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小学生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生动的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水平,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一生都受益的财富。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动手能力
引言
新课改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通过科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切身体会,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的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给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无形中提高了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本文结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出针对性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阶段是学生生涯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天性天真浪漫,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第一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欲望,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科学实验课。科学实验作为一项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辅助和引导作用,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有所欠缺,所以老师要做好学生的实验助手,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增加学生的信心。采用启发式教学和疑问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自然科学用到生活当中,进行疑问场景教学,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很多学校的科学实验课程,将做实验变成了看实验、讲实验,整个实验过程都是由老师来完成,学生做的只是简单的围观,听老师讲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明显没有起到实验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效果,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改革对我国教学提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明确要求。作为任课老师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合理的安排学生操作完成科学实验,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多种视角去看待实验过程,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现象,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学会实验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单纯地看到实现的结果,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详细的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既加深了对实验的印象,又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及时做实验笔记的好习惯。这种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会实验过程寻找答案,大幅度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过程的指导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验教学的操作者。小学生成熟的学习方法,缺乏实践动手的能力,在他们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时,任课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协助和引导作用,通过启发式的问答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过程。学生在独立思考亲身体会动手实验的同时,加深了对实验过程的印象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在《混合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混合物的概念和形成。任课老师先让学生认知水、糖、洗衣粉、盐等实验材料,介绍这些材料的性质和在生活中用途,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材料进行混合实验,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发生的变化,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将实验课程前后的活动有效结合起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要注重结合实验课程的前后活动,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实验课前,安排学生参加实验的准备工作,亲自动手准备实验材料,使学生在实验前接触到实验材料,对实验材料提前有所认知,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学生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实验,为后期的实验操作做好准备。受到课时安排的限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间有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成为学习科学实验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应该重视科学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所以任课老师应该结合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打破填鸭式教学传统方式,设计互动性强注重实践的实验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现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君玲.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2017(6):60~61.
[2]罗吉伦.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7).
作者:洪晓露 单位: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