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的能力培养重要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教学的能力培养重要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科学教学的能力培养重要性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对材料进行观察。第二,对学生进行观察进程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内容、了解观察步骤、掌握观察方法,知道观察的重点是什么,观察中采用哪种方法等。第三,适时引导,提高学生观察的效果。观察不仅仅是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观察时要目的明确,有的放矢,要带着疑问去观察,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上来同时引发深思。例如在讲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时,教师要先进行分组,再准备好实验材料并进行发放:每组两个杯子、筷子1根、红糖两包、矿泉水1瓶、热水、水果糖、溶解快慢记录表等,保证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观看肥皂溶解的对比实验中,指导学生通过物质溶解来掌握对比观察的实验方法,教授学生方法就是授之以渔。在观察水的温度越高越能加快红糖的溶解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让其明白观察的重点在水温的变化上,看水温的变化能不能使红糖的溶解更快。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打好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早以前我国的学者就注意到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科学》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最适宜在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实践者。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多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空间和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读文本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观点的机会让给学生,更要把做实验的过程放给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同时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发挥合作的优势,让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分工合作去动手实践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天气日历”时,教师完全可以权力下放以充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说、自己做。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找组员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然后使用这些天气符号把之前记录的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记录资料变成符号化记录,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在制作中可以小组分工合作,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标注好每次记录的日期。最后,天气日历以每个小组一个天气日历的形式当成作业上交,从而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播,更应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能力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做到创新,为创新准备好沃土呢?笔者以为首先要学好基础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前提。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对最基本的知识不了解何谈创新。其次,教师要多给学生讲解一些科学家及小学生们创造发明小故事,用励志的故事激励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做。第三,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联想,勇敢讲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培养他们创新的勇气与精神。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是为生活服务的,平常的生活中藏有发明创造的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身边的事物,从看看怎么样,到想想为什么,然后追加一步如果那样的话,又会怎么样,多想一步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景象。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能力的培养置于首位,那些只带着学生读读背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研究做好最充分的铺垫。

作者:吴青春 单位:吉林省长岭县流水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