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教育课程教学思考(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专业体育课程教学存在设置不合理、项目选择不符合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实际、教学过程忽略了对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传授、考核办法单一等问题。提出小学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应该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实际教学应用能力,以满足今后的工作教学需求。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现状反思
小学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小学教师为目的而开设的专业。由于我国目前教师资源的缺乏,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小学教师均同时担任了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尤其是乡镇、农村的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他们就是“万精油”,无论是语数外,还是音体美,样样精通。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是学校的老牌重点专业,现有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近两千余人,其中,定向培养协议生就有六百余人。这些学生毕业后都是分配到各个乡镇、农村小学从事教师岗位工作。学生培养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小学的教学水平、师资实力等。为此,本研究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为例,旨在为该专业体育课程教学符合小学的教学实际,完善课程设置,全面提升小学教育专业职业技能。
1、小学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根据江西省小学教师“一专多能”综合培养课程实施试行方案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具备教育素养与多学科教学能力的专科层次小学教师为目标,其中多学科教学能力也包括了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能力。因此,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1、体育课程开设基本情况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体育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按照学制区分为五年一贯制大专和三年制大专两种。五年制大专学生在校时间8个学期,体育课程开设了7个学期;三年大专学生在校5个学期,体育课程开设了4个学期。两种学制体育课程的周课时均为每周2个学时。从表1体育课程的开设基本情况来看,体育课的学时基本开满,达到体育课程教学开设的基本要求。
1.2、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情况
两种学制都开设了专门的小学体育教学技能课程教学。单从表1上来看,课程开设基本合理。通过调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没有统一的大纲或者标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完全是按照各个任课老师的自主安排或者专长来进行,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田径、武术、健美操、篮球、排球、太极拳这几项。并且,存在各个学期任课老师经常更换的情况。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反映,上下学期、各学年的学习内容没有连续性,甚至存在同一项目重复教学的情况。小学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内容教学在一种随意的、不系统的状态下进行。
1.3、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学习为主。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被动,学习兴趣不高,只是简单地进行动作的模仿练习,缺少思考,课堂效果不佳。
1.4、课程考核方式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的考核方式由平时表现和单项技能考核两项综合测评。平时成绩占40%,根据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及课堂表现情况进行测评;单项技能考核占60%,根据学生单项考试成绩进行评定。一般一个学期考核项目为两项,比如100米和武术、800米和健美操等。这种考试方式较为单一,考核标准只体现在体育单项技能动作本身,学生的主观评价没有体现,缺乏灵活性。
2、结果分析
2.1、师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够
体育课在高校各专业课程设置当中都是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性质划分,小学教育专业也是如此。所以师生们对于体育这一门课程普遍上认为只是一门副科,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或者甚至是因为相关政策的硬性规定才开设,对体育课程在专业职业能力中的地位、意义缺乏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育课在小学教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许多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存在应付教学、不规范教学等情况,也因为这些不重视、不规范的体育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师生对体育课作用、意义的认识。
2.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小学要求不符
小学实际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是各种各样游戏化的跑、跳、投掷、基本体操等,并且很多小学形成了本校的体育特色,如宜春市宜阳小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编了形式多样的晨操;宜春市第五小学的跆拳道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田径、三大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这几个传统项目,尤其是体育游戏部分,这个内容是小学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在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体育课堂上安排很少,即使有,也是上课前的一个热身环节,对于体育游戏的作用、创编设计等主要部分,老师几乎没有讲到。五年一贯制大专最后一个学期虽然开设了《小学体育教学法》,教师也只是根据教材上的各种教学技法在理论层面上进行讲解,没有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模拟课堂训练等,并且,因为对体育基础知识掌握不系统、不连贯,很多教学技法学生也难以理解。
2.3、忽略了对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教授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也需要从事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教学教法等技能也是基本岗位职业技能之一。通过对学生的座谈、调查得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并且在全部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就这一种教学方法。对上好体育课的教学方法、技巧等的讲解没有涉及到。从对实习生、毕业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均反映在校学了几年的体育,但是自己在实际的教学中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组织、教学。
2.4、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评价实效
根据调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评价其实就是简单地进行体育项目掌握情况的评价。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校前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体育训练,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只是通过每周两节课,学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来评价体育项目技能掌握情况的好坏,这种方式本身存在较大的不公平性。并且,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不是为参加体育竞赛、体育人才选拨等,这种只是对项目技能掌握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的方式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实际的评价意义。
3、建议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体育课的职业实用性教学意识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教学理念、意识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多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目的还停留在增强体质的基本目标上,缺乏体育职业实用性的意识和理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职业工种的繁多,体育的作用也在不断地放大,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人群的体育活动需求来进行体育指导,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增强体质的目的。
3.2、明确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最终归宿。心理学家马尔兹说:“人的意识就是一个服务机制”。学生心中追求形象的清晰程度,就如同一个电脑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运作的结果。按照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小学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较好的体育活动能力,同时具备独立完成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组织能力。因此,教师在体育课程教授前首先应向学生明确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什么要上体育课?体育课上学习什么内容,怎么样学?等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顺利实现体育课程学习目标。
3.3、优化体育内容,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体育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突出专业培养的岗位职业能力,学生在校的学习是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掌握的技能要符合今后工作的特点、需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也要从事体育课程的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上应该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水平来开展,使体育课程教学紧密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建议在保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身体健康教育的基础之上,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六个水平标准为根据,根据各个水平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制定小学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形成系统性的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内容教学要求上降低体育动作的竞技要求,加强符合儿童身心发育特点的、系统的基础动作内容的教学,尤其注重体育游戏的教学等。
3.4、改革教学方法,强调体育教学技能的掌握
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教学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学会某几个体育动作,而是要学会上好一堂小学体育课。因此,在进行小学教育专业的体育课堂教学时,要改变“老师讲解示范、单一灌输———学生简单模仿动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授之以渔,强调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有序地组织体育队伍、学会自己来讲解示范体育动作、能理解并灵活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等。
3.5、完善考核制度、考评办法
合理科学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合理的考核制度、办法也是促进学生体育教学技能掌握的一个重要途径。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现在的体育课堂评价偏重体育项目的技术质量,这种方式使学生偏向技术动作的最后完成结果,往往忽略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形成原因等,即使当时掌握情况较好,也容易遗忘,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教学能力没有真正掌握和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建议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机制,多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
3.6、加强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提升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经过实际的教学实践能更好地掌握各种体育教学技能。小学教育专业开设了《小学体育教学法》,建议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适时地进行实际的操作实践,多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展示等教学实践活动。
作者:张玉娟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侬朝敏.明确学习目标打造高效课堂[A].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
[2]小学专科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3]毛振明,万茹.小学体育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秦炜棋.广西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体育课程设置现状与建议[J].贵州体育科技,2014(6).
[5]孙景平,张玉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4).
第二篇:新课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新课标教育确立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中,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摒弃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引进更加新式前沿的教育理念,从而改变以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对于推动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由此,本文主要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客观阐述如何能够继续深化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寻求合理应对措施。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其实部分,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培养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小学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教育管理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如何能够在新课标背景下不断深化教育管理改革,转变成社会、家长以及学校所满意的管理模式,成为当前小学学生管理工作首要工作内容。故此,小学教育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和升华自身思想意识水平,坚持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贯彻和落实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加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教育管理工作改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新式教育理念接受能力较弱
就当前小学教育管理现状来看,尽管引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未能从根本上转变,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人,对于新式教育理念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对于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接受能力较弱。尽管在部分学校管理方案制定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搞得只是形式主义,空有方案,却不能落实到实处,以至于没有人具体实施[1]。这种问题较为常见,很多学校为了应对新课标教育改革要求,应付工作需要,盲目的引进新式教育理念,但其实质上对于新式教育理念感到抵触,并不认为这种新式的教育理念较之传统教育理念具有很大优势,致使素质教育始终未能获得充分推广和践行。
2.教育管理模式落后
教育管理模式落实是当前制约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最为典型问题,小学教育管理中涉及到内容较广,管理模式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管理成效。就当前我国小学管理模式落后的几个表现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仍然采用行政手段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这种行政手段具有十分突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特点,在最初实行中确实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随着小学教育改革深化,这种行政管理手段逐渐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同学生发展特点相悖。其二,小学教育管理人文关怀不足,教师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着高高在上的角色,对学生犯下的错误严厉训斥,而新课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则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往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中无论是教育的个性还是学生的需求都被严重的压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工作事宜都需要严格遵循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为基准,造成了教育气氛的压抑,教育方法的僵硬。尽管这种完全依照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能够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指导规范,但是在不同程度上压制了教师创造能力和学习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率[2]。
3.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小学作为教育体制的起步阶段,较之中学阶段而言,小学教师无论是学历、职称还是福利待遇、薪酬方面,都远远不足,存在明显的劣势,加之我国教育资源区域不平衡现象。城市小学教师更多是从名校毕业的,而农村小学教师则更多的是学历较低、工作经验不足的,甚至有的教师即使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所接受的示范教育不够专业,空有学历,缺乏实质教学能力,导致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成效。小学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在不同程度上侵蚀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而在在管理教师方面。现在教师都喜欢把一些临时工作与金钱挂钩,再为单位办事,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形成一种管理金钱化的特质,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不正之风,影响教师素质水平建设。也正是由于这种现象,导致很多素质偏低的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展中难以更好的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缺少创新力,只能照本宣科,教育手段十分单一、僵硬,教育成效偏低。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强调学生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能够结合时展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辅助教育活动开展,摒弃传统僵硬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手段,更快的接受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潜移默化中养成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教育能力。
二、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策略
1.教育管理观念改革
对小学教育管理观念进行改革,推行以人为本,坚持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坚持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教师应注重自身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创造力发挥空间,促使教师能够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开展教育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上差距,不仅需要充分予以重视,还应该注重教师日常生活和教育中的情绪变化和问题,给予教师更加温暖的关怀,从而缓解教师的焦灼情绪,鼓励教师提高自身主人翁意识,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率和质量。此外,小学的教导主任对于教师应予以充分尊重,让教师能够感受到被尊重感,通过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来感染教师的教育态度[3]。同教师建立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关系,实时了解教师教育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帮助教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加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中,逐渐养成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2.教育管理模式改革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是尤为重要的,应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促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能够在严谨的规章制度中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任何集体而言,都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而班级学生也能够健康成长。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对于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强化,更加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设计教学计划,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4]。
3.注重人文关怀
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小学生由于自身特性,年龄较小,正处在活泼好动的阶段,对于一切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期望在课堂上更好的配合教师完成教育活动,但是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所以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时常根据自身的惯性开展,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对于此类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充分予以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寻找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源所在,有针对性进行指导,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能够从朋友的身份来关怀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建立更加密切的师生合作关系,帮助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高教育质量,完成教育目的。
4.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
新时期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应契合素质教育要求,正确认知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发挥潜能突出个性。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应摆脱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单一化的桎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首先我们应树立科学的评价思维;其次,学校应通过调研协商,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情况,全方位完善评价标准,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成绩提升率纳入评价标准中。最后是根据教学实际建立完善的评价流程,譬如我们可以建立起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学生自评及小组互评为参照的教育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及全面性。
5.健全和完善奖惩制度
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工作开展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升教学成效;将教师评职晋级竞聘挂钩,通过这种方法来激励教师严于律己,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能力,吸收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更高的学习素养,还要帮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学习效率[5]。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不断深化,面对新形势及新理念部分教职人员不能积极更正教学思想,仍然沿袭陈旧的教育管理模式,加之教师素质存在巨大差异新的教育管理措施推进受阻。但是为了契合时展要求,学校应敦促教职人员转变以往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并提高教师素质。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教育管理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学校还应该积极改革课程体系,革新教育管理模式,完善教育评价方式,健全奖惩制度,以此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作者:彭荣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白岩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娜.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求知导刊,2014,17(12):22-22.
[2]冉念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5,24(28):82-83.
[3]李雯业.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以杜郎口中学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1.
[4]安香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赤子,2015,22(7):295-295.
[5]刘迎春.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科学导报,2015,11(15):2-2.
第三篇: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
文章以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采取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深入调查了该专业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的目标、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结构的构建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等的意见和看法,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优化策略,以期对优化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与促进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是当今社会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院校转型发展与探索特色发展的需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和构建的由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组课程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1]。因此,设计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开设于1993年,虽然在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要求当今的课程建设应更好地满足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需求。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部分,笔者从自己熟悉的美术教育方面,站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来探究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并提出建议及优化策略,以期对优化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与促进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的实施
小学教育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宽口径、实用性强的专业。只有把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一线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避免理论脱离实践才能更好的突出应用型培养目标。因此,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主要是以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为具体研究对象,包括课程设置的目标、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结构的构建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等方面,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中总结或提取课程的有关构成因素,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判断依据,并为研究结果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问卷调查法主要采取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为了保证问卷测度项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问卷调查主要针对2013年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2]中关于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调查对象主要以2013级小学教育专业268名学生为主,问卷分为开放性问卷和封闭性问卷两种类型。共发放问卷268份,回收问卷后进行分析整理,剔除无效问卷3份,有265份问卷进入了最后的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的结果
(一)课程内容较为丰富,但实践性内容不够突显
虽然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但是学生对实践性方面的内容还有一定需求,具体为:一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内容诉求较强,二是美术技能技巧实践方面的内容也有要求。
(二)课程结构较为合理,但学时分配比例有待调整
通过美术课程结构设置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对四个学习领域的美术课程结构划分认可度较高,达到了93.8%。在学科专业课程板块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时又增加的诉求;在学科专业教育课程板块中,同学们反应最为强烈的是关于说课磨课观摩课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学时要增加,达到了88.6%;在学科专业教育实践课程板块中,同学们普遍认为应该增加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学习、消化和巩固自身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四优化的策略
(一)完善课程结构,调整学时分配比例
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组成部分,从课程的结构来看,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三个组成部分还是比较合理的。从美术课程结构设置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应该增加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加大专业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权重,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突出实践性内容,加强技能训练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为了进一步突出实践性课程内容可以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方面,二是美术专业技能技巧实践方面。具体来说:(1)突出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小学教学实际,突出应用型的培养目标。(2)利用选修或者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弥补学科专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实践教学时数的不足。(3)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社会需求构建实践性课程内容体系,一方面在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中增设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的设计与实施、科学的实践方法以及实践教学中的教研方法等,另一方面,加大学科专业技能技巧课程的开发,突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实践课,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实践与实际结合,强化专业教学能力的训练。(4)注重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机制的建设,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教学能力、提高幅度等纳入评价考核的范围,不仅强调终结性评价而且注意过程性评价,还要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逐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三)明确课程目标,强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
明确课程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就必须强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首先明确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美术知识与能力,其次以美术技能和美术教学能力培养为主线,把美术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课程建设目标,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强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还应注重美术教学实践,加强美术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保持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密切联系和沟通,探索美术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美术创新能力一体化的课程建设体系。强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要把美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小学教师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学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以及学校工作环境紧密结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
五结语
研究发现,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要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在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大框架下,适当调整学科教育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学时比例,以美术技能和美术教学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美术教育实践,突出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把课程建设放在社会行业需求大背景中考虑,不断培养和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作者:宋军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2]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Z].荆楚理工学院教务处,2013.
[3]冯建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8):5—8.
[4]霍巧莲.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8):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