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浅议(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学概念是科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发展过渡的时期,对事物规律的认知较多地依赖对客观事实的观察,必须“亲眼所见”,才能对已有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归纳出一些规律,进而初步建立相应的科学概念。针对这种情况,在建立科学概念时,必须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特点,不仅需要“说得好”——逻辑清楚、解释准确;更要力求“看得到”——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虚”的原理、变化过程更加直观、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更清晰地建立科学概念。
一、精选实验材料,直观呈现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小学生亲历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建立科学概念,往往是从具体的实验材料开始的。“直观性”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观性,包含了观察的直观性和思维的直观性两方面。1.观察的直观性是指实验现象直接、利于观察,没有其它的干扰现象,直接将观察对象清晰、准确地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思维加工,进而建立科学概念。2.思维的直观性是指从观察到的现象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有思考、分析的空间,但这个空间是在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范围之内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帮助下,也能够表达出一些想法,但这些想法是比较零散、缺乏逻辑关联的,思维的连续性和递进性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激发。要达到思维的直观性,就要对实验材料进行精选。
二、设计体验活动,直观感受
有关声音的产生与变化的相关探究教学活动,无法回避对“振动”的理解和观察,然而想要小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抽象的概念并不现实。从课堂观察看,大多数学生虽然会用“振动”这个词,但对这个概念其实很模糊,甚至存在误解。笔者认为:要解决与声音相关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振动”的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选择了一种“看得见”的方法,让小学生用他们的视角来理解这个概念。首先,将“振动”的概念简化为“物体在一个位置附近来回运动”——当然,这样的解释并不全面也不够严谨,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已经足够解决与声音相关的问题。接下来,请学生伸出自己的手臂,做一个“振动”的运动。这个时候,学生能够很自然地用手臂上下摆动来模拟“振动”。当物体细微的振动变成能够直观感受到的肢体振动时,“振动的幅度”和“振动的频率”都可以用手臂的摆动幅度和快慢来直观感受到。明确,是科学探究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词,如果在探究活动开始前,学生对自己要观察研究的对象就模棱两可、似是而非,那么探究是否真的发生、思维的逻辑性是否经得起推敲,就存在不少问号了。帮助学生明确观察对象,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抽象、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更需要教师想办法先将其具象化。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经历几个过程:1.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小学生的年龄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发展的时间段,加上接受课外知识的途径广泛,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不断发展变化。教师在教学设计前,有必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识风格,评估他们认识、理解概念名词的能力和程度,这些都是制定教学计划和策略的重要依据和参考。2.用简单易懂的实践体验代替繁琐的解释说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了,直观体验比抽象的语言更让他们印象深刻、易于理解。亲身体验,哪怕是一个挥动手臂的动作,亦能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的效果。3.反思拓展,当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之后,往往会开启从“具体运算”转向“形式运算”,这个时候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材料帮助他们完成这种过渡,就是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要考虑的更深层次问题。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自己寻找到的规律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普遍性,进而就会触发信息的整合与筛选,提炼出上一层级的概念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运算能力得以不断训练和提升。
三、细化实验指导,直击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实验很容易被一些“附加现象”带走视线、模糊焦点。细化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标和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排除干扰现象,是集中焦点的重要保障。以此为前提,教师精心选择的实验材料、设计的体验活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化“虚”为“实”,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继而实现概念的初步建立或螺旋式上升。科学概念是高度精炼化、抽象化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科学探究与概念学习的启蒙阶段,要求他们一步到位达到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也可能拔苗助长。巧妙使用各种策略、对探究的每个环节细致打磨,让学生先有直观感受,再提炼升华,才能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和规律有来处,有落脚点。
作者:蒋寅凡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小行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及策略
【摘要】科学教育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其对科学的了解,有利于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学;现状;对策;小学
一、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不足
根据对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多年的实践调研,笔者发现虽然当前国家对小学义务教学的投入日益增大,但是在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倾斜非常明显,许多学校的教学重点都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教学上,对于科学教育这门课容易忽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师资力量的不足。在许多小学中科学教师带的班级是语文、数学老师的两倍,很多农村或是不发达地区一个年级或是两个年级只有一个科学教师,还有些学校不具备专门的科学教师,往往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来担任,或是让科学教师在教授科学课程时在兼顾其他课程,这就导致小学科学教师精力分散,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专注在小学科学教学上。
(二)课程资源缺乏
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小学科学教学更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课程资源比较缺乏,这种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前学生观察和实践的机会比较少,主要还是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为主,主要内容还是来自书本上的,以理论为主,缺乏学生自己的实践。其次,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设备比较少,因为科学教学需要用到很多实验和观察的设备,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和相关知识,但目前小学中科学教学设备比较少,不利于科学课程的开展。再次,因为小学科学教学在小学教学中不受重视,这种现象不是在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现象,而是全国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小学科学教育相关的习题和辅助的教学资源都比较少,不利于学生对科学学科的预习和复习以及相关知识的巩固。
(三)对科学教育教学不重视
当前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认识上对科学教育的不重视,这种不重视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学校对科学教育不够重视,这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通病,以升学考试为中心来进行教育,对于升学考试中不涉及的科目普遍不够重视。其次,家长和学生自身也不够重视,都认为科学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没有意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当前社会没有正视科学教育的作用,认为科学教育只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调剂品,这些观念都严重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对策
(一)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教学用具的使用,让学生对科学长生一个具体的认识,叫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既能够增强学生对科学内容的认识,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再次,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增强学生的课外实践,例如在一年级第二册《参观植物园》这一课时与其让学生在课堂内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来认识植物园,不如让学生走出去,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认识植物园,这种感受更加深刻。
(二)加大教师培养的力度
为了进一步改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们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首先,应当要求每所学校都要配备专门的科学教师,不能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要保证科学教师有丰富的教学时间。其次,教育部门应当鼓励师范类院校加大对科学教师的培养,扩大招生人数,克服当前专业科学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再次,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大、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应当加强对其的再培训,不断增强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加大教育投入,丰富课程资源
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们应当加大教育投入,从而使当前小学科学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一方面,我们应当加大在教师培养方面的投资力度,例如加大对科学教育师范生的补助力度,鼓励学生报考科学教育的师范类专业,也可以提高科学教师的工资和补助力度,吸引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还用当加强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方面的投入,例如相关设备方面的投入以及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和参考资料等等,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来提高当前小学科学教学教育的水平和进一步丰富其课程资源。
三、小结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是九年制义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比较缺乏以及各方面对科学教育的不重视等等的问题,但是通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以及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丰富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一定能够促进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促进其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谈小学科学教育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新课程(教研);2011年03期
[2]曹雅莉.小学科学教育方法刍议;读书文摘;2017年06期
作者:陈丝士 单位:甘肃省永靖县川南小学
第三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分析
摘要:针对小学科学课堂出现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师对实验探究环节不重视以及课堂气氛与课堂秩序相矛盾等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策略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课而不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本着“看热闹”的心理,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有的科学课堂虽然气氛活跃但是秩序失调,教师没有发挥有效的课堂管理作用。对此,小学科学课堂需要创新教学策略,改变教学现状。
一、巧妙利用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上课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想要他们耐心、认真地听课,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他们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好奇心强的心理以及科学课程趣味性强、教学材料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身边的动物”这一单元时,笔者选用了“金鱼”这一内容,提前准备几种漂亮的金鱼,有黑龙睛、红顶虎头、红珍珠和水泡眼。课堂上,笔者刚把鱼缸拿出来,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了,想近距离观看这些金鱼。于是笔者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来观赏。学生对着小金鱼招手说话,轻轻敲打鱼缸想要和鱼儿们玩耍,对这些漂亮的金鱼十分着迷。观赏之后笔者逐一向学生介绍了它们的名字,学生马上对这些形状各异、名字也十分有趣的金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后,笔者导入了“金鱼”这堂新课。“材料的选择”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材料,研究它们的特性并试着分类。笔者增加了“砖和陶瓷”这一教学内容,先给学生展示了常见的几种砖:粘土砖、灰砂砖和粉煤砖,把这些砖传给学生观察,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大家展示一些陶瓷图片,如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等。看到这些质地不同的砖块和绚丽多彩的陶瓷,学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有了学习兴趣,很快就完成了新课的导入。科学课堂中有许多教学材料可以通过实物或多媒体进行展示,以这样的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十分有效的。
二、鼓励自主探究,强调态度严谨
科学课堂研究的不仅是前人的科学成果,更是科学结论的得出过程,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中的实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实验探究以教师演示的形式进行,学生很容易产生“看热闹”的心理,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很难进行深入思考;还有的学生集中不了注意力,找不到教学重点。因此,笔者认为实验探究最好是由教师演示后,将学生分成小组亲自做实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同时强调对待实验、科学的严谨态度。课堂中,笔者先重点讲解了做实验的必要步骤: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其次要设计实验,然后是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得出结论。比如“磁铁”这一内容,学生了解了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之后,对磁铁能否隔着其他物体吸引铁产生了质疑,于是笔者让学生动手做“磁铁隔物吸铁”的小实验,结合教师之前讲的内容,学生开始动手,有的写实验目的,有的设计实验步骤,还有的准备好纸和笔等待记录实验结果,然后互相配合进行实验。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试着分别让磁铁隔着纸片、布条、木片、塑料和橡皮等物体吸引铁块,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最后得出了“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结论。自主探究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促进知识内化,而必要的实验记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处理好课堂气氛与课堂秩序之间的矛盾
小学科学课堂利用情景教学和实验探究的方法,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但是,也给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随着课堂气氛的活跃,课堂秩序也乱成了一锅粥。处理好课堂气氛与课堂秩序之间的矛盾,是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重点内容。笔者在安排学生结成小组自行实验探究的时候,不停地在教室内走动,留心观察每个小组的状态,如果出现打闹、聊天等和实验无关的行为,会及时制止他们;各司其职、认真做实验的小组,笔者也会待实验结束后表扬他们。科学课堂上,部分学生做完实验后会变得很兴奋,控制不住情绪,或者跟周围的同学总有说不完的话,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笔者会以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学生先保持安静,再把他们的思路拉回到课堂上,进行后面的教学,这样就可以保证整堂课的秩序不会太乱,即使秩序暂时乱了,也可以很快调整过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处理好课堂气氛与课堂秩序之间的矛盾,不仅可以确保教学内容顺利进行,还可以避免学生分散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总之,创新科学课堂教学策略还有很多其他方式,等待教师耐心钻研。笔者相信,只要教师勇于尝试,经常总结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本英.小学课下教学评价的新理念[J].新课程(小学版),2007(7).
[2]尹晓.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袁亦文 单位:江门市陈白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