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被划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应用部分、几何部分、计算部分、概念部分。其中概念部分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贯穿于小学数学理论教学始终,为学生数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创造良好条件。本文首先针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现状加以阐述,其次针对提升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切实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概念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知识建构体系中的核心元素即为概念教学。正因如此,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对概念教学重要性形成充分认知,并将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帮助学生深化对于数学概念的认知,以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切实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本文即围绕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展开探讨。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现状
数学概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为对数学概念形成过程教学并未予以足够重视。新课标中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均提出明确要求,并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加以重点强调,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将数学概念教学作为切入点,深化学生数学理解,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然而,以实际情况分析可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将数学概念和盘托出,将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诸多数学法则、数学定理的记忆,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对数学概念真正内涵加以了解,因此,也无法将所学数学概念应用至数学问题处理中,使得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难以得以根本性提升。其次为教师并未注重数学概念同学生间关联的构建。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间均具备较强的关联性,学生在前期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多为后续学习活动展开的基础,由此可见,数学概念间也存在尤为密切的关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有强化多种数学概念间的关系方可为学生健全数学概念系统创造良好条件,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然而实际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并未注重数学概念间所存在的关联性,数学概念多孤立且分散的向学生讲述,无疑加大学生数学学习难度。
二、提升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构建问题情境。小学阶段学生因自身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发展水平有限,使得学生在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遭遇部分问题,学生难以对数学概念相关知识形成全面理解。为此,要求数学教师需对自身传统教学观念加以转变,对学生主体地位予以尊重,并将自身引导促进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至课堂交流活动中,促使学生可迅速调整为学习状态。此外,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借助趣味课堂问题的提出,可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实现愉悦且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可在互动及思考过程中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以此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活动的展开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因素引入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正确数学概念的建立,掌握数学概念正确应用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实质形成了解,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理解能力的提升,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数学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改善,同时还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以“圆”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的轮胎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答道:“是圆形的。”随后,教师将轮胎形状简单描绘在黑板上,再向学生提问:“轮胎为什么被设计成圆形?”借助提问的方式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教师还可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展开“圆形”的猜想,深化学生认知。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除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外,还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联系生活实际。数学学习活动中,数学概念的认知主要分为认知内化、浅层认知两个阶段,而学生仅有将认知内化方可实现数学概念的深层次理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借助多种生活经验的引入,推动学生内化数学认知。以“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依据,推动学生百分数数学概念的构建,加快认知内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先准备体积分别为50g、32g、16g的水,并向三杯水中分别添加12g、8g、4g的食盐,随后,教师可让学生以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其中哪一杯水咸度最高。判断过程中,学生逐步认知到,为实现准确判断,除应考虑放入的盐量外,还应考虑水的体积差异,以此帮助学生逐步认知到“百分比”的概念,借助实践活动的展开,促使学生可借助亲手实践理解数学概念,夯实数学学习基础。
(三)建立数学概念。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教学活动中,建立数学概念具备重要意义。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借助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且可同数学概念相关联的故事为基础,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概念的建立。教师可借助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加入教学活动中,并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加以感知,由此推动学生数学概念的建立。以“体积”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此节教学活动中,可将“乌鸦饮水”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相关动画视频向学生播放,学生通过趣味性视频的观看可实现自身好奇心的充分调动。教师在学生完成视频观看后,便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乌鸦是怎样才喝到水的?”学生通过回想视频回答道:“乌鸦向瓶子中投入石子才能喝到水。”随后教师再次提问:“乌鸦将石子投入瓶中,为什么瓶中水会升高?”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均积极参与至课堂讨论中,并促使学生可在脑海中初步形成“石子占据一定空间”的数学概念,随后,教师再将此节课教学重点即体积的概念向学生讲述。此节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故事的巧妙应用,可于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充分调动的同时,帮助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见,为实现学生数学概念的有效建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将以学生思维方式为参考,逐步启发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若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实施概念教学,则学生难以对数学概念形成理解,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也难以得以有效提升,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造成影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活动中,需以学生思维方式为参考,学会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知、理解数学概念,并非仅以死记硬背方式要求学生硬性记忆。同时,教师还应以学生认知特点为参考,注重日常生活、数学概念二者的有机结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逐渐转变为立体、直观的概念,同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推动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妍.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8,000(001):209.
[2]蒋萍.论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J].软件:电子版,2019,000(003):159.
[3]符晓利.浅析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6):192-192.
作者:杨美娟 单位: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