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学也在逐渐调整。小学科学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将“做与思”有效融合,能够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科学教学作用的发挥。本文将从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小学科学教学做与思有效融合的具体方法作逐步探析,希望能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做与思;融合
一、前言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重要区别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认识世界,进而提高科学素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知行合一”,强调“以作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实践,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引入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理论即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做,通过实验在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将做与思有效融合,就是将动手和思考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手实践、总结经验,为日后的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
二、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不高
目前很多小学缺少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任教的教师大多是身兼多个科目,自身的科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据笔者了解,大部分教师对实验的原理、操作程序较为模糊,对教材的解读比较浅显,没有深刻理解科学实验的总值,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则很难将“做”与“思”有机结合,更无法将实验的演示到位,浪费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2]。
(二)教师的课前准备不足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够增加成功的概率。小学科学教师如果没有认真备课,缺乏详细周密的教学计划,必然会影响科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滴漏实验”时,教师如果不事先准备好塑料饮料瓶、水、铁架台,科学教学的演示实验也就无从谈起了。或者教师过度自信,没有在课前制定教学计划,做好实验预试,对科学教学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学生的教学困惑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科学的教学效果[3]。
(三)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
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目前,多数小学的科学教学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考核内容,都侧重于理论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察较少。而且,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缺少和学生的互动,使原本比较有趣味性的课程变得枯燥,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很容易出现逆反情绪甚至抵触心理。
三、小学科学教学做与思有效融合的具体方法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如课堂实验、多媒体展示、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选择。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科学教学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案例等形式展示相应知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做”与“思”的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效用。丰富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选取巧妙的角度切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空气的性质》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讨论“空气是否能够进行买卖”,教师适时做出引导,并对学生认知给出相应的评价,将教学很自然地过度到教材的学习中。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快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习呈现了多元化的特征。
(二)加强教学互动
要想在科学教学中更好地将“做”与“思”有机融合,教师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则是加强教学互动的重要选择。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相应的科学形成个性化的认知。笔者认为,合作学习的形式不能固定,教师在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时,应综合考虑学习内容、学生兴趣等多种因素,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具体分工,并将最后的实验数据和结论总结并提交给教师。这种科学教学和实验操作完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了丰富的体验,从实验中引发了思考,从思考中形成了对科学理论的认知,实现了“做”与“思”的有效融合[4]。
(三)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科学的实践性较强,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增强科学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背景、生活认知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对于一些生活认知能力较强的学优生来说,可以安排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让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提升小组协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形成多元的思维活动。如在讲解《声音的传播》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沙子、水等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进而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总之,教师要深度挖掘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内容,积极探讨“做”与“思”融合的具体策略,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顾光辰,顾长明.打造“做思共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7,(20):32-34.
[2]杨柳青,顾长明.做思共生: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品质[J].小学科学:教师,2017,(5):92.
[3]汤大莎,朱可鑫.小学科学课程与科技馆有效融合的原则、方式和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1,(11):31-33.
[4]陈长华.优化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做思融合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8):116.
作者:周云刚 单位: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