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问题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问题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问题探析

摘要: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存在较多问题,学位论文质量下滑现象日趋严重。很多论文的选题偏离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的实践性不强,研究对象过于宽泛。不少论文也存在概念混论、思路不清、随意堆砌材料等突出现象。而且,很多学位论文在摘要和文献综述的撰写上不够严谨,在参考文献和注释方面也不规范。

关键词:

教育硕士;小学教育;论文选题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自1996年设立以来,以在职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为主要招收对象,为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2009年,教育部增设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学制为两年,开设专业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中,小学教育专业(以及简称为“小教专业”)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重要类型之一。目前,小教专业教育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已经超过50所高校具备小教专业研究生培养资格,每年招生超过1000人。与此同时,小教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学位论文质量下滑现象日趋严重。本文选取近三年来20所高师院校的200篇小教专业学位论文,从选题、逻辑和基本规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比较、剖析,探寻当前小教专业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论文指导有所助益。

一、论文选题的偏差

选题是论文撰写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的质量。小教专业教育硕士是专业型学位,而非学术型学位,其对学位论文选题的要求也有不同于具有学术型特征的教育学硕士学位。1996年6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了《关于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密切联系实际,对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提出解决办法,对论文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解决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1]但纵观近些年小教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来看,有不少偏离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实践指向不强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生源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他们一线教学工作经验不足,对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缺乏深入思考,问题意识也比较匮乏,往往很难独立提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于是,从所阅读的有限文献资料中去选择一个大而化之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就成为他们最便宜的选择,如“家校合作新探”“小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小学生命化课堂教学研究”“课堂过程性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建构研究”等等。这类题目在小教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中所占比重较大。其实,类似选题,已有文献丰富,只要查阅、搜集和整理相关研究成果,花些删减拼装功夫就能成文。由于该类选题没有从研究者的实践感受出发,不是基于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论文内容多充斥着人云亦云的空泛概念和理论说教。此类学位论文无益于研究者理论水平的提升和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与反思,不适合作为对小教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

(二)题目过于宽泛

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如果过于宽泛,内容上就很难深入。对实践性较强的小教专业研究生而言,宜从教育实践的具体问题着手选题,使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内容聚焦。当前一些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大题小做”的现象,其设的筐子比较大,可以随意往里填装内容,拼凑起来比较方便,但很难有创新点。有一篇学位论文题目为“农村民办中小学现状研究”。根据这一选题,研究的内容可以涉及农村民办中小学的教学现状、学校管理、师资、经费等等方面,而其中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单独作为论文的题目加以研究。对于小教专业来说,此类选题范围过大,内容宽泛,研究的指向性不明确。也有些论文,为了缩小或限定研究的范围,常常给标题扣上一个理论的帽子,如“人本主义视野下……”“生本理念下……”“师生平等理念下”“德智和谐理念下……”等等。其实,认真分析这些论文的实际内容来看,这些“帽子”是多余的,仅仅是一个装饰而已,去掉这些“理论”“理念”和“视角”,也不会影响对论文的整体阅读。而且经过一番修饰后,填充一些空泛的理论后,原本清晰、明确的研究主题反而变得模糊,论文真正的问题被掩盖了。

(三)选题的专业针对性不强

小教专业教育硕士以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小学教育”是该专业学位最重要的规定性。倘若顾及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实践工作的需要,论文选题应尽可能围绕小学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进行课堂观察和调查,开展深入研究。但近几年,有一些论文选题偏离了小学教育范围,选择了家庭教育、中等教育甚至职业教育等领域。如“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中学习建议板块的评价”“初中历史学案教学的探析”“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研究”“高三学困生原因探析及转化的个案研究”“高中生恋爱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等等。其实,当前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矛盾和困惑,适合小教研究生选择的课题几乎俯拾即是。若弃之不顾,而跨界研究,则违背了小教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方向与目标,也无益于研究生毕业后作为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近些年,也有不少研究生“扬短避长”,忽视自己的学科背景和实践经验,选择中外课程标准比较、民国教科书等领域开展研究,此类题目如“中英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民国教科书插图研究”“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与开明国语本内容比较研究”。其实,此类选题学术性比较强,更适合学术型的教育学硕士来研究,而不适合教育硕士研究生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实际上,一些小教专业研究生选择此类题目,往往也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是为了迁就导师的研究领域或专业特长,甚至是导师硬塞给自己的。

二、论文的逻辑混乱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的呈现。一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除了要科学合理的选题之外,还需进行清晰、逻辑的论证。严谨、规范的硕士学位论文应该概念准确,思路清晰,材料可靠,内容连贯,角度一致,切忌互相交叉、互相包含。近些年小教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堆砌材料、论据不足、论证乏力和概念混乱等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论文存在概念混论、思路不清、随意堆砌材料等突出现象。

(一)概念混乱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构成逻辑的基本要素。倘若学位论文中基本概念混乱不堪,各种混淆与误解就会丛生。在很多小教专业学位论文中,概念混乱现象较突出,造成论证缺乏严谨性,降低了论文的学理性和学术性。

1.自相矛盾

学位论文的呈现与组织要体现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其中形式逻辑中的同一律是逻辑思维的重要规律。所谓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如,在一篇题为《小学家校合作的负效应及规避策略研究》一文中,概念前后不一致,将“家校合作的负效应”与“家校不当合作存在的问题”混为一谈。其实,在很多学位论文中,经常出现作者在分析和讨论问题时所使用的概念前后所指不同一,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2.指代不强

概念混乱现象还表现为有些论文总是大而化之地随意使用一些概念,而不究其是否妥切。譬如,很多学位论文中喜欢探讨“***的性质”,但是又缺乏对事物本质的独特认识,因此只好笼统套用一些譬如“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等等一些笼统的概念;有些研究生在阐述管理与教学原则的时候,也经常随意地搬用“民主化”“师生平等”“教育性”等一些大而化之的概念,造成论文内容空泛,充斥着大量看似正确、实则空洞的学术套话。

3.随意捏造

有些论文刻意追求创新,生硬地拼凑、捏造了一些无法共通理解的词汇。如,有一篇学位论文在论述民俗文化的特性时,将其概括为“类型性”“扩步性”“轨范性”等。很显然,此类概念是违背语法规则的臆造概念,非但不能给论文增添创新色彩,反而会给读者制造很大的阅读障碍,使读者很难顺畅、自然的理解作者所要论述的内容。应该指出,概念的创新是对原有概念内涵的改变和发展,是建立在人们共同的生活、经验、感受基础之上的,必须具有可理解性。

(二)思路不清

学位论文思路清晰与否最突出的表现在论文的各级标题上。一般来说,论文各级标题设置的依据必须和论文内容的展开顺序相一致,小标题要在论文总标题的统摄之下,为上一级标题服务。好的论文标题要彼此呼应、工整对仗、浑然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并列、或递进,切忌互相交叉、彼此包含。小标题的互相包含或交叉是小教专业硕士论文结构混论最典型的体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通病。大标题与小标题取舍随意、混乱的现象在小教专业教育硕士论文中非常普遍。很多研究生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大多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总体的思路,或者受相关资料多寡的束缚,对所研究的内容缺乏一个整体上的筹划,对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2]

(三)论据不妥

论文写作中,为了确立论题的真实性,需要研究者提出可信的事实和依据,并对所提出的主要观点进行条理清晰的分析与论证。证据不足,则观点无所依靠,无以成立。当前小教专业学位论文中,论据不妥导致论证乏力的现象也很多。

1.用未经证实的假设作为论据

在论文写作中,有一些人随意用一些看似正确而没有被证实的假设作为论据进行论证。如,在一篇题为“小学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的叙事研究”的论文中,作者在分析影响小学教师课堂管理的因素时,将学生课堂纪律较差的现象归因于家长的学历层次比较低:A教师任教班级有70%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仅有一名学生家长是研究生。在人们的日常思维中,家长的学历与儿童遵守纪律之间似乎是正相关的,家长学历越高,孩子课堂纪律就越好。然而,这或许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刻板印象”,是未经证实的假设。即使有研究者进行过相关研究,研究者也并没有在文中进行相应的注解。在不少论文中,研究者经常妄下论断,把需要证明的假设当成了可以直接引用的证据,走向了研究中的主观主义。这种错误倾向是学位论文写作中需要警惕和避免的。

2.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作为论据

很多小教专业教育硕士在撰写论文时,缺乏证据意识,不愿意费力去寻求一些原始资料和可靠的证据来支撑所表达的观点,而是以主观的想象来代替事实,以应然代替实然,来展开论文的分析与论证。如在一篇《1933年中华书局<小学国语>性别角色研究》论文中,作者分析了民国时期教科书对儿童性别角色产生的“影响”:“对男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潜在影响男性从事家务的积极性,有利于男性职业角色的发展,三是容易形成男性的优越感……对女性的影响体现在:一是潜在培养女性贤妻良母型的家庭角色,二是不利于女性职业角色的发展,三是容易形成对女性的歧视”。作者分析的这些所谓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吗?如果是,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发现的?通读全文,作者其实并没有交代,也没有其他相关史料来佐证,作者更不可能穿越历史去开展调查研究。因而,这样的论据只能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想象而已,虽然这种想象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毕竟不能代替历史的真实,不可以作为论据直接加以使用。

三、基本规范的缺失

(一)摘要、关键词不严谨

1.摘要不周全

摘要是对学位论文的一个简要介绍,它位于学位论文正文之前,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有导引、检索功能。摘要要求客观、真实、全面、精炼地反映论文主题内容,以方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对论文内容有整体认知。目前,很多小教专业学位论文摘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摘要信息偏颇、重复。很多论文常常只陈述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而没有涉及研究结论,或者只有研究内容、研究结论而没有提及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造成摘要信息不完整;另外,还有很多研究者不注重对论文内容进行概括和凝练,而是简单重复正文中某些部分的语言,这样的摘要信息价值低,其涵盖性也不强。第二,表述方式不恰当。学位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凝缩,需要客观、准确、忠实地展现论文的主题内容,而不少论文常常出现“本文”“作者”“本人”“我们”等以第一人称语气的陈述方式,甚至出现“本研究第一次提出了……”“本文认真分析”“本课题创造性地……”等这些自我评价性的语言。第三,摘要内容缺乏逻辑。有相当多小教专业的学位论文的摘要,是粗略地从论文中抽取一些标题和句子,简单拼凑和堆积而成,并不是按内容逻辑关联对论文内容进行系统概括。

2.关键词不突出

学位论文的关键词是对学位论文基本主题、核心内容和主要概念的集中体现。[3]论文呈现关键词的目的是为检索文献提供依据,读者通过对关键词的搜索即可找到相关内容的研究文献。当前小教专业学位论文中,关键词撰写中最常见问题有:第一,关键词漏选或泛选。在选择论文的关键词时,一定要使所选的关键词在概念上与论文的主题内容相符,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当前小教专业学位论文中,关键词漏选现象较为常见,泛选现象更普遍,很多论文选择了与主体内容相关度不大的词或词组,将那些没有参考价值的概念抽取出来。第二,关键词不是词或词组,而是短语甚至句子。有不少研究者没有真正领会关键词的意蕴,将一些带有修饰成分的短语或句子作为关键词。第三,关键词不“关键”。有些研究生习惯性地将论文标题中的词汇拆解后,即作为论文的关键词,囊括了很多没有检索意义的通用词,如“分析”“研究”“影响”“问题”“建议”等。这些词汇不是标识论文的核心词汇,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搜索,也很难准确、有效地搜集到相关文献。

(二)文献综述不规范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必要的参考文献。从当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来看,文献综述撰写不规范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1.文献综述结构不完整

当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结构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只是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罗列和堆积,却没有进行一定的分析、比较和归类,更没有对已有研究进行述评。第二,只是阐明了已有研究的特色和成就,却没有指出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或者没有交代本研究的假设和侧重点。

2.文献综述内容有遗漏

文献综述要全面反映已有研究成果的总体现状,既考虑该研究领域早期的关键文献,也应涉及该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当前小教专业学位论文中,文献综述最大问题是很多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把握不够全面,遗漏了重要文献:有些往往只是反映了早期的研究而没有考虑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只有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而对国外研究进展没有涉及;或者对期刊论文中相关研究介绍的较多,而对专著、历史文献以及原始档案中等第一手的研究成果的综述比较少。

3.文献综述重心偏离

文献综述既要全面,同时也要有侧重和针对性,是对与核心内容和主题紧密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当前也有很多教育硕士论文不是仅仅围绕核心问题进行综述,而是面面俱到,对一些外围的问题也进行综述,冲淡了文献综述的重点和关键部分。

(三)参考文献不规范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4]研究者在选题论证、调查研究时,经常需要借鉴参考一些文献资料,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动态,避免重复性研究。[5]可以说,高质量的参考文献也能反映出作者良好的治学的基本态度,透视出研究者开阔的研究视野。从当前小教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来看,不规范现象比较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位论文的总体质量。

1.数量过少

有些小教专业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过少,很多重要文献没有涵盖进来,表明作者研究视野比较狭窄,不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或者缺乏文献检索的正确方法,没能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也可能是作者根本没有在文献检索方面下功夫,敷衍了事,缺乏认真和严谨的研究态度。

2.质量不高

有些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随意地引用,所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具权威性,甚至是第二手、第三手的文献。也有很多小教专业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过度依赖期刊论文(很多是非主流的期刊),而较少引用著作,文献质量不高,大大降低了学位论文的品质。

3.随意罗列

学位论文在著录参考文献时,应只限于作者亲自检索、查阅和引用过的原始文献。但事实上,有不少小教专业研究生将一些自己没有阅读、对论文写作也没有帮助的文献随意罗列进来,冒充“学问”,以显示占有的资料很全面。在很多论文中,参考文献并没有按照一定的规范和顺序进行排列组合,著作类、期刊类、学位论文类等不同类别的文献交杂在一起,混乱不堪。

作者:吉标 车丽娜 张莉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

[2]马来平.人文社科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逻辑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0):30-35.

[3]杨昌勇.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与功能[J].中国社会科学,2002(2):194-204.

[4]佚名.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1.

[5]王颖,杨艳荣.参考文献不可小觑[J].现代情报,2003(9):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