价值,实现文化的传播、精神的培育,但若喧宾夺主,不顾内容是否适合,不顾时间是否允许,一味地施以“渗文”教学,既妨碍了正确教学,也背离了教学的本真。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以课堂为主阵地,渗入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渗文”教学立足于课堂,在不影响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变化,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引入数学文化内容,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学习方程内容时,教者引入丢番图墓志铭:“他生命的1/6是童年,再过了一生的1/12后,他开始长出了胡须,又过了一生的1/7后他结了婚,婚后5年他有了孩子,但可惜孩子的寿命只有他的1/2,儿子死后,他再活了4年就结束了余生。”请根据这个墓志铭,计算出数学家丢番图的寿命。数学与文化本有不解之缘,教师要善于阅读文学、诗词,从中挖掘中丰富的数学文化,让学生体味数学的理性之美。数学美的内涵丰富多彩,有数式之美、形状之美、简洁之美、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如在学习“轴对称”内容时,教者向学生展示脸谱、国旗、动物等轴对称图案。师:这些图案漂亮吗?你认为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生:它们的设计都用到了轴对称的知识。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的知识?教者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轴对称之美,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探索出轴对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拓展课堂,渗透数学文化
第二课堂是数学课堂的延伸与发展,其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开展校本课程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求。
(1)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学习不能困于书本、囿于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时事要闻,培养学生敏锐的数学触角,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社会生活。如结合“确定位置”学习内容,根据地域特点,将学生分组,通过实地测量、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九龙口风景名胜区不同景点的相对位置及距离,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感受到生活中的方位概念,提高识图、绘图能力,学会合理地安排旅游线路。
(2)办好数学小报。
学校要充分利用数学报刊的窗口,让其成为信息共享的平台,要办好数学专刊,可让每个班级轮流承担出版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撰稿、投稿,内容可以是课堂心得,也可以是实践体会,数学小故事,数学史实。
(3)记录数学成长手册。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教师疏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情感体验等进行评价,难以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建立数学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有“学会的知识”、“提的数学问题”等等。
3.丰富课外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有例题、练习题、巩固题、复习题等等,内容不可谓不多,但均与考试相关。传统的习题形式单一的弊病已日益显现,教师应避免让学生重复操练,应丰富课外作业形式,有游戏、测量、创作、调查等多种形式。
(1)游戏作业。
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作业缺少童趣,学生感到乏味,容易心生厌倦,教师可采用数学扑克、算24点、数独、猜谜等课外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轻松、愉悦,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2)实验作业。
教师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积极参加制作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体、圆柱体等图形。
(3)调查作业。
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传统,信息量较小,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实地查看、走访调查,也可以查阅报刊、网上搜索,将获得的调查意见形成书面报告,如让学生做“我校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小学生零花钱的使用调查”,通过调查,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
三、总结
总之,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社会对“渗文”教育的认识往往会有失偏颇。我们数学教师要高举人文的大旗,顶住压力,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唐叶萍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冈东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一、小学数学课堂当前教学现状
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呈现下述几类状况:第一,教学理念较为陈旧。现实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为应付考试而采用的“满堂灌”式讲授,认为数学就应该多练习试题,大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式”地照抄照搬,不仅“丧失”了学习主体的地位,违背了学习的规律,还占用了大量的思考时间,有碍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的培养与形成。第二,课堂评价不科学。部分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仍在沿用考试类办法。虽然说考试、测验等能够大概区分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引领学生学习的方向,为数学教学找到一个标杆,但其却被很多教师列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立足于当前素质教育下,应提倡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故笔者认为因此这类评价方式极不可取。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意义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展开重新分析与探索,促使学生更多地自主查阅资料、请教他人,从而促进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其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其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再者,可以帮助学生“不迷信”书本,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其后期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培养与塑成,主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切实提高自身数学素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可见,思维意识是催生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方法
(一)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学生不敢提问,多因教师的威严和课堂氛围的压抑,唯恐自己提出问题会惹怒教师,或者会引发同学的嘲笑,所以宁可压制自己,让问题存留心中。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平等、宽松的氛围,多询问学生意见,耐心引导,并言语暗示或直接鼓励学生放下心理压力,积极提问。不同的学习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不同问题,从而学会思考。即用充满“数学味”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但要注意的是,情境创设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用具有引导性的提问来导出教学的最大效果。
(二)利用直觉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是在不断质疑中,培养思维、锻炼能力的,所以,学会质疑是学好数学的一大“利器”。而直觉思维是对知识进行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之后才形成的一种快速思维反应能力,反映在数学方面,即在未经过严格推理与理论推导的情况下就能直接得出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省却了繁琐的中间环节,其与语言学习中的“语感”有异曲同功之妙,有助于大脑保持活跃状态,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接收效率,使其全身心地沉浸在学习之中。对此,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思维活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运用动手操作法、现场演示法等,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行探究,或亲自画一些几何形状,或摆弄一些几何造型,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几何理论结构知识,启发思维创新意识。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基于教材设计练习。
教学的真谛在于良好的对应性,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学习习惯不尽相同,导致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数学教学是夯实学生数学基础,也是拓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智力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根据课程知识特点,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次递进的练习题目,合理解决教学要求的统一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矛盾,实现每一层阶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适应的思维训练。
四、总结
除前文所述,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应秉持“数行结合”的思想,借助图形,把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看到的图形表达,要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实际运用中提高数学技能。
作者:杨庆飞 单位:莆田市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分析
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小培养优良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优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操作难度较小,并且具有影响其一生的作用。处于儿童时代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具有极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小学数学教师应准确捕捉小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既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也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例如在探究“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各列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一番抢答后,学生们列举了多个多位数,如“15、75、125、30、320”。教师继续发挥引导作用,列举了其他多位数,并且告诉学生:“能被5整除的数有很多,这些多位数都包含了某种规律,只要符合这个规律,它们都能被5整除,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规律吗?我们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好奇心被激发,纷纷加入探究学习活动。
二、充分研究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
小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激情是十分高涨的,但如果缺乏充分的学习材料,探究性学习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探究性学习立足教材,但并不局限于教材。教师应勇于突破教材的局限,进行延伸性教学,这和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两者之间具有传承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导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教师不应急于告知学生结论,可以利用手工剪纸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将平行四边形的剪纸转化为长方形,或者转化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转化过的长方形剪纸的面积,以及两个相同三角形剪纸的面积和,都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然后,学生可从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角度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般公式。人教版小学数学虽然对教材内容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系列引导性的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但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还需要引入其他素材,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图形的组合运用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探究模式,将课堂学习充分引向课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图形组合运用的普遍性。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一个物品摆置的方案,方案必须涉及到不同图形的使用。学生在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和观察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图形组的理解。
三、创建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情景教学一直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教学模式之一,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使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探究学习向现代化的综合性的社会化探究学习转变,拓宽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被完全释放出来,他们不仅能感受到课堂学习的趣味,还能感受到社会化学习的新鲜感和纵深感,有利于优化学习结构,提高数学运用能力。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时如何使学生将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延伸到课外呢?教师可在课堂情境教学中保留一些未解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寻求解决的方案。当然,这些未解的问题应该和实际生活情境紧密相关,符合情境教学的要求,保证学生在课后学习中能够最终顺利解决这些未解之题。例如在学习“求解长方体表面积”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物理模型,并且罗列出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件,让学生实际感知长方体的各个表面。紧接着,教师将长方体模型依次展开,变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将“求解长方体表面积”成功转化为求解大长方形的面积。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提出:“请大家根据长方体的求解过程,探究出圆柱体的面积求解过程”。学生将课堂学习中的未解之题带进课外,通过实际生活场景的学习构建,进一步提高了探究性学习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本身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契机,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应着眼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勿“假大空”,要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应建立和谐互动的关系,分别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作者:凡晓雨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回归生活,指的是数学教学要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下的生活,课堂上把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而且通过生活化场景的体现,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方法,使学生感到数学更加真实,从而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具体、生动的学习探究活动,促进他们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去建构数学意义,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数学的应用能力。
1.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
回归生活就是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数学知识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不仅满足和迁就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激发了学生努力从生活的实际背景经验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探索,而且能使学生养成数学的观点和思考方法,创造性地去解决教材中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发展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阐释、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切身体验,在经历生活情境的实践的体验中感悟、理解,重新构建数学的现实意义,激发积极努力地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1.挖掘生活素材,整合数学课程资源
生活素材是支撑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杠杆,教师要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用新的素材和学生熟知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素材对教材进行恰当的改编与整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阐释、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的奥秘,促进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我从节约用水这个角度对例题进行改编,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纷纷猜测:3千克、4千克、6千克、15千克等等。我再问:“你们想知道到底是多少吗?”接下来我告诉他们一个数,让学生算一算这样滴水一年会浪费多少千克水?很快学生有了结果,并且对平年和闰年分别进行了计算,说说方法和解答过程。学生都非常惊讶.“哇!浪费这么多水呀!”然后再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家所在的小区有多少户人家?这样一年要浪费多少千克水?这样,从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真正感知、深刻体验出发,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促使其主动有效的发现、学习、建构所学的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景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时,学生对知识自动接纳的程度就会越高。因此在讲授新课内容时,教师在把握数学知识及其本质的基础上,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以有关生活实例来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教学融入学生丰富、生动的生活体验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更好地接受与参与,促进他们去思考和探索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教师可这样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关于比例的问题,你们了解过吗?再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视频播放小狗推圆轮子车和小熊推方轮子车的动画视频,引出为什么车轮子是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征?等问题。这样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能有效调动起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理解、感悟数学知识。
3.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调动起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到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理解并掌握的数学的基本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取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和个性发展。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可设计:先让学生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初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然后再让学生绕周长为200米的操场跑5圈,使学生对“1千米”有了真切感受。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操场,尝试计算其面积。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现实生活的机会,从中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在亲身经历数学、感受数学的快乐中理解数学的现实意义。
4.探究生活问题,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知识只有真正服务于生活才能体现出无与伦比的学科价值。《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看待生活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他们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如,让学生解决买票的问题:学校要组织参观科技馆,某年级共有学生280人参加,身高低于1.4米的占1/4。门票:学生,10元/人;团体:200人以上,票价八折;240人以上,八个人买六张票入场。身高低于1.4米的购半票,其余购全票。让学生分小组算一算哪种购票方法最好?学生通过分析、计算、比较,最终选择出最优惠的办法。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有效培养和发展创新实践能力。
三、总结
总之,只有置学生于鲜活的时代生活之中,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自主学习的深入,从而建构数学意义,内化和构建相应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数学素养的形成。
作者:沙海兵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和小学教师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兴趣培养研究和实践
一、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教学
小学数学比较灵活,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而公式定理不仅有文字模式,还有符号模式,甚至可以用题目或者生活实例去展现。因此,教师尽可能多地和学生交流,拉近师生关系,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换位思考,想到学生所能接受的最简单、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成长,老师应该及时给予正面评价,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得到答案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得到思路能解决一类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所以教室在课堂上应该释放一部分的“掌舵权”,让学生自己思考、摸索,同时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大家互相促进,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
二、用故事引导学生
小学生作为儿童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和教学相关的寓言或者故事,由此激发和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在教乘除法的时候,可以先问问学生:“你们喜欢去超市吗?”他们回答:“喜欢。”然后就可以讲述自己编撰的故事:小明和小红去超市买果冻,红色的果冻4块钱一个,绿色的果冻5块钱一个,小明说我的钱能买12个绿色的果冻,小红说我的钱比你少买4个绿色的果冻,你猜我能买多少红色的果冻?通过这个小故事,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被调动起来,便可以很快地得出解题算式:(12-4)×5÷4=10(个)。这样既得到了结果也掌握了计算方法。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因为故事的引入变得更加强烈,因而对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三、创设实际情景
除了用虚拟的故事,我们还可以用自身周围实际的数字去即兴设题,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问班上的学生五月份出生的有多少个?六月份出生的有多少个?五月份出生的人数比六月份多了多少?五月份和六月份出生的人加起来比7月份出生的人多还是少?亦可通过一段实际的内容作为引言:在学习圆的时候,可以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的?”学生回答:轮胎、硬币、扇叶旋转的轨迹等等。接着便可以和其他形状进行比较“为什么轮胎不用方形或者椭圆的?”学生可能会回答不到今天的主题,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是不是因为椭圆和方形不方便滚动?”学生现有的知识难以具体而准确地描述,于是就可以进入今天的主题:学习圆的特性。让学生抱着问题去学习,然后在课堂中间去解决,在下课前再回顾课堂开始时的问题,加强学生的记忆,这样不会枯燥无味,还会更加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
四、增强学生的自信
当学生有足够的自信来面对数学的时候,他们就会不怕失败、敢于发挥,并且思路开阔、清晰,如此自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的闪光点被发现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正面评价。一旦出现了困难,教师应以稳重、平和的面容去支持学生,用信任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地思考,用“慢慢来”“不着急”“会想出来”等等关心的语句来鼓励学生。同时还可以用学生之间的关系来互相帮助。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避免了学生在面对老师时的紧张感,思维更加放松、开阔,因此有时候可能会收到比教师辅导更有效的效果。这样的课堂氛围可以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学习体验,树立创造佳绩的信心,也为每个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氛围中定能孕育出自信、积极、创新的种子。
五、保持学习兴趣
数学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样便能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因此,除了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课本直观感受地感受数学,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微课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对数学在学习、生活中的感受。举办数学知识谜语、数学拼图、微课等。丰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兴致盎然、乐于学习,拓宽知识面。每个学生都有长处,而教师应该发掘并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多种方式放大学生的正面形象,让他们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感觉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而不是只有在书本上才能看到的、遥不可及的东西。如此这般学生就会百倍努力地继续追求成功的感受。教师在旁多打气,多鼓励学生动手感受,成功时给予鼓励,在失败的地方宽大包容,让学生在心理植入自信的理念,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六、总结
小学是一个非常适合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时候,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自身特点、兴趣、特长、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积极培养并保持学生对数学的“爱”,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陈美云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
第八篇:错误资源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一、何为“错误资源”
小学生处于接受数学教育的初级基础阶段,由于思维方式、学术水平尚不成熟,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正确认识这些“错误资源”,将其看作正常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初步反思。我国学者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关于“错误”这样说:“学校就是这样一个场所,每个人都可以尝试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会正确。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一个探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不是一下子就掌握了真理,而是从犯错误的深刻教训中,获得许许多多比知识本身更多也更精彩的体验。甚至可以这样武断地说:学习就是不断地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学习,教师通过尝试错误学习1。可见,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都是一种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探究“错误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挖掘形形色色的错误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使教学水平和效果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小学教育改革要求教育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思维模式,因材施教;《教学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教育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在当前的数学教育模式中普遍存在回避错误的弊端和偏颇,实际上,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正确引导往往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某问题的看法和记忆,从理解的角度进行教学,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例如,计算2.7-1.2×2=?时,很多学生计算结果是3,因为2.7-1.2=1.5,1.5×2=3,教师应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该结果错误的理由,借以讲明算式的计算顺序,有乘除时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愉悦轻松的讨论气氛中教授数学法则。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对于数学接触时间不久,正式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够单纯讲解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高效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正确面对错误。比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先对学生进行错误引导,回顾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提问时许多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应该由两边长度相乘得出,此时再采取图片切割、转移、拼接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巧妙转化成长方形,让学生从错误认识转为正确认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概念。通过对错误资源的利用,可以鼓励学生跳出惯性思维,教会对待数学问题时不能死板,应结合实际具体分析,指引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一)教师端正态度,恰当面对错误
教师端正面对错误的态度是利用错误资源的前提,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教师对待学生错误严厉批评或置之不理的情况,这种情况对于小学生数学水平提高,甚至学习的信息都是不可忽视的阻碍。首先,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让学生畅所欲言,方可明确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利用错误防止错误。其次,教师应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对不同的观念进行比较,明白正确解法和错误解法的根本区别,加深学生理解。另外,教师也不能急于求成,完全追求毫无错误的数学教学结果,应意识到,错误是通向成功的捷径,用耐心和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摸索学生的心理,创造一个愉快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二)利用错误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精力旺盛,敢于抒发意见,这是十分宝贵的特质,教师万万不可压制学生这种天性,将学生转变成数学计算的“工具”,而是应该大力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使有错误也可以随时改正与引导。例如在进行23÷3=?的计算时,有的同学得出23÷3=7……2,而有的同学计算出23÷3=6……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验算后发现第二个算式中余数5>3,因而是错误的。同时,也可利用俗语“不管三七二十一”进行实例的解释,既通俗易懂,又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摒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恰当面对学生的错误,激发其学习兴趣意义重大。
(三)建立错题本,在自省中成长
教师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并非为了强调学生的错误,而是为了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与保留。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错误,将这种错误进行存档,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反省中找到自己的不妥之处,同时也教会小学生一个道理,只有面对错误,才能获得进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借用错题本将学生的错误扩大,反而影响了学生的信心和创造力。教师应该做的,是敏锐发现、重点把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资源,并最大限度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四、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时时都会遭遇“错误”的伏击。教师应用资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精心预设错误,筛选错误,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因势利导,变“错误”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纠错”、“思错”、“改错”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作者:吴玉霞 单位: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二小学
第九篇:课堂练习小学数学教学作用探究
一、课堂练习要有灵活性,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教师所教的新知识,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也不可能人人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这就需要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法则的应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练习设计的特点,倡导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数学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就全面了。
二、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
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在讲完新知识后,为了及时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就必须进行练习。进行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发现学生不够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得到弥补。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加深理解,逐步掌握。要保证课内的练习时间,克服教师讲得多,学生练习时间少,主要靠课外练习、补缺的不良状况,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练习的效果不好,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不是目的,而是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分层次,由易到难,重点突出。
三、课堂练习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我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自行车,体会周长,半径,以及大小齿轮。提出有创意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求知。自行车中,是前轮推后轮还是后轮推前轮?是大齿轮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推大齿轮?齿轮的大小和链条有什么关系?变速自行车后面那么多的齿轮有什么用?踏板转一圈,齿轮转几圈?轮胎转几圈?和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课堂练习要有梯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要考虑到对于每个学生要达成的基本目标,要使人人都掌握必需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他们在智力发展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表现在认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每节课对学生的练习搞一刀切,布置作业同质同量,其结果是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已经会做的习题,老师仍然要求做一遍,不仅学生觉得无味,而且浪费了他们的智力。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有的练习题根本不会做,老师还是要求其完成,同样是一种空耗,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有梯度进行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我认为一般可以安排如下几个层面: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或拓展练习——实践练习。
五、课堂练习要有创造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每个班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快有慢,为了让成绩好的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练习时不管是练习内容的选取还是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六、要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培养学生感受生活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只是留意,就会发现,要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老师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老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创设贴近生活的练习,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做数学练习,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练习,感受生活数学的乐趣。
作者:李志勇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先锋小学校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方法分析
1.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好的一位教师就有好的一门课程,学生讨厌哪位教师就是讨厌哪一门课程。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育教学中我想办法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达成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多沟通。比如:我总是喜欢在课余时间来到同学们中间,与同学们聊聊天,谈谈家务事,了解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自然而然地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对数学的爱。
2.严格要求老师自身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具有高超的业务素质和思想修养,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和爱戴,从而成为一名有威信的老师。教师的威信是指一个教师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意味着教育教学工作无法开展。那么,怎样树立教师的威信呢?首先,可以通过提高业务水平来提高教师的威信,当今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拥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必须有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不断用源头活水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平时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第二,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教育的法宝,包容学生的优点成绩,这很容易,但宽容学生的缺点错误,这很难。别忘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对班上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班上那些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对班上那些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老师不能见着就训斥大骂,要心平气和地给予教育,给予足够的机会,慢慢地转变,否则只有反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怀有一颗宽容的心,教育教学工作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教学质量就会更上新台阶。第三,对学生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对教育教学工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减小班上的差生面,经常利用中午时间无偿给班上学困生补课。总是弯下身子细心讲解,耐心辅导,直到弄懂为止。第四,有得体的仪表。教师的穿著、举止和情态是反应教师的精神面貌,穿着朴素,举止从容,仪表端庄,这样才能给学生一种可亲可敬的印象,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爱,对数学的爱。
3.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的好“严师出高徒”。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深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适当运用惩罚是必要的又是必须的。惩罚,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认识和行为的一种评价行为,惩罚教育是从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体罚,指那些用武力或语言措施来损伤学生肉体、摧残学生的心灵、侮辱学生的人格,使学生遭到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的做法,两者截然不同。著名的教育专家说过:“那些小时候过多的受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遭到更多的失望。”所以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没有惩罚,当学生一次次地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当学生一次次地打架斗殴的时候;……。如果教师熟视无赌,放任自流,这样将给学生的未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的教师还是个合格的教师吗?只有惩罚,学生才知道自己的错,才能加大学生改过的决心和信心,从而逐步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当我在教学中遇到那些有出轨行为的学生时,我总是给予了严格的惩罚,进而慢慢地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表扬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手段,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的途径。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一阵鼓励的掌声,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我的一节复习课中(三年级上册)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3千克=( )千克,50厘米=( )分米,2时=( )分,……。题目虽然简单,但对于班上学困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当时我抽了一个班上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回答正确而且叙述比较清楚,我让全体同学给予鼓励的掌声,这是我看到这个同学浑身甜甜的,全神贯注地听完了这节课,教学效果非常好,…。
5总结
总之,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一个教师只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作者:朴昌花 单位:吉林省永吉县朝鲜族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