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教学建设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现状,对小学开设的科学课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在教学中的思维影响,从而得出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在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上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教学

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研究科学课程的一个主要的阶段。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然而探究是实施科学课程的重要手段。在过去艰苦的教学过程不断实施下,为探究而探究的现象日渐明显,调查活动趋向于形式化,缺乏对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的思考。本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为出发点,经过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科学教学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论语中谈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学习必须学思结合,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若是把学习与思考分开,任何时候都会出现事倍功半。由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当今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思维。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对学生学习思维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也更加彻底,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将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1.培养思维能力应贯穿于科学教学过程中

什么是思维?通俗地讲,就是遇到问题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1]。思维在概念教学、教学情景和师生交流等教学过程的培养中占有重要位置[2],教师应该把小学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对一些常见现象和生活常识能理解,也有利于大脑的利用和开发,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近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秩序上都缺少创新。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更多的生活情境,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实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老师在教学时,应该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在某种程度上两者处于同一水平线,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老师和学生之间才能相互促进和合作,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的问题。教师主要在科学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运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的能力。而教师需要从学生兴趣出发,组织各种科学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这样师生之间相互联系,老师把班级、团体和个人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在课堂中学习。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主动去学习,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才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科学实验教学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可以与实验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教师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科学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索科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课外教学实践相结合,能更好地实施教学。例如,在“点亮小灯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巧妙地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和答案,利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灯泡游戏,在游戏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喜欢玩游戏,学生便会带着主动的行为去学习“点亮小灯泡”一课,在这一课的课堂练习环节便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运转能力,使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从而在学生自己亲自完成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1.提高提问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科学教学中的一部分。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需达到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进一步灵活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新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上能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和一些生活技巧。(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例如,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讲解“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一课时[3],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溶解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水溶解盐与油滴在水面上的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问同学们:“盐在哪里?”学生们回答完后,老师不必立即向学生们透露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做到引起学生思考的目的,要求他们仔细观察示范实验,对比分析两个实验现象有何不同之处。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而不一味的模仿教师。(2)教师现场指导,暗示学生问题,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向同学们暗示盐已经消失在水中,现在烧杯里似乎只剩下水;而油我们还能看到浮在水面上,现在烧杯里水有水和油两种物质。两个烧杯为何会有如此的现象?学生在自己做实验的过程中则会思考,再一次仔细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处。(3)教师分层提炼,解决存在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教师要抓住学生们被实验现象深深吸引的机会,请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讲解,各自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所说,进一步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们解释盐已经溶于水,并且盐完全溶于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盐和水混合在一起的,称为盐水,所以我们才看不到固体盐。而油却与之相反,不能与水互溶,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油汤,则是油漂浮在水面上。(4)总结反思,展开问题,解决思考;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向学生解释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如糖、白醋等。此外,在科学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头脑风暴,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解决学生不愿问、不敢问、不会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外,为了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信地提出问题,突破过去的思维禁锢,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

2.加强学生课外科学发明活动

在小学科学中,学生接触到的大部分科学知识都与生活有关,例如树和草、蜗牛、我们关心的天气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加强学生在课堂上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在课后为学生安排一个与课程有关的作业,这些作业需要手工制作,以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转身回家后完成作业。例如,在“制作指南针”中,指南针是由钢针、小磁铁、别针和细线制成的,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制作一个完整的指南针,当课堂即将结束时,让学生们在家里再做一个指南针。完成小制作后,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说明制作过程与方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在下一次课中,老师要及时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利用一些时间来纠正指南针的一些错误并加以解释,以便给学生一个好的反馈。这个建议是让学生证明他们所学的科学知识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和实践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间相互评价的环节,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到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三、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当今的时代已经不仅仅是数字化时代,更是一个信息化新时代,老师要注重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老师作为教育事业的先锋者,不能仅仅只学好专业知识,更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教育事业中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将此类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后,调动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些,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就非常有必要,则需提升教师信息化的应用意识,增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4]。学会利用信息化技术,其中,AR、VR等技术作为当今的技术前沿,老师应充分利用此技术于课堂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由一些简单的现象便会猜想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猜测各种情况为什么会发生,这一过程,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具有极大作用。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一章节中,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周围事物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对于神秘的宇宙,确没有真正的接触了解过,如果,在此章节学习中,老师运用AR技术,让学生置身于虚拟宇宙中,亲身体验,便会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兴趣。因此,老师在课堂中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会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尽管在基础科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这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和与学生的合作。在思维培养方式的方面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培养学生科学能力放在首位。此外,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并非局限于科学这一门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可采用同样的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学会各学科相互联系,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全面发展,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从小学做起。因此,在基础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要使学生能够锻炼思维,提高思维活动能力,激发创造力,使学生既能学习知识,又能学量的应用生活技能,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能够如鱼得水。在以后的学习路途中,拥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上也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开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小学科学.2018,(12):64.

[2]应宇庆.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J].小学科学.2018,(7):44-45.

[3]崔涛.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国期刊网.2017(297).

[4]陈芊.“互联网+”时代下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8):31.

作者:陈璐 刘公园 马丽英 苏贤英 杨?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