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初探(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初探(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初探(4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高效教学策略

【摘要】科学素养是近几年内在教育领域最为热门的词汇,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过多关注,从侧面也就促使了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己任的科学学科的健康发展。而在这种关注度下,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是否能够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也就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一个教育课题。本文将对笔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进行介绍。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尝试

高效课堂被称作“效益最优化”的课堂,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就是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全面的科学教育,即在保证小学生能够获得比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更多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与提高他们探究科学的能力,更可以让他们逐渐喜欢上科学教育,进而主动从事科学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探究性、科学创造性等多种能力,使他们明确认识到科学的价值与意义。下面,笔者从教师在备课中充分分析学情、以小组探究关注全体学生、以评价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三个层面,讨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方法。

一、在备课中充分分析学情

在传统的备课活动中,大多数的科学教师只关注某一单元的科学教学任务及如何增加一节课的信息容量,很少有教师会思考这些教学内容与方法是否有利于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教师都开始使用多媒体、PPT来展开科学教学,而许多教师由于有现成的教学课件,所以选择不备课直接套用,让小学生们越来越不喜欢学科学。可想而知,这种无法让小学生产生科学探究欲望的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高效的。那么,在小学科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在备课中充分分析学情,了解现在的小学生的兴趣所在,分析哪些内容能够引起其学习欲望,哪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其主动学科学,为科学课堂教学的高效进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形形色色的动物”这一课中,备课中,我认真分析了本班学情,为更具体的了解小学生们对动物的认识程度,还专门派发了一份“识动物调查报告”。通过这份调查报告,我发现,小学生们能够直接指认出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比如小狗、小猫、小鸡等,也有一些小学生参观过动物园,见过猴子、大象、长颈鹿等,小学生们认识动物种类存在差异。而大多数小学生不了解不同的小动物之间有着哪些相似的特征,更不懂得区分动物种类。因此,在备课环节,我便将本课的探究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区分动物种类,并通过分析动物特征总结出六类动物的特征。而经由小学生自行总结出动物种类的教学活动,还可以使小学生初步树立分类思想,提高他们的分析、总结能力。

二、以小组探究关注全体学生

高效课堂之所以备受各界人士关注就是因为这种课堂教学除了关注科学优等生外,还十分关注中等生、后进生,并认为教师不应按照分数将小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而是应该关注每一个小学生的优点与潜能所在,充分发挥每个小学生的智能优势,使得每个小学生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感,在科学探究中变得越来越自信。针对我国小学教育基本上呈现的“大班额”特点,教师要想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在科学领域获得发展,就应该合理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参与科学活动。在“怎样加快溶解”这一课中,我将4个小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展开学生小组科学实验。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都有各自的智能特点,有的擅长观察与记录,有的善于调控整个小组的实验节奏,有的善于设计与提出创建,有的擅于总结分析,这便于小组成员之间实现高效分工合作。分好组后,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请问如何才能加快肥皂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每个学生都要在小组内讨论。有的认为,将肥皂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可加快溶解速度;有的认为,不停地搅拌水,可加快溶解速度;有的认为,一直给水加热,可加快溶解速度等等。每个小学生提出的建议都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落实自身的设想。之后,小组内要专门指派一个学生分别记录每个实现现象与数据,为最终的实验结论提供依据。同时,当小组得出结论后,还需指派一位“发言人”,简明扼要地表述本小组的实验过程与结论,在全班分享。这种科学实验能够让尽可能多的小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促使高效课堂的实现。

三、以评价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每一个小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美,教师对他们所做出的鼓励性评价会让他们产生更深层、更持久的学习兴趣。而评价本应贯穿在每一轮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必然也会伴随着多种多样的教学评价行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与全面性,发挥评价的激励、肯定作用,避免挫伤小学生的自信心。在评价小学生的时候,我除了会依据科学考试成绩来评估小学生在某个时期的科学学习成果之外,还会专门根据“成长记录袋”中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的记录来判断小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是否真正得以提高。就比如我们班有一个男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兴趣也十分广泛,不仅积极参与每一轮的科学实验活动,还十分善于在课下利用一些生活废旧物资来展开科学实验。这个学生也会常常提出一些十分新奇的问题,并且善于钻研。但是,这个小学生却并不善于记忆,在科学考试中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考试成绩较差并不代表这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较低,相反,我认为这个小学生所具有的勇于钻研、对科学充满好奇与求知欲,且善于利用生活物资、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表现更代表了他的科学素养水平较高。因此,在评价这个小学生的时候,我对这个小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给予了较高的赞扬,同时还会帮助他分析自己在考试中失败的原因,帮助他扬长避短,希望他越来越喜欢学科学。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小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小学生的发展,让小学生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与方法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小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徐志青.浅谈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3(1).

[2]尹梦东.浅谈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常见策略[J].学周刊,2017.

作者:刘春香 单位:长沙县东业晨曦小学

第二篇: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能力的主要途径,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是新世纪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当今社会,科学是一门拓展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课程。小学科学教育是学生接触科学奥秘的开始阶段,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还存在一些弊病,存在教学形式僵化、课堂气氛枯燥等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国内的中小学校都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如何在教学中把学生的科学基础打好,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是值得广大小学教师深入探讨的课题。知识虽然是固定的,但教学方式是灵活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教师要善于设计课堂,在教学中发挥自己和学生的潜力,尤其是,教师要在科学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迫切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本文就新课改下小学科学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在任何时候学生的安全问题都应该放在首位,只有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教学才有意义。尤其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实践活动难免要接触一些有危险性的东西,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科学课上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一些具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如硫酸、氢氧化钠)和有毒化学物品(如汞等重金属),教师应确保学生能够分辨危险品标识并提醒学生谨慎使用化学药品,不得私自将实验用品带离实验室。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使用情况,出现意外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学生的安全。(2)用电安全。教师要教育学生小心使用电器,正确插拔插头,湿手不要触摸带电物品,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3)课外实践活动的安全。有些课外实践活动也有些危险,如小学六年级的实践活动“考察家乡水资源”,教师要强调尽量少去水深的池塘、水库、河流等危险区域,若确实需要,最好在有成年人保护的情况下谨慎操作。

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难免会带有教师的主观因素,这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甚至有时候,教师的主观意愿太强会伤害学生的自由发挥。教学的较高境界,不是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而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比如说,水在沸腾时会快速转化为水蒸气,同时释放出极大的能量。那么这个过程是不是可逆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可以。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笔者曾经在课前要求学生讲讲自己对“水是怎么凝结成冰”和“水是怎么变成水蒸气”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有学生用热胀冷缩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冷的时候水分子缩成一团就变成了固态,受热膨胀散开后就成了气态。还有学生补充说:水分子遇冷会放热并液化,这个过程就是气化的逆向反应。这些想法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却是比较合理的,所以笔者首先肯定了它们合理的地方,然后抛出正确的思路让学生继续思考。在这样的激励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都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科学教学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智慧化、数字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多媒体技术多样的手段和生动的表现形式,非常适应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奇心强的心理特性,对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如果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会令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只有在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举例来说,阳光是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东西,而当它照射在不同的表面或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就会发生有趣的反射、折射和漫反射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教学PPT,通过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比如,在讲到“光的折射”时可以顺势让学生联想戴着泳镜在水下游泳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太阳消失在地平线但依然能看到晚霞的现象;当讲到“光的反射”时,可以用穿衣镜和平静的水面作为例子;而“漫反射”其实是光在粗糙表面上的反射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学到的关于反射的知识来进行思考和探究,再以PPT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些都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做到的。综上所述,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手段,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去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课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学会用智慧设计探究,用兴趣引领学习,用灵性升华教学。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关于新课改下小学科学的教学策略这一课题,还有待广大小学教师做更加深入的探讨。

作者:苏红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第三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的开展策略

摘要:小学科学中的大部分科学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据初步统计,小学科学学科中,学生实验课时占了总课时的半数以上。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关键词:试验;设计;操作;动手

目前农村小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城乡差距大,科学素养尤其是实验能力普遍低下。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农村小学的在职科学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我们呼吁给予科学教育足够的重视的同时,我们更必须明白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责任,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努力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笔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通俗地说,就是明确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学生实验分成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如《物体都能导电吗》一课,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推出一些金属有导电的作用,但木头不导电等,就需要实验去验证。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类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的称为:证明……。另一类是探究性实验,这类实验是整个科学学科学生实验中的主要部分,如《摩擦力的秘密》、《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类实验的实验目的可以说成:研究……,明确实验目的以后,学生会在以下的操作中明确指向,积极去探究科学道理。

二、实验时,严格“操作过程”

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操作的把握程度。喜欢动手做是学生的特点,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驱使下盲目乱动,一动手就忘了纪律,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或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使实验失败,这就需要明确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执行。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运用各种办法明确操作过程。一是独立设计补充式。有的学生实验较简单,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其余学生讨论补充,如《研究磁铁》中磁铁有指示南北的作用等。二是学生操作补充式。在实验时,我们也可以请其中的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余观看,再讨论应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印象深刻,等全体进行实验时不会犯与之相同的错误。三是教师演示提示式。部分学生实验,其中的某一步较重要,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那么就要求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注意,甚至要示范讲解来演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搭起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如“空气压力实验”,教师示范的时候要讲明:杯中的水要满,中间不应该有空气隔在里面,要按住慢慢倒过来再放手。

三、实验中,全面“观察现象”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是,学生的特性又决定了他们不知如何去发现、研究、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在学生实验进行过程中,我总是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看,眼是最重要的观察器官,如果不用眼仔细看,实验中真的会“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少的变化。如《沸腾》一课,学生能在老师提醒下用眼观察到沸腾全过程的变化:底部聚集较小水泡→水泡变多变大不断上升→水上下翻滚→试管口出现水气。二是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手、耳、鼻、舌也是人体重要的观察器官,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如果在学生实验中动用这五个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那么,学生就尝到了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反复强化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会大大提高。这样,学习兴趣促进能力提高,能力提高又促进兴趣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值得指出的是,在每个实验中观察也有所侧重,而且,并不是每个实验都要、都可以用这些器管去观察的。

四、实验后,引导“得出结论”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针对“现象→结论”推导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提出结论:一是结论明显要自达。有些实验,可以从现象中很容易分析结论,如前所讲验证性实验及一些诸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都导电吗”等实验,这类实验可以让学生独立考虑,自己得出结论。二是结论模糊要导达。有些实验,从现象中很难得出抽象的结论,要一步步按严密的逻辑思维去推论,这种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热空气性质实验”,学生观察到了塑料袋膨胀上升的现象,一时难以得出热空气性质,我是这样设计问题引导的:①袋子里原来有什么?②袋内装入冷空气后松手会怎样?③当袋内空气受热后,袋子变大说明什么?④现在袋内充满了热空气上升了,说明轻的东西应该是什么?通过这四问得出“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性质,教师这样的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老师铺设的台阶中一步步走上本不可及的成功。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学生实验教学中紧扣“实验目的→操作过程→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四个要素,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并能积极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在科学学科中积极提高学生素质。

作者:巫金华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郭村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如今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许多教师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应试教育般的进行科学教学,甚至有些小学教师将科学课挪用上语文、数学之类的课程。等等问题出现在了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中,本文将针对小学科学的教学,浅述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一、引言

在小学的教学学习过程中,科学课是小学生认识科学、接触科学的起源。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在对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好奇与热爱,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然而,现今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些许问题,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二、现今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性低

在现今的小学科学教学,为了减少教学成本,有许多学校的科学教师都由班主任来担任。教师的个人对于科学方面的专业性过低,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科学概念的涵义完完全全的向学生进行阐述,使得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对于概念一知半解,不能完全理解,甚至一点都理解不了,且科学教师大部分是中专师范类学校毕业,教师知识积累不足,而科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较广,大部分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胜任科学教学。

2.应试教育的影响

现今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因大多教师都局限在应试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与其认真去教好学生,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还不如给学生原题教学,使其在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这样既省力,也使得自己的教学成绩更加优秀。虽然这种方式能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使得学生和家长都高兴,但实际上,对于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却聊胜于无。这种应试教育的做法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现今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科学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大部分教师的重视,对科学课程存在偏见,认为科学课程的学习可有可无。如今有许多学校虽然将小学科学排进了教学的课表中,但随着教学的过程中,出现语文、数学或是其他课程教师侵占科学课的现象。教师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理由将科学课转变成自己的课程,课程的设置成了虚设,没有真正落实在教学中。

3.专职教师的缺乏

我县科学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大,导致科学教学缺乏连续性,往往科学教学只停留在课本教学,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教师的大量欠缺,使得教学变得不稳定,甚至出现一学年换一位科学教师来进行教学,教学缺乏研究,课堂没有学科活力,导致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也大大降低,对于科学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地下降。

三、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上面文中讲述了科学教学过程中,简述了科学教师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从而缺乏专业性、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对科学教学重视度不够、其他学科教师侵占科学课程教学时间三方面的问题,下文将针对这三方面的问题提出些许建议和意见。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现今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仍然不够,仍然有着许多的学校出现着一位教师身居多职的现象,例如班主任在担任语文教师的同时,还是班里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同时还是体育老师等等现象,这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不利于课堂的有效学习。教师在身居多职时,由于事物过多,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思考不足,以致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而且教师对于其他专业水平不够,也不能够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学校应当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聘任有关科学课程的专业教师,有了科学课程的专业教师,因其对于科学教学的理解能力远高于其他教师对于科学教学的理解,因此,教师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2.重视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培训,要求教师不应该只关注考试,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而应当从教学生活中去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使得科学课程的教学能够落到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来,能够落实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的,转变教师的思想。教师应当将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学习与考试等同起来,甚至将对于学生的科学概念学习放在更高的高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花些心思,以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学习理解为主要目标进行教学,进而再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用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兴趣,只有学生提高对于科学课程的兴趣,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

3.重视科学课程教学

针对于其他科任教师占据科学课程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其所在的科目教学的现象,学校应当充分重视起来。科学课程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科学课程是小孩子接触科学,理解科学,懂得科学的源头,是一个孩子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科学理论。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等应当充分重视起科学课程的教学,不应当出现其他科目教师侵占科学课程的教学时间,甚至学校应当多多安排科学实验,或是科学实践,让学生在科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人类生活的美好,感受科学所带来的无限魅力,营造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科学概念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文中提到了教师专业性低、对于科学学科的重视度低以及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过深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些许建议。当然,在小学的科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迫切需要用方法去解决。当然,俗话说:“方法是死的,教学是活的”,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方法来解决目前的问题,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但是,只有当教师将方法进行实践,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地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述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浅议[J].交流平台,2011.

[2]刘振.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的课堂效率[S].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

作者:罗丽行 单位:连城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