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课堂审辩思维培养误区和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审辩思维的培养,存在忽略自我反思、学生缺乏质疑意识等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审辩思维培养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任务情境、组织数学推理活动等建议,以期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审辩思维;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审辩能力的培养,突出数学学科思维性、逻辑性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我反思、不断成长的能力。为了解决当前数学审辩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学生进行审辩思维培养进行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审辩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审辩思维认识不到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审辩思维的认识存在这样的误解,认为审辩思维就是简单的质疑批判,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般会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与班级互动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会就课堂上讲解的某一知识点或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批判交流,说出自己的疑问。审辩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有序探究,结合知识点或者疑问点进行深入讨论,并找出确凿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后,就要求学生提出质疑,并没有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使审辩思维培养成为简单的找问题,挑毛病。
(二)忽略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审辩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课本知识教学内容,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或者以往的学习经验解决问题。[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引导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后,就会进入下一阶段内容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但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自我反思不到位
小学数学课堂中审辩思维的培养,主要是为其他同学提供建议,学生很少进行自我反思。在审辩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发现其他人的问题,同时也要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审辩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并不具备自我反思意识,从而影响审辩思维的培养效果。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认识不到位,指导和训练不够,方法也不多。在注重学生数学品质和数学思维培养的素质教育推进中,教师要认识到在数学课堂上审辩思维指导和训练的重要性,并加强研究,着力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审辩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理念,掌握审辩思维培养方法
教育工作者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媒介之一。在数学审辩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应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审辩思维,掌握审辩思维培养的方法,并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以此实现高质量教学。首先,为学生创建平等沟通的平台,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审辩思维中,理解别人、读懂别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了解实际需求,并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当教师能够与学生平等对话后,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理解他人,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基础知识教学后,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如=?然后让学生讨论,讨论后则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如学生1:异分母的分数相加,需要统一分母15,分子分别乘以5、3,只需要分子相加就可以得出答案是。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就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先将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然后相加,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我理解得对吗?你有什么补充?通过师生的互动,表达对学生描述内容的认可,对学生的尊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其次,肯定学生,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学会肯定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有理有据地批判别人的观点,以此提升审辩思维的培养效果。再次,培养学生发展问题意识。在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造成学生质疑意识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审辩思维培养效果,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说出自己的依据与想法,对事物提出不同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最后,指导学生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学生提出建议或者想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换位思考意识,学会站在其他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观点。
(二)设计任务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学生审辩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认知,为其设计任务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打破原有的认知,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习惯,提升课本知识的学习效果。在情境设计的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解决问题,利用任务情境,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2]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共放着128本图书。上、下两层图书本数的比是5∶3,上层比下层多多少本图书?然后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运用课堂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如学生1:可以先计算出上层图书数量:128×5/(5+3)=80,再计算出下层图书数量:128-80=48,最后得出结果:80-48=32。当学生在黑板中写出计算方式后,其他同学对学生1问道:128×5/(5+3)这一算式中,应该先计算128×5,还是5/(5+3)?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很快得到问题的答案,先计算5/(5+3),再乘以128。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一算式应该如何写才更加严谨呢?学生2说道:应该写成128×的形式。教师:没错,通过这位同学的解题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上下层图书的数量,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3:我们应该注意公式的书写方式,应坚持数学学科的严谨性,避免因为公式书写错误影响整个解题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就会呈现出来。如此,利用互动教学,可培养学生的严谨学习态度,使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促使审辩思维发展。
(三)组织数学推理,培养学生审辩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基础知识推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让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形成逻辑思维。[3]以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为例,进行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经验,在课前制作一个圆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互动:同学们,圆柱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学生纷纷答道: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这时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是什么吗?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互动后教师进行总结:圆柱的表面积就是表面的面积,包括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体积,就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那你们知道如何计算吗?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推理,借此强化学生对圆柱表面积与体积的记忆。在推理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提问:根据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使用的方法恰当吗?学生通过对教师问题的讨论与分析,对自身的结论进行反思,以此实现审辩思维的培养。另外,在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审辩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中,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对一些数学思维要求比较高的题目进行研究和解决,让学生有深度审辩的自主学习和提升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研究与探讨。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审辩思维培养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与数学推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深入探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审辩思维,解决以往数学审辩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辩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作者:金阳慧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界首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