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述(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着理解偏差、创设内容不符实际、创设形式过于单调、创设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应该提高对教学情境创设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设多样有趣的教学情境;针对重点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情境创设存在很多问题,创设教学情景一定要因课制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情境创设目标不明确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往往是根据某些数学知识创设情境,目的性不明确。
1.2教学情境创设内容脱离实际
通过调查发现,有的中青年教师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使用中,一般会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教材中的情景题材,而很多老教师则是直接用情景图,与实际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带。
1.3教学情境创设形式过于单调
大部分教师情境创设的形式都过于单一,没有新意而且比较单调,模式范围较小。有的教师在创设《最短路线》教学情境时总是用学校、公园等学生熟悉的环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容易厌倦,学习兴趣会大大递减。
1.4教学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
很多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只要创设情境就可以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于是就会出现在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不能突出重点学习内容,导致了教学淡化了数学的重点内容,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问题的对策建议
2.1明确教学情境创设目标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引领整个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流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师首先必须全面了解情境创设目标的功能,对课堂情境创设目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解决为什么要明确教学情境创设目标的问题;其次,必须知道情境创设目标包括哪些内容;最后,必须掌握教学情境创设目标的方法,解决如何准确体现教学情境创设目标的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情境创设目标,创设良好的情境,并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2.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当学习新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越接近,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创设与新知识相近的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新知识学习当中。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从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起点,有效利用课堂上每一分钟,保护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其次,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高效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熟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去接触新知识,学习新知识。
2.3创设多样且有趣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兼顾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取趣味性素材,提高学生参与性与积极性。教师要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利用亲身感悟来获取知识并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发展个性。首先,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兴趣类型和兴趣落脚点;其次,根据本节课所要学的新知识,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只要真心投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就不难挖掘出创设趣味性情境的素材。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感兴趣,积极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效率。
2.4针对重点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备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是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前提。在情境创设时教师应认识到情境创设在教学中不仅仅起到知识的引入作用,而应自始至终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教师根据重点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所要学内容的重点。教师要对知识进行有条理的分析与整理,准确把握每节课的重点内容,然后才能根据重点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李爱琴.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若干思考[J].学周刊,2017(33):95.
[2]张洪高.教育的正义性[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
[3]李玲.对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和实践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34):203.
[4]刘娟娟.小情境大智慧——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价值和原则[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01):45.
[5]许占辉.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70.
[6]吴丽环.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8):71.
[7]于波.中加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比较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8):114.
作者:张冠玉 单位:南昌大学医学部玛丽女王学院
第二篇:精讲巧练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精讲巧练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其策略有:⑴精心备课,夯实精讲巧练基础;⑵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⑶精讲知识,巧练知识技能。当前,题海战术和知识灌输仍是不少数学教师的法宝,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常让学生兴趣尽失,也使课堂教学陷入低效。要走出这种困境,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精讲巧练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展开有效练习,培养出优良的数学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
一、精心备课夯实精讲巧练基础
精讲巧练是以教师的精心备课为前提的。因此,教师在备课上应精益求精:⑴要熟悉班级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才能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突出重、难点,提高备课的针对性;⑵紧扣新课标,深入钻研教材,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善于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精加工。通过加工,优选教学方案,设计出浅显易懂的、有代表性的知识范例,精挑细选出易启发学生的或易出错的习题,夯实精讲的内容和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领会知识的效率,帮助学生通过巧练培养认知能力,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
二、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的精彩导入,常常能创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兴趣盎然,快速融入课堂,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一般,教师可借助三种精彩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⑴巧设悬念导入。教师把课前巧设好的悬念呈现给学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妙趣横生,牢牢吸引他们主动思考。比如,教学“年、月、日”时,我先借助幻灯出示问题:“小芳今年16岁,过了16个生日;小美也是16岁,她却只过了4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问题一呈现,即刻在学生脑海里产生“为什么”的悬念,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求知兴趣。⑵故事导入。比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给学生讲述了预先设计的“唐僧分煎饼”故事:“猪八戒贪吃,争着吃煎饼的9/12,孙悟空要吃煎饼的6/8,沙僧要吃煎饼的3/4。大家知道谁吃煎饼最多?”故事深深吸引了学生,引发了他们激烈的争论。于是,我趁着学生兴趣浓厚,不失时机地导入了学习课题,把故事中需解决的问题和学生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⑶从生活实例中导入。比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我就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导入:“小龙家装修客厅和卧室要铺蒙娜丽莎地板砖,客厅是20M2,3个卧室一共是60M2,一共用了4800元,问客厅和卧室的装修各需要多少钱?”面对熟悉的生活问题,学生既好奇又兴奋,积极思考如何按比例分配。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学会解答已知比例和总量,求部分量的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诱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之后,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得到了正确的探究结果:“客厅和3个卧室的总面积:20M2+60M2=80M2;客厅占铺地板砖总面积的1/4,需要花费4800×1/4=1200(元);卧室占铺地板砖总面积的3/4,需要花费4800×3/4=3600(元)。”
三、精讲知识巧练知识技能
精讲知识,就是要发挥教师的精湛教学技能,抓住新知识内容的重点和关键这些核心进行精细讲授。因此,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紧紧围绕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法则等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精讲,力求做到前后知识紧密衔接,新知识内容明白易懂、清晰透彻,才能便于学生借助已学知识掌握新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里,就数学概念教学来说,为形成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要求教师:⑴应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去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精讲,而且精讲得越详细、越具体,学生就越容易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⑵应扣紧概念,通过范例精讲如何深挖隐蔽条件,以完善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总之,遵循了这两个概念教学的精讲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也就水到渠成。训练学生掌握熟练的知识技能,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巧练是学生拥有熟练知识技能的最佳途径。为此,教师须在巧练上下功夫,精心选好课堂习题和课外作业,有意识地通过练习训练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才能促进学生逐步熟练知识技能,顺利地把数学知识技能转化为精准的、灵活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来说,巧练应注意:(1)教师要依据学生现有水平设置好习题,做到边讲解边练习、小组练习与集中练习相结合。对于基本概念、运算等重点知识技能,应有目的地多练,直至练稳、练熟。如,有关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面积的公式和计算知识的教学,有关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定律等知识的教学,就应抓住相关概念、公式和法规,提供不同的变式题型重点训练,才能引导学生在巧练中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娴熟技能。(2)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比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怎样通过“添补”和“分割”,把组合图形转化为自己所学过的熟悉的基本图形。然后向学生提供范题和习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具体操作图形的“添补”或“分割”。这样,在循序渐进的巧练中,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让学生熟练掌握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思路和方法,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解题能力。
作者:徐思福 单位:五华县河东镇第三小学
第三篇: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
摘要:数学学科一直以来被人们看作是高度理性的学科,甚至会让人感觉不通人情,因为数学研究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差错,不论是逻辑上的还是计算上的,一旦行差踏错可能会成为错误结论的根源,这样的学科,一般人看来是与文化这一概念毫无联系的,但实际上数学学科在其学术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数学文化,一直以来引导着众多数学研究者不断前进,努力探索未知领域并不断创新。而数学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应当被挖掘并运用于教学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数理知识之余接触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励学生为了热爱和信仰去学习数学而非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数学文化中适用于课堂教学的部分,探求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应用;课堂应用教学
数学文化顾名思义是数学这一学科的历代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而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小学生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的文化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内涵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数学课程主要是教学生算数和几何的错误认知,积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实现对学生负责、对学生未来自身文化发展负责的初衷,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其次,数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对其的普及是教育应该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应付起责任担起传承文化的重任,为中华文化的前进式发展奠定基础。
一、引入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中蕴含的美学
虽然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一直与数字打交道,数字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且不像颜色有冷暖色之分,不像语言文字有中性词、褒义词、贬义词之分,总之其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但其实是数字中有一定的美学蕴含在其中的。生活中就有许多美的设计是来源于数字,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数学之美的应用,首先是对称之美。中国自古以来一直讲究对称之美,例如小到老北京的四合院,大到清朝皇帝的居所紫禁城,都是严格按照中轴线左右对称来建造的,而大自然同样也遵循对称之美的法则,例如人体结构中眼睛、耳朵、四肢都是对称生长的,对称的物体在日常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中国对称建筑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发现对称之美,感受数学中独特的精准之美。其次是黄金分割比例之美,黄金分割比例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一个可以作为美的标准的比例即0.618,经研究发现这个比例在人的审美中是最为恰当的对于美的诠释,教师在为学生讲述比例这一节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解这个理论。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应用黄金分割比例的图片,如古希腊的雕塑美神维纳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著名画作《蒙娜丽莎》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独特之处,用数字来诠释美。
二、在教学过程中插入趣味数学史,增加课堂趣味性
在数学研究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代又一代伟大的数学家,他们在数学研究中不乏有一些趣味事件推助其发现数学定理。例如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很擅长独辟蹊径来解决数学问题,如最有名的百以内数字累加求和的算法,高斯利用了和的一个规律1+100=101,2+99=101…,求得由一加到一百为50×101=5050,这一故事可以教导学生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方法上的锤炼,争取用最简便的方法来完成解题而不要局限于教师给出的思路,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史的同时收获前人的经验教训。其次教师在教学圆周率π之时,可以为学生讲述中国古代伟大数学家祖冲之,在没有任何仪器以及高效算法的协助下,纯粹依靠人工将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之后的第七位,比欧洲数学家早了1000多年。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数学的学习成果并不是依靠聪明的头脑换来的而是通过学习者的个人毅力和耐力来完成的,教师可以借先贤的事迹感染学生,协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又比如中国伟大数学家华罗庚痴迷数学研究,多次因为走路仍思考数学问题而撞到柱子,还有苏步青在国之危难之时奋起读书研究数学以期发展中国科学最终获得显著学术成果等等事例,教师都可以为学生一一举证。
三、引入过程教学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对数学研究成果追根溯源
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文化,教师必须在讲课之时不能浅授辄止,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的根源,利用过程教学法针对数学理论进行一步步的严谨推导,让学生不仅记住定理、理解定理还能够进一步的证明定理,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是真正完整的渗透了数学严谨逻辑文化的教学。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定理时,教师不能仅让学生当做可以直接用的条件来单纯记忆,还应讲授其论证过程,即作延长线并作一条平行线做辅助线最终通过内错角定理和同位角定理完成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证明,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逻辑推理,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而非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只有如此,教师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当今的数学研究领域正需要的就是遇到问题进行不懈探究的科研人员,小学时期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有更长足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教学1+1=2,还要教学一加一为何不等于三,这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正确引导,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接触到数学中神奇的一面。其次,小学数学教学还要包括精神品质的教学,通过先贤的感人事迹来引导学生奋发图强,让学生为学习数学知识赋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以帮助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支持学生在人生之路上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攸秀莲.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东方教育,2015(9).
[2]陈敏.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
[3]刘凤霞.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未来英才,2016(2).
作者:张文静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第二小学
第四篇: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仅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更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效
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那么新课改背景下,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促使课堂教学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
一、有效课堂教学方法之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教学情景中学习新知。如果把知识比作食盐的话,那么情景教学就犹如含有食盐的美食,人们单吃食盐,肯定会是难以下咽,但是会津津有味地享受美食,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学生们单独学习知识可能会感觉生涩难懂,但是会在教学情景中比较轻松地构建知识体系,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借助情景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我们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中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明白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叉开程度有关系。如生活中的剪刀;如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分针与秒针之间形成的角;如教室或者学生家中卧室的墙角等等。通过这些情景图片的展示,学生能够辨认出生活中的角,尤其是剪刀的一张一合,更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的叉开程度有关这一定律。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我们教师同样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师可以将六面是不同颜色的魔方带进教室,放到讲台上,然后提问不同位置上的学生,他们看到的魔方的颜色,在直观实物创设的教学情景中促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室的座位比较集中的话,假设我们观察一个小汽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从汽车的正上方,正前方,正左方,正右方和正后方等方向上看到的图片,引导学生在情景图片中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物体形状。
二、有效课堂教学方法之小组合作教学法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提倡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展开互帮互助,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布置小组合作任务之前,我们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四人,小组中的每一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有小组长,有负责记录的,有负责汇报小组结论的,有监督小组纪律的。通过合理的分组,明确的分工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例如教学《长度单位》,我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同一长度,如教师想要知道数学教材的宽度,小组中的同学分别以曲别针、圆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和三角形卡片进行测量,小组中的成员分别记录自己的测量结果,然后四人互相讨论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教材的宽度,但是最后测量出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不同物品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如用曲别针测量数学教材的长度,数学教材的宽度,铅笔盒的长度,铅笔盒的宽度,用橡皮测量数学教材的长度,数学教材的宽度,铅笔盒的长度,铅笔盒的宽度等等。这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经历过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之后,就会深深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有效课堂教学方法之分层教学法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他们因为遗传基因、家庭教育、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在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是不一样的,所以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地展开分层教学,从而确保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首先是教学目标分层,就是在设计好正常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层,如《认识时间》,设计好知识与态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后,确保全体学生能够做到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小时等于60分;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认识时间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的能力,确保一部分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认真学习、不浪费时间的习惯。其次是课堂练习分层,就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设计课堂练习题目。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练习学有所获。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旭超.农村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6(23).
[2]徐家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有效性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8).
作者:魏菊红 单位:城关区二营学校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的问题,这也成为需要教师深入钻研的课题。探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实际情况,进而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小学数学是重要的理性思维学科,对于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败,有待深入研究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对此,让学生主导课堂,充分落实生本理念,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化教学的深入推进,各个学科开始与现代技术出现融合。如何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现代科技,让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但是由于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也导致了现在的教学现状,就是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效果不够好,数学学科现代化教学还没有实现。对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进一步深入学习,探索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比如说,在讲解关于“认知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候,单纯利用课本效果就不好,可以结合动画视频,比如说,海绵宝宝利用金属条制作镜子的故事等,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了解相应的知识,然后自己动手,模仿动画人物进行手动搭配,提升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二、注重课堂上的教学示范与引领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综合教学质量,教师要强化教学示范和教学引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发挥自身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让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当中,同时也要在同学之间树立典型和榜样,为学生找到学习的标杆,选择优秀的学生,采取结对帮扶等方式,对于有思想困惑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积极的先进学生请教,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优化,提升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也可以实现个性化、特殊化教学目标,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内涵与魅力。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通过圆周长求半径”的课程内容的时候,由于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比如说,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搭配,去寻找测量校园内大树直径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周长去求出大树的直接,实现教育目标。
三、利用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开展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践训练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要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过于注重理论基础教学,这与当代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背道而驰。举例来说,在讲解《立体结构》知识的时候,其中就涉及了很多立体结构性的知识,通过实践性的建模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感知程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具体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最终构建起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把握,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四、探寻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落实生本理念,强化对学生的个体关注。从学生个人特质来看,不同学生在面对知识时,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路径,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这种差异性,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实生本理念,让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比如说,在讲解“认识小数”内容的时候,由于小数实际上是日常生活的抽象总结,在日常生活中,0.3又可以表示为十分之三,0.07又可以表示为百分之七,可以开展个性化教学,让不同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找到小数都有哪些应用,提升个性化学习效果。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开展特殊化和个性化教育,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魅力
数学学科比较枯燥,难度也很高,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合作学习通过对学生合理分组,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互相配合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学习能力。从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可以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引导学生融入到小组学习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解决长期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提升数学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分工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比如说,在小数数学知识体系当中,“因数和倍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也比较难,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对“因数”和“倍数”进行解析,找到其中的特点与规律,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提升学习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育创新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现代思维体系,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积极改进,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当代学生需求。下一步,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通过落实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提升教育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1):97-101.
[2]廖创英.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7):75-77.
[3]韦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7(8):190.
[4]张华.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62-263.
[5]李蕾.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0):260.
作者:何万达 单位: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始终是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目标和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学习,同时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针对于此,本文深入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相关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数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
小学生往往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对于“有趣、好玩、新鲜、奇特”等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和关注度,基于这一点,在小学数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加强学生与知识之间重要的纽带联系,建构起知识和能力跃升的有效桥梁。一个成功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环节,同时不断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通过积极构建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之下潜移默化地获取知识、锻炼科学思考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素质的养成与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相关策略
(一)营造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将数学课堂知识以故事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对于高效课堂的打造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模拟创设故事情境模式,需要事先在备课时认真选取合适的学习素材,时刻注意到所选素材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并且一定要有足够的趣味性,通过简单的联系将课本内容编制成极具吸引力的小故事。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穿插趣味故事的讲解和分享,既能够有效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趣味故事创设的数学情境下,学生基于对故事的兴趣,思路紧跟教师节奏,注意力得到了集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深入讨论,进而激活思维,从丰富的故事情节中产生强烈而浓厚的探究欲望,能力得到了拓展,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二)模拟游戏情境,提高知识理解掌握度
数学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其趣味性极端重要,小学生在面对较为枯燥无味、抽象乏味的数学定理和性质时,往往会产生畏难心理,出现一系列的无助和退缩等负面情绪。游戏在学生中一直深受欢迎,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将适当合理的游戏应用于数学课堂的情境创建中,加深数学知识的趣味化程度,提高小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自主地调动所学知识,不断进行新知的探索和新式思考模式,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质数和合数相关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进行比赛。教师在黑板上为每个组写出10个100以内的自然数,然后让每个组分辨出其中的质数和合数,速度最快和准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小组比拼游戏,可以充分地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最终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加强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再现生活情境,树立学以致用的教育观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程度极高。因此,引导学生跳出课本教材的束缚,回归真实生活,对于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时刻感受到数学与实际日常生活的联系之密切,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例如,在学习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大小,从而获取形象生动的数量估值准确度。再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黑板、地面瓷砖、灯管、门、气球等具体的事物,与课本中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进行一一对应,进而熟练掌握不同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四)创设悬念情境,引起学生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组织有效合理的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质疑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在独立自主思考之后,充分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全班汇总讨论。教师通过故意设疑、制造悬念等教学方法,不断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活跃思维大脑,培养创新意识,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以便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可能性”章节时,可以创设一个抽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商场为了回馈顾客,组织购物抽奖活动,在统计中发现,100名顾客中有15人获得了二等奖,1人获得了一等奖,其余人获得了三等奖,试问如果让两名顾客进行抽奖,二人同时获得二等奖的可能性有多大?教师通过设置如上的探究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题目信息的挖掘和处理,并且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思维也得到充分拓展。
(五)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上,将课本书面知识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相关问题,通过认真的观察和直观的体验感受获取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际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所在,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进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将事先准备的圆柱体、长方体模型进行拆解,用刻度尺来衡量相关数据,然后进行公式的计算和数据的记录,在这一过程中体会计算立体图形表面积的一般思路,然后进行总结汇总。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公式,而且也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三、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方式多种多样,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细心观察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将所观察到的特点和结论应用于课堂中多样化情境的创设和布置中,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相信在小学数学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会不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静.关于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7,(6):72.
[2]吴丽环.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8):70-71.
[3]袁琳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J].速读(中旬),2017,(11):222.
作者:薄金颖 单位:大石桥市沟沿镇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影子无处不在。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小学学生教学的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数学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小学生的综合成长,能够提供较多的肯定。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经验和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随着人类社会和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社会正大跨步地向信息社会、知识社会、文明社会演进,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形于一体,能够渲染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多样性、内容生动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等。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拓展现有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它以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特点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得教师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数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模拟和想象空间,使学生由知识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争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能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如何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并使它们有机整合,融为一体,从而提高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很多内容,都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不断的教学技术的可靠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对于现阶段的很多教育要求、教育目标,都出现了不相符的状态。为了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不断投入较多的努力。建议在现代信息辅助的过程中,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激发。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正方体、长方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表面上看,就是一个立体的东西,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方体、长方体可通过多媒体的方法来展现,从生活中的一些高楼大厦来取材,或者是对立体图形的转变过程做出分析,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在变化的内容上非常丰富,想要更好地掌握,就要积极地去学习,由此来对学生的兴趣积极地激发处理,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过程中,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在多个方面减少固有的不足。通过在兴趣上激发后,能够让小学生在数学的理解程度上进一步的巩固。
二、加强重点难点教学
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身而言,虽然在难度上不高,可是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必须要不断地进步,尤其是在重点、难点的学习上,如果继续按照简单的方式来完成,肯定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还容易在今后的知识教育上出现很大的不足。建议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过程中,持续加强重点难点的教学。例如,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对不同的计算规律做出整合分析,包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等,通过针对性的练习,让小学生在逻辑思维上不断地巩固,针对数学习题能够做出快速的反馈,将多方面的内容更好地改善,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隐患。另一方面,重点、难点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小学生的思维积极的引导,有些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仅仅懂得最为基础的方法,因此在学习的效率上、质量上不高,需要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导,促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多元化。
三、丰富练习形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可以在上述的几个方面努力外,还应该对具体的练习形式做出更好的丰富处理,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肯定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还容易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可以尝试在统计知识的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放学后去做出亲身统计试验,对于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指标做出计算和分析,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统计所带来的帮助。与此同时,可以适当地邀请家长来帮助,让小学生在统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辅助,从而对于信息技术、对于数学知识,都能够较好地整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够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上,不断地获得更大的突破。从这一点来看,丰富练习形式,是今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要对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落实,加强方案的合理编制,提高教学的可靠性、可行性。
四、总结
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讨论,整体上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各方面的内容相对理想。日后,应继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面,不断地进行体系的健全,对于多方面的内容积极改善,将学生的想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胡庆芳.美国中学的课程设置管理与评价[J].天津教育,2003(2):45.
[3]王立军.新课程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应树立的五种意识[J].中学数学研究,2006(11):88-89.
[4]万桂林.数学应用意识的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培养[J].太原:教学与管理,2004(5):57-58.
作者:李建润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新河中学
第八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导入方法,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方法、策略应用和重要性入手,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数学课堂上比较重要的一点,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是教师应该不断努力的方向。课堂导入的有效进行是一节课中关键性的环节,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要合理运用课堂导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在课堂导入阶段,主要以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标,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心理,并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添加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投身于数学课的学习当中。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学习的具体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就是说直接进入学习主题,由教师向学生告知本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思维联想,现阶段“开门见山法”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可以迅速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学生就会聚精会神地进行这个重点知识的听讲,不会出现忽视这个问题的情况,会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质疑,教师积极地解答,让全班小学生加深了对数学问题的印象。教师在讲混合运算的时候,可以先将这几个字的板书写在黑板上,然后询问小学生,看到这几个字你会联想到什么,可以让小学生把书翻到本节课要学习的那个章节,然后鼓励他们先尝试看一看题,这时候小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激励下自己学习新的内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个方法只适用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与之前的旧知识毫无联系的时候。直接采用“开门见山”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是导入新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但是适应范围面较窄,要综合考虑此方法的运用。
(二)以旧引新法
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和贯穿性都很强,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很多都要由旧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每个章节都要用心学习,否则一个章节学习不透彻,将会影响以后章节的学习。在新授课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根据学生认识的内容,推出新知识,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增加对新知识的理解,在新旧知识的结合下,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认识几分之几”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引用一个小故事。教师先向学生询问上节课所讲的旧知识,查验学生对上节课所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根据旧知识来推出新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循序渐进,就简单得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分数的组成和含义,并利用旧知识作为铺垫,构成了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的应用
(一)温故复习导入
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是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学习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在向学生传达旧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稍微带一些新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在本节课的开始,向同学们交代一下,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心里有一个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新的课程学习。教师在实践中导入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温故复习中,复习到旧知识,学习到新知识。
(二)现代技术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迅猛发展,很多学校课堂上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展示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抱有好奇心接受新知识。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和心智都在成长阶段,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的心态,教师在播放与数学相关图片的同时,图片的色彩和画面可以很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程度加深。学生在观看图片之后,大多会对教师播放的图片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了解,还便于同学之间的沟通。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拉近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同学之间产生依赖感,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展开课堂教学,为学生学习知识创造良好的空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上,导入环节现在已经对课堂的学习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好的导入方法对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在教师的努力下,课堂的高效率发展将得到提高。教师在课堂之初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导入,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并且对之前所学习的知识点起到复习作用,为即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教师在回顾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使部分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总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反应,以此不断更新自己的导入方法。摆脱古老的死板导入方式,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运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全力提升其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导入,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董正发.高职院校合作学习模式理论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35).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童其林.数学课的追求———精彩[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04(7).
作者:彭晓菁 单位:泉州临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