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核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前置作业:实践探究的自主行为
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进化《第1课消失了的恐龙》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好奇心强,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对于恐龙这个话题他们并不陌生,且兴趣十足。因此,在授课之前,布置了一个“寻找恐龙足迹”的前置性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恐龙的相关资料,可以是图片、视频、书籍与相关报道等,并对材料进行汇总整理,作出一份汇报材料,总结材料可以辅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的积极性较高,但是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在探究之前,先进行小组讨论,推选出“探险小组长”,并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做好任务分配,使得每个人都有任务,每个人都肯参与。在这个前置探究活动中,学生对新授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新问题,为新授课程的开展保驾护航。值得注意的是,在前置作业的设计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新课的实际教学要求,从可行性角度出发,在学生能够自主实践、主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二、课堂作业:实践探究的当堂演练
课堂作业一般是以学生在课堂上刚刚学过或即将学习的知识而核心线索而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是对科学知识的进一步接近和探索,作业的设计更应当符合这个基本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第1课力在哪里》时,笔者考虑到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即熟悉又陌生,在生活中他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力的存在,但却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或形式表达出来。因此,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橡皮泥或者揉好的面粉、弹簧、海绵,在课堂活动时,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在这个课堂作业中,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自己准备好的道具,朝着不同的方向用力,记录物体形状的变化。通过当堂的小组实践探究,使得学生对于力这种抽象事物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使他们对“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化抽象为具体,让科学奥秘变得一目了然。笔者以为,当堂实践的作业形式能够强化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实验、实践动手平台。
三、课后作业:实践探究的升华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应当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方式,更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核心渠道。可见,科学探究必然贯穿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始末,应当时刻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展开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并让之成为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能力。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索宇宙《第3课看星座》这课时,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星座与奥秘无穷的星空,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古巴比伦、古雅典与罗巴关于星座的神话传说,营造神秘气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我们的星座”图,引导学生借助科学,正确地找到一些有代表性的星星或星座,以此为基础建立属于小组的星座图,并依靠神话传说,对本小组的星座图作出讲解。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将神话传说与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神话渲染星座的神秘色彩,激发学生探究与实践的好奇心,以科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学生用科学技术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去挖掘星座的内在美,让孩子们在课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掌握观测星座的科学技巧。总之,小学科学不是知识性教育的学科,更不是单纯指向技能操练的领域,它是引领学生学会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科学的实践性探究课程,它的作业设计比其课堂教学更加重要,因为学生只有在作业中切身参与科学的实践和探究,才能了解科学的奥秘,才能取得非凡的学习成就。
作者:陆颖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