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浅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浅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浅论

摘要: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使得核心素养的落实工作有了更快的发展,教师也开始实现全面渗透。以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优化为着眼点,为自身的教学改革及探讨提供更多的思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变动比较明显,其中教学改革思路的分析是基础,这一点也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核心组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引言

作为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策略,科学实验教育意义非常显著。通过科学实验,学生的智力得到了有效地开发,并且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师需要主动利用科学实验这一有效的教学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在积极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科学实验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学对策的转变非常重要。教师需要了解新课改发展潮流的分析以及顺应要求,积极创新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明确具体的教学课题,确保对症下药。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阻碍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认为科学实验难度较高并且枯燥乏味。从微观角度上来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没有合理利用不同的生活素材,精心设计科学实验教学环节,忽略了新课程改革的贯彻及落实。无法设置形象生动的科学实验环节来指导学生,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印象比较浅显。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难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能动性也受到了挫伤及影响。其次,教师没有意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忽略了趣味化元素的融入。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频率相对偏低,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其中趣味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有的教师教学经验较少,忽略了学生自主发现、探讨以及创造的全过程。学生难以深入其境进行主动的感受以及体验,无法掌握科学实验的具体要求,难以自主完成整个科学实验探究的全过程。最后,教师没有主动拓展第二课堂。实验教学开展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无法确保学生真正的实现做中思、思中学。学生没有意识到科学实验方法改革的重要价值,难以全面把握科学实验的策略及技巧。

三、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巧用生活素材。在全面贯彻及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比较复杂。这一教学环节要求教师主动利用形象生动直观的科学实验现象,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科学知识。有的教师直接以抽象的科学实验知识为主,通过简单灌输的形式来让学生自由发挥,这一点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影响。对此,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科学实验,让学生主动观察科学实验现象,深入分析最终的实验结果。在主动参与时,学生个人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能够对最终的科学实验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及理解,确保最终的科学实验学习质量及效果。作为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科学实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容忽略。科学实验有益于学生的素养提升,另外,科学实验也是科学学科的教学出发点。教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参与是重点。学科实验所涉及的教学素材及要求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很多教师在开展这一教学活动时,非常容易碰到实验素材不足的问题。现有的实验设备难以满足教学实验的开展要求,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实验探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行设计,了解学生的实验需求和实验之后的具体收获。充分体现各种生活素材的巧妙运用要求,整个实验环节也变得非常的生动和有趣。比如在讲解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到哪里去了》时,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以量杯和量筒等实验设备为依据。教师则可以反其道而行,选择常见的矿泉水瓶,选择日常生活实际中比较常见的实验工具,明确生活化元素与实验素材之间的相关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高效完成科学实验探究任务。另外,学生的化学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开启。其中抽象的科学实验知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亲手操作科学实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自主观察科学实验的现象,切实体现科学实验教学效果。学生的自主组织和小组探究非常重要,教师需要以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为切入点,让学生主动了解抽象的科学实验知识。教材中有许多指定的科学实验仪器与设备,教师只需要进行灵活组合及分类归纳,深化学生对相关科学实验现象的认知及理解。很多学生能够在日常操作中主动感悟科学实验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个人对科学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认知也越来越深化,学习效果提升较快。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开展不同形式的科学探究性活动,制作与科学探究活动有关的实验素材。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提升个人对科学实验知识的理解效果。

(二)创设趣味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既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也是高效课堂以及情境教学的重点。教师需要立足于这一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情境创设和教学改革为依据,丰富实验教学指导方式。教师需要注重趣味化元素与情境创设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其中趣味情境的创设比较复杂,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问题情境是趣味情境创设的基础以及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基础。教师需要确保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在情境感知中产生更多的能动性。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学生已有的经验,其中学生闪光点的捕捉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为了彰显多样化教学评价工作对学生经验积累的指导作用,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自主发现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积累丰富的科学实验知识及学习经验。其中学生经验的积累和兴趣的激发非常重要,这一点要求教师根据知识创新和分析的全过程,了解学生的切身体会,关注学科教学的生活化体现。很多学生学习能动性较高,同时个人的核心素养逐步形成。比如在讲解探究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先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比较流行的歌曲。鼓励学生深入聆听,启发学生的思维,然后问学生歌名。很多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时进行主动的探究,教师可以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与声音相关的事物及现象呢?为什么会产生声音呢?这种一系列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掌握声音形成的原因。其中学生的大胆探索和主动质疑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多媒体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不同科学原理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制作比较简易的科学实验。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非常重要,但是难度相对偏高。在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生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能力。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真实性和重要价值。学生也能够在自主参与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探究性的学习意识。真正实现自主发现,主动讨论和个性化的创造。全身心的感受科学实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整体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较好。

(三)拓展第二课堂。从学科教学改革的理论层面上来看,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小学科学实验的活动的开展要求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主参与不同的实验操作环节,以此来更好地确保小学科学实验效果。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再以简单的“做中学”教学理念为依据,而是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充分体会科学实验方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堂中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因此课外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非常关键,教师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真正实现“做中思”和“做中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其中课外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难度较高,教师需要构建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相符合的家庭科学实验。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和自主设计中,逐步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探究意识。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灵活使用饮料瓶、小石子以及各种铁钉,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然后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测量仪表和装置,比如温度计。为学生的自主制作提供相应的素材,满足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学习需求。在主动参与中,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范围有了明显的拓宽。学生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根据个人需求,随时随地的开展及设计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比如学生可以利用家庭生活中的铁丝、剪刀、废旧报纸、体温表以及冰箱,完成不同形式的家庭小实验探究活动,这一点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废旧电池设计电池是否有电的检测实验,利用家中的白布和手电筒设计与光与影相关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这些都能够体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活动是提升学生科学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工具及途径,很多学生能够主动的利用这一载体,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了顺利达成新课标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教师需要巧用各类生活素材,以趣味情境的创设为着眼点,通过开拓第二课堂来更好的体现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性实验教学的特色及优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以实验教学为依据,充分利用各种生活素材,找准学科教学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拓展第二课堂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英红.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提升研究[J].新丝路,2020(1):1.

[2]李欢艳.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究[J].神州,2020(1):173.

作者:林冬红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城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