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实验设计
实践是自然科学的来源,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自然科学得到发展和提高。小学自然科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的丰富与多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爱好,使他们在学科学和用科学方面有更多的收获。科学与自然是分不开的,学生学好科学的首要条件是深入了解自然,而了解自然的前提是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如教学“四季星空”一节时,为克服本节课内容分散、知识点较抽象的困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四季星空,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观察:(1)观察的时间要固定;(2)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3)每天都要写观察日记;(4)绘画技能好的尽量每天画一幅简略的星空图。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而且对四季星空有了独特的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归纳,就能总结得出:星座在不同的季节里交替出现在天空中,唯一不动的是北极星,它一直停在原位,其他的星座都是围绕着北极星逆时针转动,一年才能转一圈。这些星空变化规律由学生记忆就会更牢固,体会也更深刻。
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只有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头昏脑涨地背。这种教学方式与时代的要求不符,无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因此,我们要遵循教学改革要求,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与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聪明的大脑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最终得出结论。据科学数据研究表明,一般儿童注意持续时间为:三四岁10分钟左右;五六岁15分钟左右;七至十岁20分钟左右;十至十二岁2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这20分钟左右的时间,向20分钟要效率。并且,小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是特别明确,他们多数是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认识世界也是如此,他们只能对世界进行浅析的感知,无法对事物的内在本质有牢固的掌握。因此,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少些无意识的动作,多些有意识的活动。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太发达,因此,他们要对事物进行直接观察,并且获得知识多是通过直观的印象。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比较快速,也具备一些基本的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结论。获得结论还不算完,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实验的形式对结论进行验证。如教学“水的浮力”这一章节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自己从家里拿来的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实验材料都按照质地或大小进行区分,将它们分别放入水中,然后观察它们在水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有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笔者让学生用手指将其向下按压,此时,学生感受到水中的浮力,这种感受是直接且直观的,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得到,获得结论也就变得更简单、轻松。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那么,那些沉下去的物体呢?它们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吗?笔者把这个问题当做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实验,并在第二天上交实验报告。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五花八门,他们采取的方法很多,大多是减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面积等,最终都能获得结论。
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与本地自然条件相结合
自然课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联系,我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都为我们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设计科学实验时,笔者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对本地的自然资源多加利用,采取一些丰富多彩的形式,让自然科学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容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山飞的,还是地上爬的都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教学的实践过程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及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有待教师进一步地探索研究。
作者:赵秀娟 单位:卢龙县潘庄镇富申庄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思考
一、建设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的必要性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笔者发现探究活动尚有不足之处,甚至有些活动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开展,极大地阻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是探究内容,顾此失彼。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尽管教材考虑了诸多因素,但仍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二是探究时间,捉襟见肘。
有些研究活动时间跨度长,课堂时间根本不够。同时,时间因素也束缚了师生的手脚,造成难以深入指导和难以深入探究。
三是探究生成,虎头蛇尾。
在探究过程中,对于学生有新意的生成性疑惑,往往受探究条件或时间的限制,教师只能口头肯定与引导,往往缺少后续的探究行为。笔者认为,实施开放性探究实验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如建设开放性探究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也可以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建设与应用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的措施
1.建设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的措施。
(1)布置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
①设置多种功能橱柜。
实验工具橱。用于存放学生做实验用的工具(含实验材料,工具是学生自制的实验工具)。实验工具橱既可置于学生实验台下,也可另行设置,高度须符合小学生的身高。实验材料橱。按班级或实验小组设置,主要放置学生搜集的实验材料。探究成果展示橱。主要用于展示学生的科学探究成果。
②设置科学实验工作台。
生物工作台。主要用于小学生的生物实验。生活科学工作台。主要用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探究实验。奇思妙想工作台。主要用于小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
③建设信息技术平台。
该平台以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常规实验仪器相整合为指导,使其具有科学探究功能,构建了自主探究的实验环境,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
(2)配备开放性实验室器材。
①对原有器材进行改造和重组。
为使科学探究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有必要对各种仪器进行重组和改进。
②鼓励师生自制教具,丰富实验资源。
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自制教具,以丰富实验资源。
③利用网络,开发虚拟实验室。
学校应建设虚拟实验室,以实现实验过程的高仿真效果,即将音像、文字等媒介结合起来,以便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实验内容。
2.应用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的措施。
(1)开展多样的开放活动。
①课本延伸活动。
该活动体现在教师所拟定的项目必须与教材的知识相结合,但又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提高。这一开放活动有利于提升和扩展学生的课堂知识,并开阔其视野。
②自选项目活动。
该活动的内容主要由教师拟定,一般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如制作植物标本、制作肥皂等。
③科技实践活动。
该活动一般依托学校科技节开展相关事宜,主要面向有较强实验技能的学生。如教师可吸收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并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成果及撰写小论文。
④科技创新活动。
该活动由学生自行拟定创新项目或课题,选择可行性的研究项目或课题进行研究。同时,还联系相应的指导教师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课题等研究活动。
(2)制定规范的开放程序。
①宣传有度。
该环节要求每月将开设的开放实验项目以公告形式公布,包括活动内容、活动对象、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规则等内容。
②报名流程。
根据实验室开放活动的不同,报名流程分为:对于课本延伸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报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对于自选项目活动,则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对于科技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则先由学生自主报名,再由教师审定后予以公布,学生可在公布一周内申请开展活动。所有报名须经任课教师同意后才算成功。
③开展有章。
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活动项目,但应依序进行。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时参加实验;若不能参加,则必须说明理由。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损坏仪器设备者须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活动的负责人为科学教师,并根据内容和年级由多位教师轮流负责。
④评价有力。
发荣誉卡。对实验成功者或表现较好的学生可发放荣誉卡;还可将荣誉卡和科学制作相结合,即当集齐一定数量时可提高学生的科学制作等级。对作品打分并加以展示。根据学生作品的质量评出等级,发放奖状,并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在实验室或大厅之中。选拔参赛人员。选拔表现优秀的学生并加以培养,以便让其参加市、县科技节活动。一言以蔽之,建设小学科学开放性探究实验室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科学实验室,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探究氛围。
作者:沈晓峰 单位: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案例研究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1.提高学生提出假设的准确性
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演示弹簧实验,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对这个实验进行相关的假设。要想提高学生假设的准确性,就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弹簧拉伸到回弹的过程再重新演示一遍,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例如:为什么拉伸过后弹簧会回弹呢?就像橡皮筋那样,拉伸过后也会回弹到原来的状态。除了给予相应的提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弹簧的拉力。通过相应的分析后,学生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假设:在拉弹簧的时候,会使弹簧产生一个弹力,使放手后弹簧会回弹成原来的状态,如果我们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进行实验前,学生首先要设计实验。为了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进行假设后,学生就要根据自己的假设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为了确保学生设计实验的准确性,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要验证“我们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导:“我们应该如何展示我们拉弹簧的力呢?该如何测量呢?可不可以换成物品?如果可以,那么用物品替换弹簧有哪些优点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加强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的执行阶段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学生设计完实验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来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最后对学生所设计的实验进行适当地点评,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设计的实验。例如在验证“我们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的实验中,教师应该在旁边进行适当地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学生所设计的实验是用砝码来拉弹簧的,那么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在利用砝码做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不能用手触碰砝码,因为这样会对砝码造成侵蚀,从而影响砝码的重量,影响实验的精密性。教师在旁边给予一定的指导,但是不能主导整个实验,必须让学生作为实验的主导者,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地观察实验的变化。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重量的砝码拉弹簧,弹簧回弹的时间有什么不同?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加强学生观察的方向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识。
三、实验的总结阶段
1.得出结论
进行实验后,学生就要对实验的过程、实验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对实验的总结,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做完“我们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的验证实验后,学生就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数据中得出相应的结论。
2.归纳实验过程中的优缺点
实验后,学生还应该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行为做出检讨,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优缺点列举出来,为下一次的实验奠定基础。例如,学生发现自己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够细心,经常会忽略一些细小的环节,但是这些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完成实验的效率就大大地降低了。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就可以提出以下的解决办法:在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全部列出来,并且征求教师的意见,从而确保实验的顺利完成。
作者:刘昆 单位:江苏宿迁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