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科学教课的可行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科学教课的可行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科学教课的可行性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影响分析

1.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敏感时期,很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感。科学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选用恰当的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进行教学,播放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图片或者视频,再配上适当的音乐,刺激小学生的各个器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在上青岛版“地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最新的关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有种亲自体验地震的感觉,直观看到地震时房屋倒塌、树木被连根拔起等画面,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一定有很多想法,或许是担忧的,或许是震惊的,或者是难过的。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直接问学生是否知道地震产生的原因。

这样就自然切入新课,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地震和地壳运动的相关联性。在这里要强调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所选用的视频资料不能播放血腥的场面,以免过度冲击小学生的心灵和感情堤坝。此外,教师在教完地震时,还可以增加如何在地震中逃生的常识性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果单凭教师语言描述地震,是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这样的课堂就达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程重在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学会分析问题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来讲,多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比如在教“果实是怎样形成的”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播放一些水蜜桃的图片,然后顺势问学生:你们知道水蜜桃是怎么样形成的吗?继续播放一些水蜜桃形成的动画,介绍关于果实形成的相关知识,以及雌蕊和雄蕊的构造,蜜蜂如何送花粉等一系列水蜜桃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对水蜜桃形成的过程难免有疑惑的地方,此时教师只需点拨,让学生主动思考,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直观化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加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直观化,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比如在教“凝结”中的水变成水蒸气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水受热变成蒸汽的示范图,然后让学生观察水受热后变成小颗粒向上跑,紧跟着这一点提问小颗粒是什么,然后告2.4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信息技术手段能够通过全新的视频和鲜艳的图片,以及恰到好处的音响效果,促进有效课堂的实现,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是适应新课改下的科学课堂教学需求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该引起广大小学科学教师的注意。小学科学课实践性强,比起文科类的课程来说,比较枯燥,学生学习也没有兴趣。如果在科学课堂上,仅仅靠教师的讲授,学生首先不能完全理解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而且对教师讲的东西也不感兴趣。

例如,在上“植物的一生”这一课时,如果单单给小学生讲解植物的一生是如何生长的,自然科学知识本来探索性就比较强,只靠教师的口授,对教师来说显然是非常吃力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无法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把这一课相关的重点知识做成Flash或者光盘,把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用鲜艳的画面播放出来,刺激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看到植物是怎么生长的,了解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让学生通过观看,在生活中尝试实验或者进行对自然知识的探究。新课改提倡课程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培养了较为浓厚兴趣,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多媒体刺激和影响学生敢于参与科学学习,并且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就一定能够学好科学,了解大自然的各类现象。

二、小结

总之,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突破重点,有效化解教学难点,优化科学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教学的健康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教师还必须更新自身的科学知识结构,提高多媒体运用水平,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作者:葛安贵 单位:平度市同和办事处庞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