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论文(共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功能。动力功能指个体情感会影响认知活动,即积极的,愉悦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反之,消极的,排斥的情感则会抑制认知活动的进行。在平时的新授课中,教师往往会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开展学习活动,最终达到教授与操练的目的。但在数学复习课中,知识点较为分散,复习方法较为单一,学生比较排斥复习课,学习动力低下。如果在数学复习中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以积极愉悦的情感开展学习,那么,学生的复习效果会有所提高,也就可以轻松实现知识的再现,重组与提升。例如在一年级的第一册,学生需要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根据一道算式列出其余三道相关的算式。教师在复习这两个知识点时,一般以机械重复的计算为主。但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点时,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家里来了一群小客人,希望你能用苹果招待他们。老师边展示黑板上的苹果树边讲解摘苹果的方法:算出苹果上算式的答案,并根据这个算式说出其余的三道相关算式,就可以摘得大苹果。这样的故事情境不仅把两个知识点结合了起来,还深受学生喜爱,他们举手十分踊跃,都想要上台表现并摘得大苹果。这种健康的、积极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复习也就成为了学生主动进行的事情。
二、巧设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集中于某一事物上的时间较短,尤其是面对枯燥乏味的复习课时,学习效率更为低下。反之,他们较喜欢操作活动,一旦遇到感兴趣的操作活动时,即使累的满头大汗亦或需要绞尽脑汁,也乐此不疲。更何况国际学习领域还有这样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喜爱操作活动这一特征,在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巧设各种操作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内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的能力。例如一年级第二册《认识人民币》的复习教学。学生在认识人民币后,人民币对学生而言已经没有了新鲜感,此时如果教师在复习课上仍然只是一味的使用讲授法,肯定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达不到预设的复习效果。因此,这节课上,我采用操作活动的方式展开复习。课上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准备一定量的学具人民币,同时准备好一些铅笔,橡皮,练习本,铅笔盒等,并在黑板上标明价格。在活动过程中,同组中的两位学生做售货员,其余学生模拟买东西(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与顾客)。活动开始了,有的学生选定东西后能很快的进行交易,而有的学生通过思考以后也能给出正确的人民币。这次操作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的认识,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与作用,学生印象深刻,复习效果较为理想。
三、比赛激励
面对复习课,很多学生说:“我最不喜欢上复习课,复习课上总是学习学过的知识,十分无趣无味。”这种情况下,比赛激励是让学生喜爱上复习课比较有效的手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可以让学生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也可以促使学生奋发向上,获得数学成功感。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可以让课堂变成不同的竞技场,将枯燥乏味的复习课转变成生动有趣的比赛,让学生在这些比赛中尽情展现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达到想要的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课中复习口算时,我安排了“口算擂台赛”,要求学生快速的算出口算题。课上,我先挑选一位同学当擂主,记下他口算5题所需的时间,然后其他同学可以向他挑战,挑战成功的成为新擂主,名字被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为了不使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失去信心,我在这部分学生中也设立了一个擂主,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进行选择。比赛中战况激烈,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争当擂主。这样的比赛让学生觉得复习不是在“炒旧饭”,学生复习的有滋有味,口算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总之,对于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让复习课摆脱沉闷,鲜活起来,让学生在复习课中有所收获,每个数学教师都责无旁贷。在平时数学复习课的实践教学中,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努力让学生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实现活化复习,争取让数学复习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
作者:谢丽娟 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
一、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为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小学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领会教学材料的精神,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规划好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准备好实践应用中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活动,运用到教学内容中,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教学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的体现趣味性、启发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保证实践教学和综合应用的质量和效率。
二、创设有效的实践应用情境
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为此,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实践应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1.自主探究式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数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结合课本案例,学会举一反三地应用,这是提高小学数学实践和综合应用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示范性的给学生指导,合理的分配学生的时间,让学生自制时间安排表,协助他们共同完成一周来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世间的重要性,合理利用时间来学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被动的接受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动手操作性和实践应用式教学情境
教师要把数学经验生活化,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结合生活情形丰富、复杂的特点,在做实践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在农村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构建开放的教学活动组织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可以开放教学内容,不应只局限于课本内容,还应该走向生活;有的课适合在教室内上,有的时候我们搬出教室,去更广的空间活动探索。构建开放的教学活动组织,一切以学生为本,更好地体现课程教学特色。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老师的教学内容不应该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应做好充分的课外知识辅导,让数学走向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数字信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知道数学教学的意义,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参与学习,通过调查身边的数字编码,知道数码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发展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在教室内的教学环境中,空间的布置规定不能有定式,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的空间需要开放。学生对校园的景物非常熟悉。在这样的场所中测定方向,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对方向的认识,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辨认方向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精神。
3.教学时间的开放性
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其做自己喜欢的事,数学课的技能目标可以通过小制作、小实验形式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去实现。但有些活动项目或研究的时间要求多,教学时间必须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有比较宽松的时间完成课堂中无法完成的教学活动。在课外时间让学生感知、体验、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同时,增加语文、英语,环保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践的综合性。
四、激励自主的课堂探究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自主探究类的教学过程,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励自主的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兴趣的走入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慧。要让学生有自己真正的体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让学生能自觉地主动地探索,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哪怕没有得到正确答案,只要真正参与了探究活动过程,那必定会有收获的。
作者:李静 单位:甘肃省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探索
一、依托教材,科学设计教学主题
在大多数课本中,列举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往往仅给出了某个主体的方向要求,没有强调要一成不变、照本宣科,需要数学教师用课本来教,而不是照搬课本教。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课本规定的教学方向为基础,结合学生情况来对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补充、修改和完善。在《标准》中,并未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本内容来开展实践活动课。因此,教师要活用课本,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主题。教师授课的选题来源不外乎以下几种:①学生的日常生活;②在课堂的交流讨论中形成;③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为了设计更具实用性的教学主题,教师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选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要从多方面加以考量,避免单一化,尽量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其次,选题要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在选题时,要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综合性、开放性的活动;然后,选题要具有新意。教师在选题时切忌选择陈旧的或已经多次使用过的内容,要使学生对教学主题感到新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学主题的选择要贴近生活。教师应多留意学生们最近关注的热点或较感兴趣的话题,从主题的选择上加以考虑,以使设计的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中,锻炼出自身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根据实际,详细制定活动方案
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制定出详细的活动方案。在确定了活动主题之后,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兴趣等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以为综合与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活动方案需要与学校的教学条件相符,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度调整。同时活动方案必须要与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要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要以推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小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几何图案产生兴趣,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商标收集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综合自己所学的几何图案,并根据商品的特点,鼓励学生们从家中、超市中、图书中找到具备几何图形特征的商标,并让学生们以商标为蓝本进行描摹。其次,教师从中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商标,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商标的特点和所代表的含义,在综合分析中,学生们可以掌握商标的构成要素。最后,教师要将学生认为优秀的商标图案整理出来,并让学生根据这些商标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商标图案,教师可以将这些商标通过展板的形式进行展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尊重学生,多角度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综合与实践实施情况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综合与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评价。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心理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与实践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教师对综合与实践实施过程的评价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评价实施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生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尊心,要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鼓励、从而激发他们能在的学习动力;掌握多种评价方式,学会多角度评价,降低评价在成绩中的比重。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语言激励法和精神鼓励法。比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节约用水”一节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搜集的材料进行评价,从材料涉及的广度、新颖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另外,教师可以对学生一个月中所实施的节水行为进行评价,教师要重在评价学生的积极行为,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节水感受征文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以自己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节水问题。因此,教师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评价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不需要严格限制为评分、成绩等形式。
四、结语
改进并不断完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具有实施课程的教学能力,要学会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懂得教学方法不具有唯一性,并没有固定的“套路”,教学手段的选择以能提高“综合与实践”为标准,要能体现教学实践的探索性,并坚持灵活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作者:杨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实践
一、小学数学的多媒体教学界定
“多媒体教学”包括一“动”一“静”,“动”即教学的手段、工具和方法的改变,“静”即教师的教学目的是维持不变的,最终要实现知识的传授和理解。小学数学教育是该学科的初始化阶段,通过在课堂上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创设出集图像、文字、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的综合性环境,相比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立体化、动态化和情景化。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还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进行弥补。小学数学的多媒体教育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及现代教育学理论给出的方法,将小学数学教育活动构建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从视听方面得到形象化的指导。
二、小学数学的多媒体教学实践误区
(一)缺乏正确的多媒体应用思想
多媒体技术有丰富的表现效果,强大的视听冲击力,但本质上依然是一种教学工具或手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清楚它的存在意义,过分夸张或忽视多媒体的功能都是不对的。例如,部分教师虽然在多媒体教室中讲课,但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充其量将板书换成了PPT播放形式,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价值。
(二)缺乏驾驭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多媒体”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从技术角度出发,主要依赖计算机平台完成。除此之外,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还包括播放设备、投影设备、声控设备、录像设备等,从这个角度说,一节课的优劣也反应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驾驭能力。部分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技术不熟悉,只能进行诸如简单的PPT播放等形式,这种情况是对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教学只不过是从传统的教室换到了多媒体教室。还有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较强。在运用能力较强的状态下,很多资料都事先打包存入计算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敲键盘、动鼠标,机器设备俨然成了教学的主导者。事实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思维容易扩散,而小学数学的内容理性特点较强,学习起来较枯燥,学生课堂走神的可能性原本就很大。如果教师主动放弃了课堂的主导权,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在多媒体技术方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缺乏实用性
多媒体课件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十分紧密,就如同传统教学形式中黑板和备课的关系。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阶段的运用,教育部门也要求教师学习制作运用课件,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但目前小学阶段的课件设计依然存在脱离教学实际、注重追求形式的倾向。第一,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过分重视对效果的运用,以PPT为例,在影片切换、元素动画效果、载入声音等方面极为丰富,而这种做法在课堂上会产生严重的干扰;第二,部分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了大量的文字信息,为了代替板书却忽视了多媒体效果的应用,整个课件呆板、简陋,没有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这两种极端化的形式主义倾向在小学数学课件中表现较突出,因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可美化因素并不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往往加入大量的图形、公式甚至练习题。
三、小学数学的多媒体教学优化原则
(一)突出重点,完善教师驾驭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无论是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是驾驭能力方面,都应该突出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的重点。如何对这一工具加以利用以实现教育目的,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除了自身努力学习相关的多媒体技术之外,学校还应该积极筹备多媒体培训课程,鼓励教师参与。针对教育环节的多媒体技术运用要做到综合性、联合性和连贯性,单纯地使用某一种工具是对多媒体资源的浪费,同时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注重体系,提升课件制作水平
根据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等研究课件的制作,课件的制作应该以教材为依据,将教学目的巧妙地分解在每一个课件之中,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应用,结合三方面的需求,构建一个完整的课件制作体系。一方面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在多媒体元素的应用上简繁得当,既不过分渲染,也不过分简陋。
(三)积极互动,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小学数学抽象化、逻辑性的特点,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其在课堂上走神。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
作者:何彦龙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七圣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