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深度学习构建小学科学思维课堂的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运用深度学习理念构建小学科学思维课堂的必要性,指出在信息时代下构建高效课堂是发挥教师教书育人职能的有效体现。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和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两条构建策略,以期能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科学;思维课堂
有无数实例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小学生,在这种背景下,科学教师开始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力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从而促使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科学教师的想法是正确的,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导致学生在进行相关科学实验时,其思维只停留在“动手活动”的层面,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深度学习理念的应用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科学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在科学课堂上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构建深度学习课堂,以便能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提高。
一、运用深度学习理念构建小学科学思维课堂的必要性
在较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教学”的定位是“传递”,换言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传递知识的人,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然而,有许多实例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好,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很难保持高度的理解,这就导致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批评,而非共情;而学生由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始终没有得到发挥,所以对于科学学科内容的学习比较消极,即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一再鼓励学生,学生也时常因为课程枯燥而很难保持学习的兴趣。对于这种现象,有许多学者提出批判,认为“教学”并非是机械的“传递”,而是在体验方面的“创新”,否则在历史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学生成就超过教师的例子。然而,这种教学观念很难在实践中找到落实的途径与方式。反观“教学就是传递”这一教学理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学途径,并且有着相对扎实的影响,因此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可。“教学就是传递”的理念本身没有体现出教学活动的意义,在落实过程中,片面化了教师、学生的地位,弱化了知识的作用。之所以被长期应用,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知识的来源相对单一,即便有学者能看出这种教学理念存在的弊端,但也是少数人,其影响力是相对有限的。而且,在信息需要索取而非进行科学的选择的年代,教学上的“传递”或者是“传授”足以满足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因此有着实践的合法性基础。然而,当信息时代来临,知识来源的途径多种多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发布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将变得杂乱,如果没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那么很难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果将“教学”活动依然定位于“传递”,靠死记硬背等方式来获得表面的学习,又或者像当前许多科学教师都采取的方式一样,只注重探究的形式而没有探究精神与科学思维做辅助,那么是很难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作用的。试想,在通过搜索引擎就能找到自己所要信息的时代,如果科学课堂依然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那么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难道只是复述一下知识吗?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如果科学教师没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那么学生又怎么能分清楚信息的真假?怎能辨别是非?在信息时代,只需要搜索一下就能找到所要的信息,那么学生又何须发挥努力学习的精神去掌握科学课本上相对“枯燥”的知识?如果教学失去了原来的作用,没有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与实践技巧,那么学生长大以后又怎么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又怎么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长久的毅力?又怎么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成为一个综合型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教学必须做出改革。当前,人们要从“教学就是传递”的观念中走出来,重新认识教学的主要任务与职能,那就是开展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成果并将成果继承下去,以便能够促使社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思想、判断的精华,从而逐渐成为明辨是非、持有正确人生观、有担当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而这也是深度学习理念所倡导的,它要求教师在科学课堂上通过各种有效举措,夯实学生的科学基础,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逐渐融入到现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换言之,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记住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就好,而是要学生能够实现学习的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或者是生活中的难题。运用深度学习理念构建小学科学思维课堂,既是促进教师发挥教书育人职能的关键所在,又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维,从而成为优秀人才的科学举措,需要小学科学教师认真对待。对此,小学科学教师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在科学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落实深度学习理念,构建小学科学思维课堂。期间,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对此教师要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小学思维课堂得以有效的构建。
二、运用深度学习理念构建小学科学思维课堂的策略
(一)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拉近学生与科学知识的距离,促使学生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容易被学生接受。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还处于形象化阶段,因此对于科学学科中逻辑性相对较强,抽象性相对较强的知识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关注。如果能够将这些知识点换成他们比较熟悉的场景,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战胜畏难情绪,以积极的态度拥抱科学知识,这对于优化教学效果是比较有帮助的。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举措将教材中生硬的文字进行表述,转化成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以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调动全身的感官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最终形成扎实的知识基础。例如,在学习《形状改变了》一课时,学生初次接触这个概念,对此很是陌生,如果教师只顾讲述,那么多半会使学生产生“乏味”的感觉,这对于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是不利的。此时,教师不妨换一种教学方式。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轻轻按压等方式,来感受到自己脸部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会有什么东西在经过外力的施压以后会发生变化。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讨论,因为这个生活情景对于他们而言,比较常见也比较真实。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事物形状的改变与自己的用力的大小是有直接关系的。如果自己用力过小,其改变程度就小;如果自己用力过大,其改变程度就越大。对此,教师可以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此来促使学生意识到“力是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的”。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学习方式很是有趣,因此会具有积极的态度。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更多与力有关的知识。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都在科学课堂上,所以教学效果会是比较好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接收到新信息时,首先要做的不是像成人那样运用逻辑思维去推理,而是运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知识与生活化的体验将这些新内容合理化。当原来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信息,出现认知不平衡时,学生就会调动自身的潜能,通过思考分析等方式获取新信息,从而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在科学课堂上,教师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其实就是为学生同化新知识做辅助与支撑,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深入学习,达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形成的目标。
(二)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在深度学习方面,教师与学生是相互成就的。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如果没有好的教师在前面领路,那么阅历相对较少,理解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是很难开展深度学习的;同样,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应有的支持与鼓励,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质疑与深入思考。质疑是科学思维形成的基础,如果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全盘接受,而缺少应有的质疑,那么对于知识的学习就会是流于表面而缺乏深度的。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加深思考,以便学生能够探索到事情的本质,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例如,在学习《浮力》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对于漂浮与下沉的理解。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东西会沉入到水底,比如石头等;有些东西会漂浮到水面上,比如泡沫等。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回答,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期间,教师需要提供应有的指导与辅助,帮助学生理解“沉”与“浮”的概念。科学教师需要意识到,深度学习理念是要求他们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教学的知识点转化成教学的材料,引导学生去体会科学知识背后所包含的思想与情感,从而促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着积极人生态度的人才。而这也是构建小学科学思维课堂的根本所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深度学习理念构建小学科学思维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科学教师要积极探求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以便能够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潘笑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