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教研助力科学教师教材处理能力提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校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主要路径,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1]。常规的校本教研,以备课、上课和听课为主要手段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深化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校本教研也有新的要求。例如,学校应为教师增加全面解读教材的机会,促进教师跨学科、跨年段地分析教材,多角度解读教材,有效提升教师教材处理能力;“双减”背景下应开展更低成本的课堂研究,围绕课程进行研究,借助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更多、更佳的展示与交流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探索新的教学评价与修改方式,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提出了微课教研的设想,笔者所在小学的科学教研组(学科组)围绕微课实施主题教研,开展选择与分析教材、组织设计制作微课和评析修改微课等活动,以提升科学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能力,以及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
一、全面分析,合理选择——提升教材解读能力
合理选择,主要指结合微课的特点,对教材、教师与学生等进行分析并加以取舍。教研组根据不同的内容来针对性选择,帮助教师更全面、更清晰地理解教材,有效提升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由于微课的内容选择不受教学内容、时间与对象影响,因此给了教师跨学科、跨年段解读教材的机会,有利于更全面地提升教师教材解读能力。
(一)依据教材,选择微课制作内容
依据教材分析主要是从用教材教学的视角去思考微视频制作内容的选择问题。教师借助微课可以结合声音、图片、文字等信息,将内容讲解得更清楚。同时,微课又可以随意播放,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较大帮助。笔者从微课的特色出发,分析教材,选择了一些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和部分没有展开论述的知识来制作微课。1. 把握教材重难点,分析内容教师把握教材中每节课的重难点,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分析这些重难点,可以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同时针对一些很难教学或把握不好的内容,进行微课的制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梳理教材的重难点(见表 1)。2. 拓展教材内容,理解知识学生学习知识需要不断巩固,但由于课时安排和教材编排的原因,对于很多内容教材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科学原理最粗浅的部分,没有深入,难以满足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有些知识需要教师拓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笔者分析了教材中一些没有充分展开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充,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见表 2)。
(二)针对教师,选择微课制作内容
学科组从教师的薄弱点与兴趣点出发来分析教材,以提升教师教材处理能力。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包括理化生等各种知识,而很多科学教师毕业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院系,专精一门而对其他的内容不是非常了解,影响了教师教材处理能力的提升。因此从教师实际出发,针对教师的薄弱点与兴趣点来制作微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类问题。例如:对于教科版《科学》“宇宙”单元第五课“太阳系”的教学,科学教师对天文有浓厚的兴趣,经常参加杭州市天文学会的活动,也经常外出观星,其研究卓有成效。该教师就录制了有关太阳系的微课,用自己深厚的天文知识对教材进行更为详细和精准的讲解。这样不仅有效提升教师自身的教材分析能力,而且相当程度地帮助同组的教师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分析学生,选择微课制作内容
学科组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教材,基于学情来分析教材(见表 3),理清教材中学生学习的难点,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编排意图,提高教师解读教材能力[2]。对于教师来说,教材的逻辑起点与学生的现实起点是需要融合起来分析的。如果学生的现实起点远高于逻辑起点,那么在分析教材时,就要调整设计,增加难度,反之则需要放慢节奏。学科组从表 3 中发现,多数学生对于导线和电池的结构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认知,但是对于小灯泡的构造、小灯泡和电池中电流的流向存在错误的认知。通过前概念的检测,教师能够比较清晰地知道学生的学习难点所在,进而制作解剖小灯泡的微课和电路中电流流向的相关视频。同时,笔者从表 3 中发现,学生对于灯泡的发展过程有着浓厚兴趣,可以设计专项的微课来开阔学生视野。
二、挖掘特色,巧妙设计——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应根据微课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教研组在开展微课制作活动时,需要充分利用微课的特点来制作微课,有效提升教师的设计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在微课中融合更多素养。教师需要基于这些特点来分析材料、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处理材料、处理教学和处理学情的能力。
(一)坚持“短小”,设计材料内容
坚持“短小”处理材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材的简短和微课的简短。教材中许多内容比较简单,教师通过微课可以进行扩补,使内容变得更丰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微课的简短如何实现,教师要在短短 5 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设计并呈现好微课,这就需要教师精简优化,提升效果。
1. 适当发挥,优化设计
针对教材中展开不充分的内容、教学中不利展示与交流的内容,教师都可以借助微课来进行联合设计与教学[3]。教师借助微课来丰富课堂活动,不断从内容、深度和形式上追求设计上的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以“声音的高与低”为例来谈具体的策略。——扩内容。微视频 :利用手机“慢动作”(放慢 32 倍)拍摄乐器教师敲击长短相同、不同粗细钢管的振动情况的视频。设计意图:物体的粗细与声音高低有什么关系?教材只要求学生推测原因。笔者针对这个内容,开展微课设计,并结合微课的优势清晰地呈现,使学生感悟更加充分。——挖深度。微视频:利用手机“慢动作”(放慢 32 倍)拍摄敲击不同长度钢尺的振动情况的视频。设计意图:在探究钢尺振动与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关系这一活动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很难观察清楚,描述清楚。教师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分析问题。——变形式。微视频:一段乐器教师敲击铝片琴和吹奏口琴的视频。设计意图:教材建议教师现场用相同的力度演奏乐器,对于科学教师而言,这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笔者借助事先录播好的微课,改变材料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学生学习形式更加多元。
2. 精简材料,聚焦重点
根据微课制作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精简设计内容,提高设计效率,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达成目标。教师应不断精简设计,聚焦重难点,在目标、环节、语言等方面进行优化。例如,教师制作关于“月相变化的规律”的微课时就进行了恰当的精简。——减目标。动画:演示月相的产生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月相产生原因,精准达成目标,帮助其更高效学习。——简环节。动画:各种月相出现的时间、地点、名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将不同月相对应的不同日期对应起来,使课堂讲授环节简洁明了,为下文总结月相变化规律作铺垫。——破难点。动画:演示月亮、地球、太阳三者在宇宙中运行的轨迹。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很难总结。教师将难点放在月相变化的规律上,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直观看到三者之间的位置运转关系,使难点突破更精准。——精语言。图文及配音:月亮会“三十六变”?——月相变化的规律。设计意图:微课中的每句话都需要教师精心打磨。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教师借助微课用问题引入,不仅语言简洁,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效“融合”,创新教学形式
相较于常规课堂与课件,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需要融合更多元素。首先,微课是课堂教学一部分,它的设计与制作就需要融合在课堂中;其次,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有效利用动画、语言、图片等来呈现知识的本质与教学。这给教师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将多种元素和手段合理地融合运用,以提高教学设计的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例如:在“蚕的一生”的微课教学中,教师进行了融合创新。——融内容。微视频:蚕的一生。图文:蚕的一生。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介绍蚕卵、幼蚕、蚕茧、蚕蛾。微课“蚕的一生”将多种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大大助力了教学。——融方式。图文: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及蚕的寿命统计图。设计意图:蚕的生命周期有一定的规律,但每个阶段的时间并非固定不变。教师让学生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有助于学生高效达成目标。——融情感。微视频:蚕的一生和蚕丝的来源(拓展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微视频,感悟生命的神奇并体会“蚕的奉献精神”。
三、观摩比较,反思修改——提升教学反思能力
这里的二次修改能力指教师二次或多次修改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别人优秀的地方,来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科组开展微课观摩与修改活动,可以提升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在微课制作后期,不断组织教师修改与调整,以观摩视频作为主要的方式,通过纠错与对比微课,不断修改、完善。
(一)改变观摩对象,反思自己设计
微课制作完后,通常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暴露教师的教学设计问题。学科组内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可以较快发现问题,从而及时有效修改,促进教材处理能力发展。例如:在教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时,教师之间就进行了有效观摩、切磋。——自己观摩。观摩内容:重点关注本课中关于耳廓和鼓膜的两个模拟实验效果。观摩分析:通过对自己微课中模拟实验效果的观摩,反思自己在模拟实验中材料的运用还有哪些提升的空间;对没有进行模拟实验的耳朵结构进行的教学不够详细,效果不够理想,应加以改进。——集体观摩。观摩内容:关注学生是否理解耳朵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的关系,模拟实验效果是否到位、教师提问是否引领学生思维。观摩分析:通过此观摩首先确定,教师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耳朵各部分作用与结构相适应这是正确的。但是存在操作细节上的问题:除耳廓和鼓膜两个结构外,耳朵其余结构的讲解不够明晰和简洁,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需要更进一步细化;对于耳朵另外的结构可以用更简短的微课来加以说明,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二)创新观摩形式,掌握优化策略
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观摩微课,可以关注微课的亮点,也可以关注它的不足,通过不断学习、纠错和对比,提升自己教材处理能力。例如:“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教学中,教师对微课的观摩形式丰富多样。——学习观摩。操作方法:现场观摩赛课,听任课教师讲授“让小车运动起来”。观摩分析:本课作为起始课,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前概念的暴露,利用了多种方式让小车动起来,强化学生对“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以及力让小车运动起来。——对比观摩。操作方法:观摩旧教科版《科学》中内容基本相似的课“我们的小缆车”。观摩分析: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教师使用旧教材教学时,将重点放在“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这一结论的验证上,强化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同时强调学生对错误数据的判断和处理。——实践体验。操作方法:教学“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观摩分析:经过新旧教材经典课例的观摩后,笔者对本课进行了试教,在简化了学生实验设计的步骤之后,完整地呈现了“用各种不同的力让小车动起来”以及学生对简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借助微课开展教研活动,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创新学校教研新模式等都有积极意义。笔者后续会深入挖掘和反思,更好地开展常态化科学教研活动。
作者:朱荣伟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浦沿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