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创新型人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创设情境,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贯彻“课标”的要求,站在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去认识教学的意义,创设教学情境,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要学的东西看作待创造的结果,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学生眼中,数学教学比较枯燥无味,以致他们对学习数学没有积极性,不能主动地接触数学、研究数学,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而是被动地接受数学,被动地听教师讲课和完成作业,仿佛是给教师学习,是为家长完成任务,能在考试中交差就万事大吉了。针对这种普遍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需要,用故事法导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融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就是在解决生活问题,为生活服务,激发兴趣。情境问题的创设,要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在情境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只要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并对思维过程进行必要的加工、提炼、引导,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打破其原有的思维定势,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也能较好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发散思维和定向思维一样都是人们思维形式的一种,但不同于定向思维的是,大脑在思维的时候,具有辐射状、发射状的模式,该思维具有视野广阔、多维发散的特征。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一个创造型的人必须善于多向思维,所以我们在重视聚合性思维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流畅性、发散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异想天开、不落俗套。在教学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给学生提供发散性思维的机会,营造一些能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解等。

三、活化新授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通过对知识多角度审视和深层次挖掘,透彻分析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各种功能,将其引申为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创造活动,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及其适用环境,使教师的行为转化为学生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聚精会神于创造联想之中。例如:“4是5的几分之几?”可变换为“5是4的多少倍?”“5比4多几分之几?”与“4比5少几分之几?”解法不同,答案也不一样。像这样前一个数与后一个数的比较,“是、占、相当、比”后面是标准数(也就是除数),然后把几分之几换成百分之几。通过这样的变换,既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既活化了知识,又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方法上都能起到固本拓新之用,收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之效,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大有裨益。

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个性是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是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当今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素质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开发,才能迎接未来的竞争和挑战。发展个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尝试失败的艰辛和成功的愉悦,从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下一步取得更大的成功增强信心,也为创新打下心理基础。“学贵有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都是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例题、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来体现并完成的。如果教师能重视启发学生通过揭示问题的背景、发现问题的实质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来进行,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一条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调动全体学生敢想、善想、多思、有识,敢于标新立异地推陈出新,也就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就该是创造型的人,要敬业乐教,更新教育观念,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宽容、温暖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共同探索,对学生的创新成果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呵护其积极性,使学生永葆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勇.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思维培养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2]温寒江.思维的全面发展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张琳 单位:甘肃省陇西县云田镇二十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