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与美术学科整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小学科学学科需要在教学中有所突破,而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不失为一种好思路。科学的内在原理与美术美结合让科学变得更加绚丽,美术课的渗透让科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关键词:
小学科学;学科;美术;整合
事实上,小学科学方法之一的科学探究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方法。美术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像,以画笔和其他媒介表现客观对象的视觉特征和对象的内心感受。从教学这个角度看,两者存在共性或紧密联系之处。特别是,这种共性有必要让广大科学教师思考科学学科与美术学科整合的现实意义。
1科学学科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可行性
由科学与美术两学科的比较可以找出两者的共性有,其一,小学阶段科学与美术两学科同属于启蒙课程。在某种意义上,启蒙课程是通过一定内容与形式的课堂教学实现启蒙教育目的,即提供由基本概念、技能建构的教材内容结构,引导小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知识素养。其二,两学科都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设置原则。其三,两学科都是重在学习者的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和感知,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通过教学使其对世界多元文化树立尊重意识,认识人类社会的丰富性,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其四,两学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意义表述都包含两个层面内容: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二是引导学生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当今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破坏的严峻问题。此类内容往往是小学科学教材分量较重的部分,而美术教材却体现得不充分。因此,将两学科加以融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1~2]。
2科学的内在原理与美术美的结合,让科学变得更加绚丽
两学科在教材内容编排上都关注地球上的动植物、天气、岩石等生物与非生物构成的自然环境资源。当然,两学科探索的视角存在以下不同:在相近的自然领域课程中,美术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像,以画笔和其他媒介表现客观对象的视觉特征和对象的内心感受,从而认识人类生活的地球环境资源;而科学课教学重在通过对现象的理解和问题的提出,进行猜想、观察与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目的还是认识人类生活的环境资源世界。学科整合的前提是不同领域的学习内容要有共同或紧密联系之处,通过整合创设出综合课程,避免学习者面对过多科目内容,而是通过学习综合课程获得跨学科的共性内容,促进头脑中知识结构的迁移,有助于减轻学习负担。就自然资源领域而言,创设美术与科学综合性课程具有可行性。在科学课上,需要画图的环节很多。例如,为研究模型,就要画图;又如,设计机械、微生物研究等,也需要画图;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更可以借绘画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所以,科学课和美术课是密切联系的。从这个剖面看,只有把美育融进课堂,才能更好地探究科学,遨游与尝试科学世界的奥妙。
3美术课的渗透会让科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渗透美术,有助于使科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需要清新空气”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以调查和查资料了解当地空气是否受到污染,污染源在哪里,如何保护当地的环境。为讲好该课,笔者把美术融入课堂,让学生把空气的污染源画出来,诸如汽车尾气、垃圾、烟囱、灰尘、污染的小溪、电池、工厂、电磁波、吸烟、白色污染、树叶上的灰尘、雾等。当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画在课堂上展示时,其触目惊心的画面让科学课变得深刻而生动。又如,在讲如何保护环境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制作保护环境的标牌,如把植树、太阳能汽车画出来等,增加了科学的技术含量和视觉冲击力。而这样的科学课就是明证,因为它有效地体现了科学课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使美育教育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于科学教育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科学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乐在其中。笔者相信,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时,必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科学课和美术课融合所反映的是,弱化了学科界线或强化了表现手段,往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把学科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作者:邱玫 单位:南明区南路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