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考

摘要:现阶段,信息技术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帮助教师构建更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创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创新。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优势,接着分析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流程,最后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创新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类课程,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及时改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思想观念,避免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畏惧心理。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将声音、视频和画面进行有效结合,将一些抽象类的问题进行具体化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分析,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学生对某些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理,如若喜欢这门课程,也喜欢课堂所呈现的教学形式,则更容易进入到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其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活动,课堂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是枯燥且乏味的理论性讲解,而是一种接近于生活的情境构建,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教师拍摄和数学知识相关的短片,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以实际行动优化课件的形成方式,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认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解决重难点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导致学生在分析的时候会遇到诸多难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师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如若教师仍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以《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为让学生认识到圆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进行动态演示,方便逻辑思维差的学生理解和分析。借课件优势,将圆平均分为8等份、16等份、24等份……重新组合后变成的图形像平行四边形。这样方便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算法,及时解决学习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减低教学的难度系数。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对于一些综合类的实践课程,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总结和分析,而不仅是单纯的学习。为此,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分工合作,并在实践交流的过程中解决诸多矛盾。例如,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份精美课件,有的学生负责收集素材;有的学生负责动手制作;有的学生负责汇报,总之需要做到人人参与。在下一阶段的评价模式中,让学生反思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感受,体会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创新流程

(一)确定教学重难点

一节课中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整个环节设计也是围绕着“重难点”在设计,所以要求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教师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数学情境,代替传统单一的理论性教育,节省教学时间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想象的空间。在难点问题的探析中,则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流程,确保传授知识的先进性,将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最愿意接受的形式。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形成特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各个阶段的学生,教师所选择的授课方式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善用信息技术构建对应的教学情境,适当添加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着重强调生活和数学的潜在关联。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往往更为偏向理性层面,需要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数学模型,在同一个平面呈现多种图形集合,让学生在观看和探索的时候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认知。

(三)确定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阶段,教师选择学生最熟悉的背景,结合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对本章节知识点的探究热情。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动态演示下的课程知识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提炼关键知识,由此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感受图形中隐藏的“秘密”。师:当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是否从现实生活中能分辨这一图形?尤其是在我们的校园中,哪些物体是平行四边形?(呈现校园情境图)师:这是我们的校园,是否能从其中找出学过的图形?(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作为出发点,一边观察,一边操作,从情境中画出认识的图形,感受平行四边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接着教师组织实践活动,结合STEAM理论,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试着让学生自行选择材料,根据所给材料动手实践和操作,教师给出的材料包含了小棒、纸板、七巧板、拼接设备等。当学生在实践操作的时候,教师利用照相机进行拍摄,通过SEEWOLINK的传送功能进行对比分析。1.木棍扎成长方形,在拉动的时候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2.在纸板上使用小棒组成平行四边形。3.通过七巧板拼接成全新的平行四边形。这一阶段的活动设计,是以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强化对本章节知识点的综合认知。低年级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及时反馈和优化,在大屏幕上播放学生的实践成果,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实践成果的不足之处,及时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形成的关键要素。当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学生利用小棒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案时候,构建对应的学习情境:四个角、四条边为何不是平行四边形?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反思自身的时间过长,认识到要拼接成平行四边形,需要确保对边小棒的数量相等,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由此可见,教师通过交互式白板的形式,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小棒数量上,让整个教学操作的过程更为直观和具体,引导全班学生一同观察和分析,对比自己的实践过程,总结出图形的基本性质。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一)电子书包支持下的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完成备课、训练和讨论等工作,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及时改进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电子书包作为信息技术下的产物,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设备,教师在课上可以利用该技术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例如,在《倍的认识》一课中,教师提问:6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几个4?然后教师将学生给出的答案在平台内进行排名,改变学生传统的发言模式,由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后一阶段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电子书包的有效应用,能够重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了倍数的相关知识后,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综合认知,让学生感到新奇且有趣,重新唤醒对数学的认知,或者是通过游戏形式了解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课上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控制移动终端,一起和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在《倍的认识》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平板上构建3个草莓的倍数,有的学生画了6个草莓,有的学生画了12个草莓。接着教师通过投屏的形式,将不同的倍数展示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其中的异同点,进而得出结论,数量不同倍数也不同。整个环节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自主寻找,将知识点动态呈现在画面中,接着同步直播,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对比讨论中。这一环节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在反馈和探究中,让学生直观了解倍数的规律,节省课上教学时间。电子书包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为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时候,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混合式数学创新策略

课上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利用微视频、电子素材等资源,将教学流程、感悟和评价等联系在一起,对过于烦琐的知识点进行细化,促进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效率。例如,在《数一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推送本章节的任务和微视频,确定目标:自主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完成对应的训练工作。为将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细化,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自主探究等,及时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和新问题的分析,为后续阶段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应该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让学生利用云平台分析学习任务,在虚拟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点的深度探究。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为让学生准确理解相关概念,比较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掌握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视频,及时推送给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而在课上教学互动中的混合式教学,则是采用展示、交流和沟通等形式,完成对知识的重构。在交流和沟通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表达的契机,学生敢于自主表达,敢于说出自身的想法和观点。例如在“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视频开始演示工作,接着构建情境:学生进入校园图书馆的时候会发现哪些信息?根据智慧黑板给出条件回答,目前有故事书45本,现在要借出去20本,还剩下多少?教师在智慧书上写出相应的算式,随后分配给学生相应的辅助工具,几个小组的学生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最后,教师将每个小组给出的解答过程进行展示,为何会出现多种结果?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对加法、减法知识的认知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

(三)智慧课堂下的微课数学创新策略

智慧课堂的构建,格外重视小学生的体验程度,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认识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方面组织个性化的教学活动。首先,课前阶段的教学活动。教师利用云平台智慧系统发布预习任务,根据对应的教学方案优化活动流程。当学生接收到任务清单后,利用网络开始自主预习,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为课上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组建班级群,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参与到“圆”的话题讨论活动中,学生在线上完成对问题的探究,优化预习作业的内容,确保相关内容衔接的紧密性。其次,为实现课上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抢答类的游戏,当学生完成本阶段的任务后,完成课上的测试活动,分析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方便教师调整教学方案。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活动,应该着重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特点,熟练应用网络平台,实行动态化教学,引导学生归纳出数学结构,让学生对此有更为直观的认知。最后,课后巩固阶段。教师利用“一起作业”网,教师布置口算、计算题,其中也涵盖了拓展训练,单元复习等,教师设计的题目应紧密结合课上教学内容,利用多元化的题目形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工作是动态、互动的过程,为实现技术和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教师需要更新观念、总结经验,将创新教学作为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用电子书包、混合式教育等形式,打造个性化的智慧课堂,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发展,促进小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作者:王淑蕾 单位:淄博市张店区科苑街道办事处潘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