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形教学的小学数学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于图形教学的小学数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基于图形教学的小学数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出示这样的一个画面,在粮店的院里堆放着一大堆大米,粮店的工人想估算一下这堆大米的重量,你能帮助他们想一个最简捷的办法吗?大部分同学可能会说称一称,这样一大堆粮食如果去称,既费时又费力,今天,我们如果学完这一课后你们一定会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来。这样,通过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在这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回顾,同时,出示工人正在测量圆锥形粮食的底面周长和高的画面。这样,同学们既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知识,也体会到了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渐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让学生在亲身的感受中去发展

空间与图形学的概念和问题都很抽象,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多感官参与新教材“空间与图形”中的很多素材都取自生活中的原型,力求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方向与位置、旋转与平移、图形的认识等内容。以往的教学,问题及概念的提出都是由教师出示,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去想和做。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方法论的倡导者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的最深刻,也最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在规律”。所以,我们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创新者,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我们给学生准备了圆柱的立体模型,让他们自己去感知圆柱的特征,可以通过看、摸、量、比的方式。在学生独立观察感知的过程中,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并且在发现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如果再深入研究,同学们把手中的圆柱沿侧面的一条直线剪开,看一看剪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在剪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剪出了一个长方形,而个别同学认为剪出了一个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对此都感到很疑惑,这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再进一步深化研究,最终得出了为什么能剪出不同图形的原因。这节课,我们把问题和概念的认识和深化,都是在学生的亲自感知的基础上来完成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到实践中去学数学

这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而空间图形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在我们学习环境中,拿起身边的某样东西,我们都可以把它和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当我们学过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后,拿起一本书,让同学们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它的表面积是多大。也可以让同学们看看自己的教室,计算一下地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粉刷墙壁,应该怎样去计算粉刷面积的大小。这些知识都需要我们把几何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当孩子们遇到这些生活化的问题时,就会有兴趣去解决它。在解题的过程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学生到实践中去学数学,到现实的生活去体验数学的价值。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以及操作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完体积和表面积以后,可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去实际探究,对于一间房屋,在装修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和做,看谁完成的最具有创新性和合理。这样,同学们为了争做一名出色的“工程师”都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去想。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们知道生活当中到处充满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动手操作,在制作中化解疑难

小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中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儿童的思维都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能得到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数学教学中非常有价值和必要的一项活动。数学问题的解决形式多样,而小制作在有些时候却能轻松的化解疑难。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可以发给学生一些制作材料:橡皮泥、小棒、纸等。让同学们先制一个长方体的框架,然后再用纸剪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把它糊起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去制作。制作前,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问题:在制作的过程中,选择面、棱、顶点有什么规律?这样,同学们在制好后通过讨论,很轻松的得出:在选择棱的时候只要选12根小棒就可以了。这几根小棒每四根是相等的,在选择六个面时,每相对两个面是相等的。然后,用八块橡皮泥固定,实际上,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已经把长方体的特征总结出来了。教师稍加引导这节课就轻松的完成了。思维始于动作,而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对数学概念、法则等抽象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同时,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动中有静,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五、结语

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教师应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的认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的去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同时,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所有的学生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树立学会数学的信心,主动参与学习,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