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科学的怀疑精神既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也是创新的起点。但是学生认为教师言行都是准则、真理,来不得半点怀疑。传统的喂养教学,让学生依靠教师的讲解去思考,好问的天性经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学生的科学怀疑精神找不到适宜萌发的土壤。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创造良好的生疑发问的气氛。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做实验前或试验后,经常要组织学生讨论,这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相信自己的观点,要鼓励学生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管正确与否,总是表扬他的勇气,对于答错的学生,耐心地听取他的想法,表扬他的想法中正确的地方。通过在平时的课堂中的每个细节,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充满自信,敢于尝试,成为万众创新、为国争光的一份子。
三、鼓励每个孩子动手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才会产生兴趣,印象才会更加深刻,所以在平时科学教学中为每个孩子创造动手探究的条件,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准备一份探究的材料,不能让小组中有的学生当记录员,有的当汇报员,当看客,这样就失去了一次动手探究的机会,久而久之,有些连看客都不愿意当了,而去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甚至吵闹起来,当然,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探究,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准备更多的实验器材来服务学生。
四、合理设计探究活动
电和磁不像其它实际可见的物质或现象,是非常抽象的,学生看不见,摸不着,要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建立概念,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则需要设计好探究活动,为自主探究搭建好平台。在规划准备这一节课时,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首先,让学生回忆四年级学的组装简单电路,试试小灯泡能否发亮,回忆电在电路中流过的路线,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相同,观察接通电流指南针有什么变化?断开电源后指南针有什么变化?这些知识于学生来说比较简便,大胆让学生自主实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作好知识的铺垫。
第二,探究:只有铁和磁铁才能影响指南针,为什么通电导线也影响了指南针呢?是不是电流产生了磁性呢?怎样才能有更明显的效果呢?为增大电流通过的量,我们去掉小灯泡,形成短路,但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实验结果效果明显,磁性变化增大。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发现通电导线周围有磁性。
第三、让学生尝试用通电线圈要靠近小磁针,观察小磁针有什么不同。讨论。导线圈数多了是否磁性越来越大了,把指南针放在线圈中间试一试,变换不同的位置:先放平,再垂直。指南针偏转的幅度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通电线图的磁性最大化是要多次实验才能完成的,学生组与组之间也会相互观摩、借鉴,这也给学生拓宽了探究阵地。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那么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好教师不会霸占这个舞台,而是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去想、去做,体会成功的喜悦。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首先看到了通电导线让指南针轻微摆动,随着电路的断开、连接……小磁针不停地摆动。而用了线圈作电路,变化就更加明显,随着线圈与指南针位置的变动,特别是当指南针与线圈互相垂直时,偏转角度最大,说明磁力越强,学生成功的喜悦,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教室里,喜在同学们的心坎上。可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时会担心,一旦放手,课堂会不可收拾。学生自己探究常常会偏离老师既定的方向,学生会花样百出。教师有了这份担心,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小步走,程式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不敢放手,就会带来探究活动沿着老师的思路,步步为营。甚至教师会细心地为他们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小问题,大大局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我们思考一下,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真的有利吗?其实小学生并不怕跌倒,他们的可塑性很强,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就像学步的小孩,刚放开手会一路跌跌撞撞,但是他们的步子会走得越来越稳,经验越来越多。教师只有懂得了放手,孩子们才会展现独立,张扬个性,才能培育出一代创新型人才,这正是祖国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邱建平 杨根林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