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述(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述(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述(4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问题

生本教育理念,实际上是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做好主人,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是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中非常先进的一个发展方向。生本教育理念之下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和实验课的影响,主要的方面是如何转化思路。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总结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并且进行相应的思考和对策展望。生本教育是要求小学教师在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不能过度干预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却要多多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提出一系列的具体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做好帮助工作是教师应该做的具体内容。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融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比较少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本身是强调动手活动比较多的教学内容,因此,要特别强调生本教学的教学内容,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主体性地位的核心就是教师从主演变成了导演,在整个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带领作用。比如说,在小学科学实验“测量水的温度”这一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准备好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指导小学生将烧杯分别盛满冷水和热水,然后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无损,先测量冷水的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冷水烧杯里,观察读数并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很有可能由于生性比较好奇,可能会颠倒了冷热水的测量次序,教师在小学生正常读数的过程中,不必过多参与,只要说明实验的要点并进行身体力行的实验示范就可以了。

二、生本教育理念之下小学科学课堂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生本教育理念之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课堂的设置,由于小学科学实验课本身强调动手能力,这与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特点是矛盾的。因此,教师应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起来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效果竞赛,这一教学方法比较容易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小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比较争强好胜,自尊心和荣誉感开始萌芽,因此,利用小组竞争制和实验结果的团队竞赛来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检验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比如说在学习磁铁的性质小学实验课的过程中,教师在实验课开始之初应该准备条形磁铁,同时还应该准备好不同性质的被吸引物品,例如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同时还可以鼓励小学生从家里拿来一些小的不同性质的被吸引物体,课堂上首先教学生做吸引实验,按照一定的步骤用磁铁吸引不同的物品,记录下吸引不同物品时磁铁的反应速度和是否能吸引成功。

三、生本教育理念之下注意提升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实际的小学实验和科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也要注意合作观念,这是由于实验课本身是需要协作的,各个环节比较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让学生成为实验主人的同时,应当让小学生学会自主安排科学实验课中的细节内容,并且取长补短,通过协作来共同完成实验的最终目的。比如说,在进行遥控点火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验课进行之前就应该为小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直到火苗迅速点燃的过程,同时不要出现安全伤害。在对于实验的最终磨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实验的难度而经历失败,要是在这个时候应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完美完成遥控点火的过程中,由A学生来操作整个的实验过程,B学生负责吹灭点燃的烟丝,C学生负责在同时点燃蜡烛熄灭时冒出的烟丝,观察火苗迅速点燃的情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互相合作的实验小组,有人负责观察,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遥控和统领全局。在遥控点火的过程中,整个实验必须要在实验之前让几个操作者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将整个操作过程多次演练和理顺,尽可能地保证实验一次成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一方面掌握实际的操作知识,另一方面明确学习的能力和重点。实验并不是游戏,而是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理论的必要途径。因此,对于实验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合作保证实验的完成,对于实验进行具体的理顺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完整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化流程。

四、结束语

小学学习阶段,虽然学习的内容很多不难,具体的概念可能非常简单,在生本教育理念之下引导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确实通往未来科学实验和科研道路的基础。作为这一重要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引导者。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师永远不要轻视每一个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习惯的养成,因为很多未来会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研人才,其成功也许就始于幼年一次成功的科学实验,成功激发起了孩子们希望能够成为实验主宰者,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并总结实验结果的过程,这是未来国家科研战线的希望,也是铸造良好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必要保证。当然,最有效的结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的有关教育专家积极努力地将生本教育理念普及到各层级的教育单位,就是希望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教学更加有时效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科研力量的希望。

作者:卿毅 单位: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简析

摘要:

作为小学科学学科,其实验教学有着与别的学科区别的独特性。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不足,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索认识不够,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思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科学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各项学科知识的了解程度,也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性创新思维模式。在当前我国新课程标准持续深化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也受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具体教学课堂上,教师通常会采取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模拟的形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遵循由浅及深、由易及难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开启科学探究的大门。然而,从另一方面上说,由于教师的教学过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势与作用难以完全发挥。鉴此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以提高学生在科学实验课程中的学习实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如下优化建议,旨在为后续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加大重视程度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引导学生人生轨迹的领路人,对于小学科学实验的课程学习而言,只有教师自身能够将这一课程的重视程度与其他课程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学生才会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与探究投入更多精力与关注。换言之,即教师应加大对于小学科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以便于提高学生对于科学实验课程的关注度。首先,在开始具体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应现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详细研读,并针对具体的学科内容明确相应的教学方向,如此一来,教师则能在后续的知识讲解过程中时刻把我课程教学重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相应的学习目标,最终提升其实际课堂学习效率。其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善于发挥其自我学习能动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话题中,紧跟教师思路,使得学生能够在积极、愉悦的科学实验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坚决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与爱心,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对其进行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在带给其满足感的同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活泼顽皮的学生而言,教师则可以耐心地引导学生认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给予其更多关注的眼光,进一步帮助学生端正其对于课堂学习的态度。

二、完善课程体系

完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只有在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指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制定好科学的教学计划;其二,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中,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就无法真正完善应有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没有完整形成统一教学主体的学科课程也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知识的实际求知需求。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好学科重点,掌握实验课程中的所有知识点分布情况,从而在完全掌握相关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定制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在具体教学计划落实的同时将实验教学内容综合贯穿于整体教学过程,以引导学生有效掌握科学实验知识。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应围绕“认识温度计的常见类型”“温度计应用原理”以及“掌握温度计的相关使用方法”等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课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在实验方案的设计方面,教师则可以利用摄氏温度及与华氏温度之间的不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课堂研究活动,并在具体探究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两种温度计之间计数、读数以及量程之间的差异。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为学生预留相应的见解交流、表述时间,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于温度计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其他同学分享。如此一来,学生则能够在教师科学、完善的探究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三、优化教学方案

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行为而言,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或实践不仅是引导学生更好融入课堂气氛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与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学生的科学实验课堂上,教师应不断创新、完善具体的实验教学方法,从而讲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上。另外,由于许多教师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工作,因此,教师本身也要做好相应的总结、反思工作,寻找到适合学生理解以及知识技能提高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动滑轮、定滑轮”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则可以适当采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尽快融入教学氛围,如设置问题“定滑轮与动滑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别是什么?两者由那些作用?定滑轮与动滑轮应该在哪种环境下使用?”在具体的课程分析讲解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其通过实验操作与实验观察逐渐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在问题导学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极大彰显,同时,学生还能在自我的不断探究观察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实验学科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提高学生积极性

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表明,学生自身对于某一学科的感兴趣程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具体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则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益的提高方面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中,往往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小学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此情况下,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的科学实验课程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应先从学生的兴趣层面着手,教师可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认知规律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如情境创设、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以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其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恒星、行星以及卫星”相关知识时,教师则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像信息,以图片与动画的直观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行星、恒星之间的转动关系。在解释“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等相关知识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大小不一的小球作为转动模拟模型,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课堂呈现中正确理解相关知识概念。巧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将原本略显枯燥的纯理论课程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动画观看,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起创新性探索思维。在我国当前新课程标准持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传统、常规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发展需求,因此,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更好学习氛围与知识探究途径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独有的思考探索方式,并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思维意识。因此,笔者提倡广大教学工作者从加大对科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持续优化教学方案以及提高学生探究积极性等四个方面,不断改进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连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

[2]张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26).

[3]姚国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09).

作者:胡保峰 单位:山东青岛市崂山区汉河小学

第三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思考

一、合理选择科学、典型、贴近生活的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在探究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通过对合适的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使学生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材料并不是信手拈来就可以使用的,教师应当精选最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的典型性材料,增强实验效果,彰显科学原理。如教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时,对岩石标本的选择要下工夫。从颗粒、颜色、层理、软硬度、光滑度、是否透明等方面考虑,使提供的岩石标本涵盖大理岩、板岩、页岩、砾岩、花岗岩、石灰岩六类岩石的基本特点。又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在选择乐器类实验材料时,有目的地选择吉他、小鼓、锣、笛子等发声方法和原理不同的弦乐器、打击乐器、金制乐器、管乐器。像这样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材料组织实验,有利于学生建构正确完整的认知结构,符合概念建立应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规律。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中“土电话怕勺制作.教材选用一次性杯子和棉线.取材方便.贴近生活,效果很好。选取全面、科学、典型、贴近生活的材料,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合理组织探究活动,加强小组分工合作

1.实验探究要有明确目的任务和活动要求

探究目的和任务不明确,就会导致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之外,显得漫无目的。虽然有时学生的兴致很高,但不能达到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在组织探究之前要让学生明确所要探究的问题和目的,知道他们要完成的任务,并以适当的激励语言激励他们,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探讨的主动性。我觉得较好的一个方法是在课件上黑板上写上学生要探究完成的目的和任务,或是要验证的假设和注意的事项。明确的活动要求是指引学生顺利完成探究的保障。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不按正确或是特定的要求去做,那么探究目标的完成就没有保障,也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相反结论。小组探究活动前有时教师应当给学生做必要的引导或演示实验方法,步骤。如教学《运动后会怎样》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收集一瓶新鲜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用什么方法对它们加以比较等问题,同时把收集一瓶纯正的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的过程方法用图文形式在课件中展示给学生参考,达到很好的引领示范效果。

2.合理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是当今课堂组织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搭配。在课堂教学中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结合起来,组成若干个四人学习小组,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操作员、协调员等,这些角色可以轮流互换,保证每个成员都体验难度不同的角色,都有动手操作和记录观察的机会,可以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具体任务事项要落实到人。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可以在组间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学习情况,在一些活动的关键之处适时予于指导和讲解,化解难点,使探究顺利进行。

三、组织交流汇报,引导实验现象分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教师可以请实验很成功的小组交流他们探究的问题、实验的步骤、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实验结论,这是实验探究活动由动手转入动脑的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实现了这个飞跃,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是整个探活动最困难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思维规律给予恰当的引导。如教学《运动后会怎样》一课,实验后让学生交流竹签在新鲜的空气瓶里和呼出的气体瓶里燃烧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通过实验明确燃烧的时间不同,然后出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的对比表格,让学生提升认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比较含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

四、重视实验与生活的联系,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促学生形成探究的意识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科学。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科学,在实践中探究科学,将学习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特别是经过实验后,及时出示一些与实验结果联系紧密的例子或问题,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科学的重要,对后续的学习将产生很深的影响。如在学生认识了电可生磁、利用电可以制造电磁铁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它们各自起着什么作用?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磁力强大的电磁铁?又如教学《种子的萌发》时,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实验、交流、总结后,可以提出了下面一些问题:

(1)插秧前,为什么要把稻谷种子浸泡后堆起来,用稻草盖几天后种在地里?

(2)为什么粮食必须晒干后才能入库贮存?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到很有兴趣,他们当然就乐于探索。长此以往,他们的探究习惯就会不知不觉地养成。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探究,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一个科学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验教学设备等,不拘一格地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设计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科学探究过程实现互相和谐的统一。

作者:鞠荣庆 单位:江西新建县实验小学

第四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研究

摘要: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加强。小学科学教学现已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意识与精神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注重科学实验教学显得尤其重要,科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

关键词:

小学科学;科学实验;实验教学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观点。创新一直是我们国内教育的短板,因此,抓好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是重点,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作为科学的重要方法,以探究为主,对小学生今后的科学探究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同时提出“做”的前提是兴趣,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因此,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尤其重要,只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调动身体各个感官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而科学实验以探究为主,正好充分满足了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平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平时学校或家长一再强调“不准做这个、不准做哪个”转变为“可以做这个”“多尝试”,让学生从平时的限制中解脱出来。例如,在第三单元的《电磁铁》一课中,学生本身对磁铁的兴趣非常浓厚,好奇为什么磁铁会有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吸引的状态。有了这样的好奇心,有了对这堂课的兴趣,在进行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探究磁铁的性质时,主动积极,乐于动手,乐于表达,乐于分享,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育与科学密不可分,恰当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科学实验是直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的有效途径,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观察、假设、实验、检验、结论等。学生在进行这些科学实验时,慢慢就学会了一定的科学方法,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有了一定的科学精神,乐于探讨、不断求真。因为科学精神的本质就是实事求是,而科学实验就是学生求真的重要手段。例如,四年级科学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相应的原理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反思能力,在课前就准备好相应的教具,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假设,然后通过他们自己的相应实验操作来验证自己的假设,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探究,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科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我们要用科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科学实验是我们追求真理的重要方式,是我们现今认为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的重要方式。科学实验能让学生在这样的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检验结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个感官,全身心地积极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去验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四年级《空气的性质》一课中,我们的实验主要是探究空气占据空间,为了验证这个,我们首先是用塑料瓶和气球来做实验,将气球放入塑料瓶里,同时气球口套在瓶口固定住,然后用力吹气球,吹的时候我们不能去捏塑料瓶。让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每个学生一个气球一个塑料瓶,每个学生都要进行这个实验,然后说说为什么吹不大气球。在学生探讨了这个之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空气也是要占据空间的。为了让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及对空气的其他性质有初步了解,笔者先提供了一些器材,比如,一盆水、玻璃杯、废报纸、烧瓶、无针头针管、铝丝、气球等,让学生来设计其他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学生用手里的一些器材设计了经典的玻璃杯装报纸和空气倒扣在水中,报纸不湿的实验,也有学生用针管装空气按住出气口针管推不动的实验等,虽然也有学生没有设计出预计的实验,但是也有学生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学生假设空气是有重量的等。即使有的假设或者有的实验效果并不是那么好,但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都在增强。学生在不断假设、不断验证、不断提高、不断创新,这正是我们科学实验的精神所在。

总之,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同时对学生形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精神、培养科学能力、掌握科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晓静 单位: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华瑛,浅谈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新课程(小学),2012(12).

[2]刘芳.浅谈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J].新课程,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