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创造思维特点与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十分必要。文章首先阐述小学科学创造思维的特点,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造思维;培养方法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知识时,往往都会被教学内容所吸引,这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基于有效教学实践,对小学科学创造思维的特点和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1.小学科学创造思维特点
学生的创造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培训中逐步形成与提升的,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过程是由认识事物表象到挖掘其潜在价值的认识过程,更是认识逐层深入的递进过程。因此,教师应当从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讨能力、思考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广博性、深刻性、变通性、跨越性,创造思维决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决定学生的创造水平。创造性思维训练,需要以了解创造思维的表现行为特点为基础。表现行为特点可概括为:①具有一定的技能及知识储备。这主要是指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够根据自己的好奇心及见解对课堂知识进行思考。同时能够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自身的疑问,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促进自我思考。通过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表现出较强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具备科学创造思维的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有序规划,提升技能、储备知识。②具有坚定的意志品质,较强的坚持性。具有科学创造思维能力的学生,敢于直面问题与挑战、为完成目标而努力、有勇气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坚定的学习信念、能坚持到底。③反应性良好,科学创造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能够敏捷的找到应对措施。④敏捷性良好,具有科学创造思维的学生,能够迅速判断周围发生的事、迅速做出结论,及时采取针对措施。⑤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丰富的词语表达思想。⑥能够善于面对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反应,科学创造思维要求学生可依据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积极处理棘手的难题。⑦科学创造思维要求学生对待事物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具有深刻性;能够大方地接受他人意见,正确认识、处理问题,具有灵活应对性;面对同一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具有一定的独创性。⑧科学创造思维应与学生的想象力相配合,要求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事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创造、联想和想象能力。
2.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勇于提出质疑,在沟通交流中获取答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质疑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通过研究获取答案,以质疑作为创造思维的基础。例如进行三年级植物单元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观察,辨别大树与周边事物的差异性,通过列举确定差别。随后教师及时提问“为什么树皮会开裂”等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分析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寻找问题答案,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并使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2)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内容,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收获、探索更多知识,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全面把握,了解学生的好奇心、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神奇的水”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及时提问、适时引导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看看水会不会沿着纸巾往上爬”等,部分学生对此问题产生质疑,此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机会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实验操作验证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造意识得到培养。(3)重视构建良好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小学阶段,教师可结合课程特点、学生兴趣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利用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情境,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思维能力。例如进行“热的传递”教学时,教师可充分结合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结合兴趣爱好创设针对性教学情境。“有没有哪位同学见过鱼不怕热?”“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种神奇的鱼,它们即使很热也可以继续游动。”对此,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此时教师可将活鱼放入烧瓶中,用酒精加热瓶颈。学生可以观察到,瓶颈部水沸腾,鱼仍跳跃、游动。教师可利用此类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推进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4)重视创新事物,促进学生探究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学习“热空气和冷空气”知识时,教师可通过设置“为什么孔明灯可以上天”等问题进行知识导入,学生积极参与回答的同时,教师把握时机继续提问:风车迎风吹可以转动,那有什么其他方法也可带动风车转动吗?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现象,激发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5)巧妙设置悬疑,推动学生主动探索。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设置悬疑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观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例如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观察“满气气球在衣服上摩擦的现象”总结实验现象,并对“无论何地气球都可被粘住,不会下落”进行验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探究问题原理、分析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不摩擦气球还能被粘在衣服上吗”的实验,通过设置悬疑、合理探究、合作练习等形式,激发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团队合作、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十分必要,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具有探索性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为此,教师应该提高认识,不断尝试有效的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贺沛怡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