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验开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验开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验开展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强,教师不仅需要带领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而且需要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创新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创新实验要抓住学生不解之处,要凸现实验现象,要拓展思维空间,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现象;思维;创新实验

笔者作为装备部门教研员,经常深入学校听课,指导学校及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开动脑筋创新实验,精心设计实验方案,提前收集实验材料,动手制作实验教具,如火如荼地开展实验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中以一种自觉的科学思维习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去面对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实验呢?

1创新实验要抓住不解之处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既要动手操作,还要动脑思考,面对学生遇到的许许多多问题,教师要适时点拨,耐心地引导他们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他们亲自去解决。特别是当学生按照正确的实验方法,依旧不能解除心中的疑惑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带领学生开发身边的实验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开展实验创新活动,这样,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慢慢地他们会形成一种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自觉行为,探究习惯就会慢慢养成,探究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例如,三年级“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这一实验,学生用铁质的茶叶盖隔在磁铁和回形针之间,发现磁铁隔着茶叶盖依旧可以吸铁。他们对实验结论产生了疑惑:明明磁铁隔着铁片也能吸铁,为什么结论又说“一些物体”仅仅指“非铁质的物体”呢?教师便抓住学生的这个疑惑点,引导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亲自动手改进实验器材,积极开展实验创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磁铁用木架悬挂起来,用棉线将回形针拴在木架下方的滚轴上,这样改进后原来需要三四个人动手,而现在用改进的实验教具只要一个人操作即可,操作更简便。通过转动滚轴,调整回形针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把摸不着、看不见的磁力变得直观形象。实验时,将纸片、布片、塑料片、铁片等物体在磁铁和回形针之间来回穿插,形象的演示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添加“虎口脱险”的游戏元素,让学生越“玩”越爱“玩”。尤其是当学生将铁片插入磁铁和回形针之间的空隙时,回形针掉了下来,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磁铁隔着铁片不能吸回形针”这一有趣的现象。运用改进后的实验教具,既能直观地演示“磁铁对铁质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又能清楚地说明磁铁隔着铁片吸铁的情况的复杂性,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心中的疑惑迎刃而解。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不解之处,带领他们创新实验,突破实验中的难点,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让科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创新实验要凸显实验现象

教材中的有些实验虽然操作简单,但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时,实验成功率不高,不能凸显实验现象,这也成了师生们心中的一大困惑。为了凸显实验现象,教师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对教材中的某些实验进行大胆创新,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材中的“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实验原型是把一团纸巾放在一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再取出杯子,让学生观察纸巾是否被水浸湿来说明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经常将倒扣的水杯倾斜入水,使水进入杯内弄湿纸巾,而空气无形、无色,无法直接进行观察,导致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对该实验现象认识模糊。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连通器原理和大气压力知识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图1所示,改进后的实验,借助气泡和烟雾这两种媒介对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让无形无色的空气变得有形有色,既神奇又有趣,并能让学生在玩中质疑、玩中探究、玩中获知。通过实验,借助媒介,将空气的“跑”出和“跑”入做了形象的演示,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了他们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现象的理解。

3创新实验要拓展思维空间

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传统的实验,在其内容、材料、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探索创新的思路和空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手段,对传统实验进行改进创新,才能让学生在实验探究和创新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1]。例如,在“制作简易电路”的实验中,要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制作一个带灯座的电路,这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绝非难事。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实验后便无所事事,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此时,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在熟练完成教材原有实验之后,你能不能动手制作一个趣味性的电路装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如何让我们的“简易电路”来个“华丽”的转身。他们结合平时网上游戏的经验,提出了创新实验的设想———“穿越火线”。教师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构思,并帮着出谋划策,积极准备,一个创新实验方案最终敲定。用铁丝围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后两端要固定在底板上,并用绝缘胶布包住两端,作为起点与终点,就成了他们要穿越的“火线”;用另一段30cm长的铁丝一端围成小圆圈套在“火线”上,另一端接上导线,就成了“电击棒”;把电池装在电池盒里,用导线依次连接好电池、小灯泡、“火线”、“电击棒”,一个趣味电路“穿越火线”便制作成功了。此时,带领学生开展趣味竞赛,学生参与的热情异常火爆。当学生按照游戏规则(“手持‘电击棒’从‘火线’的起点处慢慢向终点移动,没有触碰到‘火线’,灯泡不发光,表示穿越成功,反之则表示穿越失败”)再次动手操作时,他们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总之,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而动,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创新,亲自动手自制教具,并放手让学生在实验中操作运用,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接受型学习转变为探究型、体验型、发现型和创新型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培灿.创新教学仪器开展实验教学[J].高中数理化,2015(7):64.

作者:龚云锋 单位:双峰县教育电视电教仪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