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学领域教学落差:问题和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小学科学领域教学落差:问题和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小学科学领域教学落差:问题和对策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可对应至中学的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但与中学学科教学的脱节状况存在已久。小学教师不知学生在中学将要学习什么,导致教学的深度不够;中学教师不知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会了什么,导致教学的重复。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小学学习走向初中学习,科学课程的衔接意义重大,而关于中小衔接,究竟该衔接什么、怎么衔接,成为小学科学教师近年来的困惑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中小衔接;科学;衔接点

在参与了中小学同课异构的听课和研讨后,多次的活动让我对中小科学课程的衔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获得了不少的启发。中小科学课程的衔接意义重大,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科学知识,帮助教师更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对中小学科学教学领域的落差及弥补做了以下思考。

1聚焦问题:中小学科学教学落差的表现

在多次的课堂观察及中小学教材分析后,我发现中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三大落差,分别是知识难度落差、能力要求落差和学习兴趣落差。

1.1知识难度落差

对比教材,能够发现在中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极大的知识难度落差。

1.1.1落差体现:专业词汇的出现,知识难度从了解走向理解以有关“遗传和性状”的知识点为例,小学科学有《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中学生物有《生物的遗传》一课,两个学段的科学知识目标对比见表1。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知道观察到的现象,而在中学便跨步到需要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涉及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在知识层面有了一个大步的跨越。

1.1.2溯源成因:基础知识不足,教学内容衔接不畅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在中小学科学领域学习过程中知识难度上的落差,主要来源于学生在基础知识不足或不牢固的情况下,去学习难度更高的知识。这其中有学生自身学习未达标的原因,也有中小学教师对彼此教学内容不够了解,导致中学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小学教师不知道学生需要学会哪些知识以便中学学习。

1.2能力要求落差

对比实验,能够发现在中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极大的能力要求落差。

1.2.1落差体现:抽象思维增多,能力要求从观察动手走向分析理解以有关“浮力大小”的知识点为例,为达成对应的科学知识教学目标(见表2),小学和中学的课堂活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从小学走入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从形象走向抽象,从认识走向理解,动手能力需要从提高走向掌握。在小学,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捏出能够浮起来的橡皮泥,仔细观察发现水位的变化,偏向感性形象,教学难度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低。而在初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使用科学方法测出排开水的体积,偏向理性抽象,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两相对比,在能力要求层面有了大的跨步。

1.2.2溯源成因:学习要求提高,教学活动难度较大通过分析,追根溯源能力落差的成因,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能力未到位,无法适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的探究活动。这其中有学生自身能力发展未达标的原因,需要中学教师多做帮扶,也有在小学阶段的探究活动的难度较弱,且教师的帮扶较多,学生能力锻炼未到位的原因。

1.3学习兴趣落差

在多次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课堂表现惹人注意。

1.3.1落差体现: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兴趣减少在小学课堂上,学生的投入度和积极性高,课堂活跃,在初中课堂上,学生活动参与度有所欠缺。如在小学课堂上,学生愿意观察发现,跟随教师引导进行体验探究,交流讨论积极。在初中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更多在聆听,以教师为主导,交流讨论少。

1.3.2溯源成因:教学模式转变突然,学习兴趣下降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落差,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年龄变化的性格特点,一方面来源于教学模式的反差转变,学生难以迅速适应从小学的快乐探究学习到中学的高强度理论学习。

2对策:建立衔接点弥补落差

面对现今中小科学教学中存在的落差,并非不可弥补的,如果能建立好知识、能力、兴趣的衔接点,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衔接中小学习,而这需要中小学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2.1转变观念,构建中小学衔接机制

因教学要求的不同,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不一致,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要弥补能力要求的落差,需要中小学教师能够有统一、和谐、递进的教学观念。

2.1.1构建平台,加强中小学教师沟通交流

虽然中小学科学教学的知识有着诸多重叠,但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却极少,小学教师不知道学生在中学将要学习什么,中学教师不知道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什么,导致了小学教学的深度不够,中学的教学针对性不强。因此为中小学教师构建一个平台,加强中小学教师之间关于科学教学的沟通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2.1.2优化教学考评机制

教师的教学受限于大的教学环境,若要教师能够真正根据学生的学情,组织教学难度,建立起中小学教学观念的衔接,离不开教学考评机制的优化。若能够协调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机制,确保小学的教学成果能达到中学所需,中学的教学考评能给予学生落差适应的时间,则两学段间的教师教学观念便能衔接更为紧密。

2.2建立知识体系衔接点,弥补知识难度落差

中小学的教学重难点差异性,广泛存在于中小学所有重叠的知识领域之中,因此要更好地衔接,教师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不同学段的教材,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具体、准确地把握衔接学段教材的重点,建立中小学科学知识体系的衔接点。

2.2.1研读教材,深入了解小初衔接内容

中小学教师需要对比钻研中小学教材,发现相邻学段的不同知识点,才能巧设教学环节、增加课外拓展,借助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处理教材,中学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环节唤醒学生的前认知,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中学学习前所需的知识。

2.2.2夯实基础,拓展延伸

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中,如果能储备充足的知识、能力准备,相信能更顺畅地进入中学学习状态,这就需要小学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抓紧课堂40分钟,做好基础教育,并通过课堂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在课后对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探究,做好拓展延伸工作。

2.3建立教学方法衔接点,弥补能力要求落差

在备课时我们常分析学情,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的变化有着不同,但事实上,个人的能力并非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提升,而是随着我们不断地学习锻炼而增长,学生能力是否能在初中达到处理学习难点的程度,取决于小学教师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以及中学教师对探究活动的难度把控。

2.3.1关注学生兴趣

在教学难度、强度较为宽松的小学时期,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锻炼学生,帮助其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初中初始阶段的科学教学设计中,应该先以活动、游戏教学为主,给予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建立一个缓冲器,同时也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建立兴趣衔接点。

2.3.2加强实验教学

以浮力这一知识点为例,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如果学生在小学时已充分掌握了其使用方法,那么无疑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在中学的学习中增添便利。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实验中,应该加强实验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锻炼其实验能力。

2.3.3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习偏向理性抽象,需要学生有更好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思维能力的衔接点,也无须教师在小学阶段设计复杂困难的实验,而是可以通过增多实验后的分析研讨时间,提升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处理能力,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分析难度,做到先扶后放。

3结语

纵观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总能在紧紧相邻的两个学段内,看到科学教学的断层,它体现在方方面面,有学生能力的断层,有教学方式的断层,有知识层面的断层……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跨学段教学,也不仅存在于科学课程,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教师在学生知识、能力、兴趣上建立起的衔接点,将会汇聚为衔接学生前后学习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

作者:张怡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