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科目,因此,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学改革的方向,并探索优化课堂教学实践的策略,以期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新课改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由单一知识型向创新复合型转变,影响了学校教学的改革,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更应该加快转变。小学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是培养数学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维,将会对学生未来的数学知识学习与探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受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应明确教育教学的新方向,领会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实施科学的改革,实现以变应变,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主体不够清晰,师生关系失衡

高效的教学活动应是立足于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体验知识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从而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就目前而言,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够明确,师生关系的不对等是数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将自身放置于数学课堂的主体位置,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运用再至教学过程的实施,各个环节均处于教师绝对的把控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的关注度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递上,对于学生的要求仅是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规定的练习,而学生的知识认知力、课堂接受度以及过程感知情况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数学教学出现了浅学浅教的问题。在此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成为知识的搬运者,学生沦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互动。长此以往,将会大大削弱学生自主思考与独立探索的意识,过度依赖教师的引导,增加了注意力不集中、启而不发、思维定式等问题的发生频率,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教学方式不太合理,脱离生活实际

教学方式作为维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之间关系的纽带,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但是,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讲练式的教学方式,即将理论知识的解析与反复的习题训练进行配合。讲练式教学的显著问题是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发展。一方面,此种教学方式单纯的以结果为导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解题过程中,其通常将理论知识生搬硬套,欠缺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讲练式教学将主要精力放置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欠缺对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方法的训练,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难以应对日趋灵活的数学学习。此外,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几乎每个知识模块均能够找到对应的生活现象或生活问题。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较为追求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的强化训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割裂,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偏离了小学数学的本质,不仅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价值形成了片面的认知,而且削弱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放大了学生的抵触情绪。总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加快教学方式创新与优化的步伐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改革实践的策略

(一)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将课堂主体归还给学生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而唤醒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关键在于消除其畏难心理,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立足学生的感性思维特性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趣味课堂组织模式,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第一,组织游戏活动。游戏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难以抵挡的吸引力,将游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接受度,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例如,在组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口算接龙游戏,让学生按顺序轮流回答口算问题,计算错误或是超时则被淘汰,留到最后的学生即获得最终的胜利。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合理的竞争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教学质量。第二,采取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够赋予数学知识鲜活的情绪色彩,打造体验式的课堂,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感知。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较为熟知的事物,如流动红旗、红领巾、三角尺、三角磁力片等,并将具体的事物抽象为几何图形,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分别发放几根长短不一的木条,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以及自身的理解,尝试制作一个三角形物体,以了解三角形的构成及特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形成了持久性的正向学习动机。

(二)坚持先学后教,引导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更为自由的学习空间,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贯彻先学后教理念,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认识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作为学习活动的起始环节,其重要地位不可取代,但是,通常预习环节容易被一些教师忽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应从课前预习着手。鉴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为薄弱,教师需借助具体的任务作为预习的导向,如反复阅读面积的概念,找一找家中涉及到面积知识,并摸一摸、比一比,对于面积建立初步的认知。通过自主预习,让学生明确学习难点,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侧重,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其次,新知识的讲解环节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获取数学知识。教师应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地分配学习小组,促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针对面积的含义、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等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以强化知识的推导过程,达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要布置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梳理课堂所学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促使学生提高课后总结与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

(三)进行问题互动,培养思维品质

数学的求知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谓是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核心。因此,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设问,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达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合理设计问题。科学的问题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逐步提升探索的深度,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一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坚持由浅及深的原则,设计问题链,如“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圆形事物?”“摸一摸身边的圆形,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圆形与我们以往所学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形吗?”等,以问题为载体,引发学生思的考,带领学生对于圆形建立深刻的认知。第二,准确地把握提问时机。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思维障碍。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帮助学生消除扰乱信息,洞察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章节知识的学习时,面对抽象的面积推导过程,一些学生会不知从何下手。此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进行点拨,如“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二者面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长方形的边长与平行四边的存在什么对应关系?”给予学生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推动探究进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应用能力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顺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现象或是问题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为例,与小数乘法相关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如大部分学生均有购买物品的生活经历,其中就蕴含了大量的小数知识。教师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各个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加深了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首先,在小数乘法算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推导小数乘法的算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了小数乘法的算式含义,提升了学生提炼数学信息以及理解数学题意的能力。其次,课后巩固环节中,教师可以布置开放性的生活实践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次商品购买活动。让学生细致观察各个商品的价格,计算商品的价格以及完成支付行为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回顾关于小数的构成、认读以及运算的等知识,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性。通过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数学学科,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适时调整教学组织形式,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张军平 单位:甘肃省舟曲县憨班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