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率,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意义,然后论述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包括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入科学小实验,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结合地方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生活化情境;科学小实验
小学科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是中学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课程的基础,与中学课程紧密联系。《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和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主动学习、勤于动脑的好习惯[1]。
一、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意义
2018年1月19日国务院了《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仅是我国,许多教育强国如美国等都致力于发展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科学教育、培养人才最重要的途径是科学实施小学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大领域是中学很多课程的基础,无论是与课程标准还是与教材内容均存在诸多联系。对比小学科学与初高中生物,在课程标准方面,三者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创新思维等科学素养;强调面向每位学生,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倡导探究、实践学习等[2-3]。在教材内容方面,小学科学课程初步研究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变化及其后代的繁衍和生存,以“生命的延续”为例,该内容位于《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章[4],教材以图片、调查等简单、有趣的方式编排了“小鸟和小猫”“落地生根”“相似与差异”“克隆羊-多莉”四部分内容,语言风趣幽默,内容简单基础且与生活相结合。初中生物[5-6]主要介绍了植物、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简单解释了染色体、DNA、基因、性状等生物学概念。相对于小学科学内容学习有所难度,高中生物[7]则从遗传的细胞基础、分子基础、基本规律等方面解释“生命的延续”,知识微观抽象,不仅涉及生物学结构、概念,还涉及计算。小学科学课程是中学课程的基础,中学课程是小学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小学科学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物质世界、生命世界等有大体的认识,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科学实施小学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及能力,构建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自身生活,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过程。
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通览教材发现,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多以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为起点,且小学生对生活知识也较为敏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情境,将科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科学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四年级下册[8]“天气”一章教学中,教师可以“燕子低低飞,天下雨淋淋;蚂蚁搬家会下雨;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预示天气变化趋势的谚语及谚语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创设情境。在“有趣的变化———盐到哪里去了”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1g盐放入100ml水中,体积变化为什么可以忽略?夏天大量出汗后,干后的有色衣服上为什么会出现白色花纹?下雪后为什么要在路面上撒盐?可乐中倒入食盐会出现什么现象?”等与盐有关的生活问题设计情境。有效、生动的生活化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还可以提升其对科学的兴趣,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
(二)融入科学小实验,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无论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还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均提到了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尽可能多地保留令人兴奋的部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学科结构。而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综合性课程,学科性质与杜威的“从活动中学”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相契合,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中适时地引入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踊跃实践的好习惯,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以四年级下册教学为例,该主题为“变化的世界”,主要包括天气、物质的状态、生长与变化、有趣的变化、农业与技术五部分内容。通读教材发现,“天气”与“物质的状态”两节相互联系,教师可以整合该部分内容,以实验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演示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的实验,随后在水蒸气上放置一块玻璃板,将冰冻的冰袋置于玻璃板上,待玻璃板与冰袋等温后斜置于加热蒸发出来的小股蒸汽上方,来模拟雨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水循环观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于一些独立知识点教学教师也可以引入相关实验,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盐到哪里去了”,教师可以用小实验“可乐喷泉”(将适量盐迅速倒入刚开封的可乐中,由于盐析现象可乐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如喷泉一般从瓶口中涌出)为导入,提升学生兴趣,并以此为契机结合本节课中的相关知识解释实验原理。
(三)结合地方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融入简单明了的科学小实验外,还可以结合地方的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要求之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生物的概念,在进行该内容教学时,桂林市小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标本馆、雁山植物园等,用实物帮助学生建立植物、动物等概念。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要求学生掌握地球上存在水、岩石等物质这一概念。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许多溶洞,如七星岩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溶洞,介绍相关知识。同时,桂林以两江四湖闻名,在帮助学生形成“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优势带领高年级学生设计“周边水环境”探究方案并进行实地调查,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各学校和教师应加强重视,结合地区特色,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胡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5]朱正威,赵占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朱正威,赵占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7]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8]胡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贺晨旭 陆祖军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