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上升到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创新人才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被列为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北京教育技术研究所的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应当抓住五个环节:⑴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⑵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⑶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⑷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⑸重视辩证思维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该为这五个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持。网络型课件与其他的课件一样,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探究中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从而为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提供基础。
1.网络型课件在科学探究中提供了大量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网络链接地址,由于各个网页设计者的目的不同,这样学生通过游览不同的网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这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得到充分体现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更为准确,这样又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基础。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要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像科学家一样探索,形成科学的态度.使学生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学习者,还是大自然奥秘的探险者。自然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为孩子开阔眼界提供丰富的源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为科学探究教学创设了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和良好的探索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教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一课时,教师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的山、水、动物、植物等美丽的画面,然后展示这些物体随着地球旋转的过程,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地球另一面的其他物体为什么掉不下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地球的奥秘,在这种教学形势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科学知识的欲塑。
二、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习空间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网站收集有关资料,使学生更大限度地进行科学探究。《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由于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我就把学生带进因特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从网络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怎样防治等,还可以了解到“温室效应”“臭氧层”“北极气候”“全球变暖和人类解放”“二次污染”等有关的内容,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学生学后受益匪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教师、教材、多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在21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人类的个体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三、总结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学会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学会共同合作,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
作者:陆芳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