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运用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运用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运用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但以往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当使得学生无法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而“情境教学模式”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僵局。抽象知识的生活化能大大降低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文章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运用展开了具体探索。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情境教学

近些年来国家的教育理念经历了几番大的变革,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认为:现代教育行业必须加快课程改革建设的步伐,借助教学活动趣味性的提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而情境教学法的高趣味性恰到好处地契合了这一教育理念。这种以思维和情感为媒介来构建的教学场景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寻。“情境教学法”对于学科教育成效的促进效果是不容忽视的。

一、研究缘起

(一)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教育部在2011年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应积极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切实推进对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教育部还指出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科教育的根本任务入手,创建一系列符合班级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展开自主探索,并结合交流合作来完成相关教学问题的解决。这种教育理念强调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吸收和掌握知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数学学科的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联系应是紧密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是基于日常生活情境来展开的,这种情境式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可以是学生经历过的生活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将来一定会经历的问题。这种以实际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创新性思维,学生能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探索过程,因此,探索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的需求进行的。

(二)基于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

数学学科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为根本准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因此,学生需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入分析,进而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学科教育特色与情境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数学学科具备抽象性、严谨性、广泛性的特点。而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身心发展得不成熟化往往会使他们无法理解过于复杂的抽象知识,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能使抽象知识的展现形式更为合理,学生能直观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及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其思维逻辑和数学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内容都是呈递进式分布的,这种阶段化的渐进式学习能给教学情境的设置带来很大的便利,而“认识时间”“位置与方向”等单元知识与生活间的紧密联系更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另外,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包含模仿、练习及记忆三个步骤,较以往的枯燥化教学而言,情境式教学模式更易被学生接受。

(三)基于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现状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和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使得“情境教学”的热度越来越高,各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纷纷进行了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思考。近些年来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模式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看似愈发生动多彩的课堂背后却隐藏着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认识较为片面化。目前教育部门对于情境教学的呼声越来越大,而情境教学在各地区各学校中的实施状况不尽相同。教师们不免产生了很多疑问,不断地追问“什么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实效性能否得到保障?”“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是不是指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做游戏?”教师关于情境教学模式的疑问一直没有得到解答,对于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仍然停留在表面上。另外,教学策略的不当也给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新的问题。教师对于情境教学模式的了解并不充分,他们创建出来的教学情境与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也不紧密,这种“生拉硬拽”式的教学方式使情境教学模式的成效大打折扣,教学问题与学生认知特性间的契合度也并不高[1]。无论是从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来说,还是从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来谈,或者是从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现状来看,探索出一条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构建的途径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研究综述

(一)“数学情境”界定

一些学者把数学情境比作是学习者从事数学活动时身处的环境,认为这是产生数学学习行为的必然条件。学生能在想象及反思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能帮助学生提升对世界的探索欲和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另一些学者认为,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数学知识及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情境,也可以看作产生数学知识的一个背景,学生可以借助文字、符号及图像语言进行表述;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数学情境能为学生提供展示知识的生活背景[2]。数学情境产生的本质在于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也就是将教学生活化的一个过程。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相关教学情境的创建,以此来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学科知识、提升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进身心健康。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科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二)理论基础

1.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个体应在同化及顺应的平衡过程中逐步进行认知结构的构建,并在平衡与不平衡的相互交替间走向完善。构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学习也不应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递。教师需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指引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这是学生构建自身知识经验的重要过程,是无法被他人替代的。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应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2.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是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的总称,这种理论形成于20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有莱夫、布朗及柯林斯。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互动过程中衍生的产物,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通过自身与他人或学习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来逐步提升社会化水平。这一理论把全部认知活动产生的前提都看作情境,认为一切的认知活动都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并强调知识与情境间的紧密联系。情境与学习理论指出:情境可以分为基于物理的、基于任务的、基于环境的、基于生态的、基于互动的、基于社会的等多种类型,知识不具备无背景的惰性化特征,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3]。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应注重对上述学习理论的贯彻,以学生为主推动教育活动的进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三、具体构建策略探讨

(一)避免思维误区,树立正确情境教学观念

情境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在各阶段课堂教学中站稳脚跟,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充足。但目前各小学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法的环节较为固定,形式也过于单一。在听公开课时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都习惯在课程的导入环节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的兴趣也确实会被提起来,但是当开头的新鲜感被磨灭之后,强大的对比反而会让学生对之后的课程讲授失去兴趣。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不应仅停留在课程开始时,而应适时进行多个延续性情境的穿插,以小组竞赛、抢答、有奖竞猜等活动的开展来避免学生的学习陷入机械、枯燥的境地。教师应积极阅读相关书籍,并通过与同事建立交流等途径来树立正确的情境教学思维,也可以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报告来审视自身教学观念的正误[4]。当教学中出现困惑时,应积极寻求同事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及时走出思维误区,树立起正确的情境教学观念。

(二)深入解读教材,以学生为主开展教学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参照物,也是情境教学内容构建的根本依据。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依据的,这是教师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数学教材的逻辑性非常强,而一些学者表示,“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把握程度不够”是致使其设置的教学情境不具备实用价值的根本原因,流于形式的教学情境是不具备吸引力的[5]。因此,教师需在教学活动的准备环节仔细研读课本,根据教材大纲和课程要求确定教学方案,在明晰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情境主题的构建。此外,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还应秉持着以学生为主的出发点。一些教师在举例子时常常会用到“甲地”和“乙地”两个抽象性的词语。对于大人而言并不难理解,但小学生经常会对此产生困惑,甲地和乙地到底是哪里?这种生拉硬拽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效的促进作用并不大。因此,教师在进行举例时需结合学生的认知特性,选取一些贴切于他们生活的东西,如在PPT上导入当地一些知名景点的地图,并以此为距离问题的教学情境。这种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教学情境,更容易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升组织能力,创建适宜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课堂的不可控性会比以往大很多。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提前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制订相应的抑制举措。首先,教师应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增加自身的理论知识储蓄,为情境教学模式的创建做好理论支撑。并通过观看名师的教学视频来吸取课堂管理经验。当教学管理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也可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集思广益地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还应从多方面入手设计教学情境。新手教师需注意避免教学衔接僵硬类问题的发生,并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以一种引导者的身份来指引学生前进。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可征询学生的意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通过上述途径,全面推进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四)做好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尚不成熟,理解能力也较为薄弱。教师如果以自身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平铺直叙地导入教学内容,引出对应的教学情境,学生便会觉得极为枯燥。这种生硬式的教学导入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目的。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取向设计教学活动,尽量借助简洁的语言向学生表达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学习这堂课的意义有哪些,学完这堂课后能解决哪些生活问题等。既能让学生明晰学习本课知识的意义,也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首先,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确保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都了然于胸。其次,教师应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多与学生交流,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兴趣取向。再次,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及班级学生的综合特性展开教学设计,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入,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五)注重实践教学,创设操作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无法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应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积极创建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明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并积极自主地探索知识,教师可借助操作情境的创建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再创造。比如教师在讲述“钱币”一课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购物游戏,以购物者和商店老板的身份参与游戏。学生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钱币的加减法,并明晰各钱币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操作情境的设置能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活动,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及运用,并切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小学数学教学增添许多新的活力,也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四、结语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大大降低学科知识的枯燥性,而且对于教学效率提升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学术界关于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普遍偏向于初高中阶段,对于小学阶段的研究较少。以上便以“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运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希望能弥补小学阶段情境教学模式研究的空缺,并以此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作者:李玉梅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