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以学定教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课改实施后,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理念和方法予以创新,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新活力,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以学定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先进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和学习特点为依据来确定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大同小异。特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入手,进一步探究“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学定教;应用策略
近几年,对于基础教育,教育部门明确下达更多新理念与高要求。其中,课程改革是专门指导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改革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进入到第八次课程改革的阶段,并明确提出“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规定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围绕其展开教学创新活动。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往往归因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持续变化,课堂教学必须紧跟这种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使教学与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性。基于此,小学数学课程也必须适应新时代,注重“以学定教”理念的渗透,对其要点进行把握,使教学得到不断创新,以此获取到更好的效果。
一、“以学定教”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
尽管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很长时间,却仍有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习惯采取传统教学方法,通常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叙述,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这些教师并未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选取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通常都是整齐划一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填鸭式”教学的身影,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先是给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讲解,然后实施“题海”战术加以巩固[1]。这种强调理论基础,忽视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其深入理解数学含义,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下滑,更遑论“以学定教”理念的落实。
(二)“以学定教”并未得到全面落实
实际上,“以学定教”理念的内涵异常丰富,且涉及范围广泛,如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实践练习等,都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合理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但是,结合现今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说,针对“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渗透,并不是很全面,一些教师只单纯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而忽视在其他方面进行个体差异的体现;还有一些教师仅仅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体现出差异,其他方面却保持不变[2]。由此可见,“以学定教”并未得到全面落实,由于教学活动的实施缺少全面性,导致无法建立起完善的“以学定教”体系,进一步影响教育教学创新。
(三)忽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新课标中有着明确规定,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其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如此一来,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助力其思维发展。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说,更应将学生当作主体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此使学生对学习的数学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并促进其解题能力与数学思维的良好发展[3]。然而,当前有很多教师出于快速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目的,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组织教学,既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更加不利于“以学定教”方式的良好应用。
(四)评价机制缺失,导致教学活动陷入固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定教”作为一种动态性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活动。而学生在学习中,学情也在不断地变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变化,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但在实践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常常忽视教学评价模式的完善,弱化了教学评价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致使“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陷入固化状态中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应用策略
(一)用“以学定教”理念指导教学设计
以往,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常局限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中,将自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教学经验设计教学方案,致使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差深远,难以实现小学生的高效学习。在“以学定教”的理念下,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等,优化教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设计多维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明确课堂教学方向的关键。在“以学定教”的理念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必须要着眼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设计出层次化的教学目标。针对班级中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从课本基础知识出发,完成基本的知识学习;针对尚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可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增加能力和思维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教学手段,重构教学流程。在这一过程中,应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究的氛围,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科学选择情境、讨论、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手段,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发挥课前预习功能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有过这样的表示:对学生来说,能够影响其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需探明这一要素,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教学[4]。我国也有这样一句古话“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由此可见,学习实际上指的是在新学知识和学生原本知识结构中的已有观念间建立客观的、实质性的关系,可以将其理解为新旧知识相互渗透的过程。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将从大脑的知识网络中寻找与之相关的知识,从而将其与新学知识建立相关性,构造新知识结构,组建新知识脉络。因此,通过预习还能使学生更好掌握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实现目标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赞扬,除此以外,还要将学生出现的错误看作是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三)营造良好氛围,凸显兴趣教学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太多实际问题与情况,导致对教学氛围的营造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很多教师都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诉求和学习感受,进行教学时最迫切的想法就是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这就说明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功利性太强,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没有生机与活力,这对师生而言百害无一利。基于此,若想使“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好应用,还需教师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对学生兴趣的关注度,进一步改善教学现状。“以学定教”视域下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改善教学氛围,使以往死板、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此形成学习新感受,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逐渐卸下对数学学习的戒备心理、畏惧心理,消除其负面情绪,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状态、良好心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教师还需重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学习兴趣,进行课堂教学时也要增强兴趣引导,使其本真的学习诉求得到满足,可以将数学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联系,以多种形式呈现数学知识,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数学探究欲望,提高学生专注度,使其学得更快、效率更高。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以学定教”理念下,教师需充分关注并尊重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只能竭力尊重学生,对其一视同仁,不擅自给学生贴标签,这也是“因材施教”得以落实的前提。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将自身给学生贴上的“优等生”“学困生”等标签撕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很优秀,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教师要学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了解其真实的学习情况与诉求,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力求扬学生之长、补学生之短,助力其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赋予不同学生相同的学习权利和机会,给予后进生更多鼓励与信任,激励其不断前进,不轻言放弃,让后进生也能看到希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将其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为不同小组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以此保证使“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实行更为精准、细致化,还可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来进行分组,并匹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问题,使优等生不断进步,使后进生迎头赶上,使数学课堂更富生机与活力。
(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以学定教”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需教师重视将启发式教学渗透其中,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不断进修,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执教能力,进行具体教学时还需以童趣化方式展开表述,以此点燃学生热情,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在探索性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师也应形成对新知识的全面掌握,立足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制订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适当给学生增加可以促进思维潜能发展的问题,将启发式教学全面体现到完整教学过程中,促进师生良好沟通与合作,创设严谨、活泼却不失专业性的课堂教学氛围。
(六)增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若想使“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得到更好渗透,还需教师注重增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这也是展开课堂对话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使学生在多样化互动中增强体验、增多体会与感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备条件。基于此,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提高对课堂互动的重视程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开发思维、激发灵感的机会。由此可见,传统的师生互动单一的模式需要被颠覆和摒弃,除了保留师生在课堂上的口头互动,还需要增多游戏互动、实践互动等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创造更多机会来促进互动,促使课堂互动形式更具多元化、趣味化,更有利于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来深入认识和了解数学知识。在增强课堂互动的同时,教师还需重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判断能力的提高,如此一来,使学生的所思所想更深入,便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想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在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时,还应做到不打扰学生思考,不扰乱学生思绪,促进其独立思考效率的提升。但是,当遇到学生陷入思考困境需要教师帮助时,教师应第一时间施以援手,启迪学生的同时给其指明思考方向,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受益匪浅。
(七)落实评价,促进“以学定教”的动态化建构
在“以学定教”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非常重要,教师只有通过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步情况,才能精准把握学生的学情,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层次,调整教学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以数学知识的章节构成作为评价周期,每当完成一个教学周期,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明确学生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以及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在“以学定教”理念下,还应从多个维度和标准展开评价,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最后,结合评价的结果,对学生的能力、层次进行重新划分。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困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逐渐提升为中等生的水平;而部分中等生则有可能出现下滑的现象,成为学困生。在此基础上,重新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练习等,确保教学方案与最新的学情相契合。
综上所述,将“以学定教”看作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将“以学定教”的理念全面渗透到完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以学定教”模式的应用,真正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以生为本。基于此,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基础能力、学习诉求等,灵活有效地应用“以学定教”策略,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师生协力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王琴元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六坝镇寄宿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