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论的融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师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论的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师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论的融合

[摘要]将师德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可从案例教学的形式出发,挖掘教材师德教育素材,结合课题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应关注师德内容的渗透,并且遵循适时适度性、方法多样性、具体性等原则促进道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以此加强课程的德育功能,完善师范生的师德认识,提高其师德品质。

[关键词]师德教育;数学教学论;师范生

一、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重要性

(一)职业角色特殊性的需求

初等教育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对象基本上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需要教师的更多关注和耐心引导。同时小学生在心理上也会将教师看成是自己依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很多时候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学校里的父母”[1]。他们不仅承担着教学工作,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家长意识,懂得怎么与小学生沟通,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另一方面,在小学阶段,教师在人格、情绪等方面更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小学生“向师性”的特点使得他们会去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因此,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平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师范生师德教育现状的迫切要求

首先,师范生自身对于师德问题的认同度较低[2],大多数师范生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基础,只有极少数师范生把较高的道德水平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其次,师范生在校期间对自己的职业信念不坚定。调查发现,某地高师院校竟然有超过半数的师范生表示自己未来不一定会从事教师行业[3]。职业信念的不坚定会对师范生在从事教育事业的态度和价值观上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师范生入职以后的专业成长。

(三)课程设置与师德教育的脱节

很多时候师范生的师德教育来源于公共课程的教学,如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教师教育类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些课程仅仅是将宽泛的道德概念教给学生,对于教师应该具有何种道德品质,如教师的专业态度、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的道德问题并没有过多涉及。因此,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之下,将师德教育与课程进行融合是可行的办法。

二、师德概述

(一)师德的含义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与内在道德品格的综合。良好的师德品质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从事育人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衡量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师德教育必须从师范生时期展开,高师院校也有责任为师范生的师德品质培养进行思考。

(二)师德包含的内容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有明确的规定,提出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师德要求。这是作为教师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师德规范,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除了以上的六条规范外,在新时期师德被赋予了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内容。首先,新时期的教师更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这应该成为师德的核心。其次,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环境下,强调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者,更要求教师应学会怎样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4]。可以根据师德内容的基本要求,结合新时代下师德教育的特殊性,构成更有针对性和更具体的师德教育内容。小学数学教学论的课程内容与以上师德教育内容的融合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三、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师德教育的途径

(一)案例教学探讨课堂师德表现

案例教学具有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常常会采用典型案例分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案例能让师范生接触并初步理解未来教育工作会遇到的问题。但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让师范生结合案例思考课堂里的师德行为,即从师德角度思考并探索案例呈现的教师行为表现,并配合多种学习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强师范生对师德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师德行为的认识。例如: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这一章的教学中,有一个课时的内容是讲解“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求,为了让小学生理解“图形与几何的教学需要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个教学要求,教学名师华应龙在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片断如下[5]。大屏幕上一名学生为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将其拼成长方形。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要拼成长方形?”学生回答:“因为长方形面积好计算,要是这样算(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会很麻烦。”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你要转化为长方形而不是其他图形?”学生:“因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已经学过了。”教师进一步提问:“对,长方形面积我们已经学过了,就是把没有学过的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内容,刚才那个过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图形的样子变了,面积没变。”接下来教师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计算其面积,并提问学生是怎么拼成长方形的。教师接连提出了几个问题:1.从平行四边形剪下来的线是任意一条线吗?2.这条线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3.为什么要沿着这条线剪开,不沿可以吗?为什么?以上教学片断除了能够展现华教师紧凑严密的教学设计过程和灵活的课堂调控能力外,师范生还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从关注学生的角度,你觉得这位教师做得怎么样?2.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么样培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3.若是由你来执教,你认为应该使用怎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这几个问题是让师范生思考如何有道德地教学,包括教学的过程中应如何与学生相处。从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特点来说,学生一直都认为数学是一门难学的科目,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出现听不懂、跟不上教师节奏等问题。因此教师上课时要用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来设计课堂,理解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而这也是关爱学生,贯彻师德要求的体现。同时,良好和睦的课堂氛围也有助于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新时期师德的重要标志。因此,师范生必须学会引导学生学习,尤其是面对还未成人的小学生,更应该思考如何通过情感投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职前教师应逐渐学会包括如何使用鼓励性语言、如何恰当引导学习思路等教学技巧,学会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因此,案例教学让师范生逐渐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备课、上课,还应该谨记师德标准,树立素质教育下的育人观,将道德要求践行在课堂教学中。

(二)挖掘课程内容素材适时渗透

作为教师专业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目的是教会师范生如何教学。课程教学的很多内容与课堂有密切关系,例如怎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等,这些知识都可以成为师德教育的素材。首先,教学论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教会师范生掌握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认知特征等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让师范生学会如何把教学设计应运在实际的课堂中。从课堂的角度出发,只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课堂是师生相处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如果教师能充分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参与程度高,能学到知识。而且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会喜欢上教师,这样必将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怎样在课堂上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师范生能逐步领会如何更好地与学生相处,使其教学设计更贴合实际。其次,一般来说,师范生没有太多机会走进实际课堂上课,只能用模拟课堂的试讲代替。教学论这门课程也给学生提供了试讲训练的机会。试讲对师范生的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神态举止都有一定的提高。经过试讲的严格训练,师范生未来才能更好地调控课堂。从这方面来说,这可以增强师范生为人师表的意识,从外在行为上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学论中有一章是如何评价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6]。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让师范生学会如何正确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这体现了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师德要求。例如在课堂上教师有没有对每一位学生给予了同样的爱和尊重,有没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能不能选择合适的方式评价学生。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同时也只有在对学生关爱的基础上才能理性判断学生行为。对教师来说,一旦做出了不合规范的评价,应立即提醒自己改正。师范生虽然还不一定能够深刻体会其中的思想,但一定可以通过不断加深他们的认识从而加强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及使命感。

(三)课题学习促师德发展

课题学习是通过对现实具体问题的讨论,采用实际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以小组调查报告的形式上交成果的一种学习方式。课题学习的目的是通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给师范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及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课题学习能够让师范生去设想在未来的现实环境中应如何更好地去践行师德要求。首先,课题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本身就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通过课后的讨论学习、自主查阅资料,可以增强师范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未来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自己就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将自身的经验方法教给学生。可以采取小组汇报、集体打分与教师打分相配合的方式,使小组与小组之间处于竞争学习的状态,这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课题学习。课题学习选取的内容应贴近教育实际,如怎么样培养不同水平的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动机,怎样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等。当然,课题学习还需要授课教师把握研究方向,必要的时候给出具体问题的提纲,让师范生按照提纲去思考。例如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会遇到许多学生从小就害怕数学的问题。那么遇到对数学有抵触的学生怎么办?如何采取办法去调整学生的这种心理?这就涉及师德层面的问题。其实许多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感受,对待小学生有时候严厉一些反而更有效果,但是这种严厉需要有个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了便容易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在这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反思师德现状,体会师德规范的重要性。

四、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师德教育的原则

第一,适时适度性原则。师德教育是附着在具体知识传授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师德教育需要有合适的时机。如果单纯为了师德教育而教学,那么势必会影响原本课程的教学进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授课内容与师德内容相关时,便可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利用小组讨论或者自主思考的方式,让师范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进行了师德行为的思考,但是要注意适可而止。只要师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感觉到对自身师德认识有帮助,或者对相关内容有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和体会,那就达到目的了。第二,方法多样性原则。传统的道德教育一直没有很好地体现其教育效果,这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道德教育与其他专业知识教育不一样,其与个人情感态度密切相关,需要用贴近生活的例子乃至个人的生活经历去感悟,并不是课堂做笔记,考试记笔记就行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课后反思作业、课堂讨论、模拟上课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让师范生在情感上和实践中慢慢地将师德标准内化为自身的处事规范,让师范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教书育人的快乐,第三,具体性原则。2008年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国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有以下几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是师德内涵最本质的体现和最基础的要求。新时期,除了把握最基础的要求外,教师还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合作与竞争意识等品质。既然师德要求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因此,与此相对应的师德教育也应该是具体而实际的。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行为都是外显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例如什么样的行为能够体现敬业,什么样的表现是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理念是什么,教书育人应做到哪几点要求等。师德教育不会一蹴而就,也不是利用某节课的一两个知识点就能全部展示的。遇到合适的时机时,针对实际教学的情况进行一两个具体内容的师德教育即可。

五、结语

作为师范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论不应仅仅传授如何教学的知识,更应将如何有道德地教这方面的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以此提升师范生的师德认识,完善师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打下基础。同时这也能为完善课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更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康慧.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袁洁.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3]陈晨.高师应届毕业生师德问题认同度现状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韦永琼.专业化视野下的师德职前培养探析[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马云鹏.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6]杨庆余主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阙晓华 黄晓明 林志恒 单位:广西教育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