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策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不但需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思维与动手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积极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数学;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动手能力

新课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综合动手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重点培养学生技术信息分析收集能力、技术应用设计与综合应用的数学实践动手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与动手能力。但是这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却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这就必然需要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能够结合我国数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来组织创设数学实践动手教学活动,重点培养加强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与综合技术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学效率较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不能紧跟教师讲课的节奏,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也未能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的时候,学生不能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导致教学方法不能真正发挥其有效作用。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互动教学方法,需要结合实际内容设计合适的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吸引班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内容的主动性。比如,教师在讲解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有关图形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明确掌握不同图形间的演变与联系,同时还需要针对每一个步骤设计出具体的数学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的知识。比如,“复杂的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的图形演变而来的?它是怎么进行演变?”教师也可以引入七巧板让学生自主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趣味与问题的指导下,进行更为高效的小学数学内容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圆的面积”的相关内容时,需要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以此来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案与教学策略。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目标:将几何空间理念与教学相结合,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并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亲手制作圆;给学生树立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明确公式推导的意义,并自主推导公式。教师可以把以上教学内容与圆面积的推导过程相结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体现数学意识,并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提升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合理有效地开展相关动手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基础的数学知识内容,而且也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保证所学习的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更加密切的关联,而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例如,在讲解关于“体积”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乌鸦捡石子喝水的小故事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水、小瓶子和小石头等,根据故事的发展情境进行实际演练,学生需要对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记录,然后教师再将关于体积的相关概念进行有效的引入,积极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基础思想理念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进而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三)借助技能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来说,需要学生不断地参与教学实践,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掌握能力与自我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通常可以根据班级特点,为学生策划组织开展一些实际教学活动,让学生灵活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以此能够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通过策划让学生主动参与一些小学实际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能够不断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整体理解,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灵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我创新能力。

(四)构建情境课堂

数学教学与情境有着紧密联系,课堂也是班级学生与教师的重要活动环境,小学数学构建生活化教学日常课堂的首要方式应创设与学生符合的有效教学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个人数学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拓展与创新能力的综合有效提高。部分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结合班级学生的个人认知与性格进行有效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班级学生缺少课堂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培养班级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并将其与教学资源进行融合整理,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小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教学道具,和学生一起模仿超市购物结算工作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会找零的过程,提升班级学生的逻辑水平与动手能力。

(五)合理布置课后练习

现阶段,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课后时间,在课后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完成相关的习题,从而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布置课后习题的时候,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所选择的课后习题应当与学生现阶段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吻合,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完成,并且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鼓励,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采用多种思维进行思考,以此促进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布置课后习题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题目,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收获到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知识理解。最后,教师在布置课后习题的时候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布置,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六)以教师指导为重点引导学生规范画图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心理还不够成熟,对画图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先进行文字性的描述,再让学生理解画图。因此,教师在讲解画图的时候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进行示范。教师在利用画图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先为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白画图解决问题的原理,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画图的方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个学生作为例子,引导学生画图。或者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进一步模仿,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画图的方法。其次,师生合作共同画图。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画图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题目的时候,将题目信息用画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画,也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再让学生画。最后,让学生独立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画图技巧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画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指导作用。虽然是让学生独立画,但是教师也不能完全不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讲清楚每一步的意义,以此加强学生对画图的使用。

(七)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名学生的思维活都带动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注重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不仅要将难点合理地分散开,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此来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十分重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积极进行教学,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情况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学习情境,并积极地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大俊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J]. 教学探讨,2017(6):143.

[2] 阿热孜古丽•依米提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J]. 基础教育会,2017(8):139.

[3] 罗华平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J]. 学生:教学实践,2016(2):31.

作者:吴立敏 吴小容 单位:淄博市淄川区城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