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目前我国小学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同时又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从长远来看,不仅能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干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消除贫困,有利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师资水平看———科研能力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
近年来小学做了许多工作提高师资质量,但主要是集中在提高幼教的学历层次,以及职前、职后培训等。通过培训,小学教育工作者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大部分的小学教师仍然不能很好的把学到的知识或技能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依然难以适应教科研的要求,认识与行为之间的差距还有着较大距离。而与小学生交往的能力等是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教师们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形成了一种按部就班、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工作状态。这样的教学毫无意义可言。小学教师要把工作当成为一项科学性的事业来对待。
(二)从管理理念上看——管理机械,关系简单
现在学校对教师的每一项工作都有着严格的考核标准,评价制度过细、过于机械、过于量化,而且倾向于系统化、标准化,好像老师只有被管理权,没有了相应的监督权、参与权和反馈权,这种由上而下的评价制度,会给小学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一些教师会因为担心受到惩罚,因而不愿意承担风险,因此束缚了教师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大部分学校在教学作息方面的制度上存在着两个共同的问题。一个是作息时间表环节过多,自来校到离校有十几个环节,而且通常学校都会要求不折不扣的执行。第二个是环节过度是老师常常要求全班同学“齐步走”,就是要求全班同学在同一个时间内只可以做同一件事。有时学生对某个方面很感兴趣想仔细思考一下的时候,就不得不收拾起意犹未尽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了。
(三)从建校风格看——特色不强
很多学校都吹嘘自己的办学特色,标榜自己是极具特色的学校,宣传诸如具有科技、双语、舞蹈、书法、武术等方面的特色。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增添了一些课程内容,增添了一批新的活动项目,或者是聘请了外籍教师、有名的特级教师,再或者是挂靠了某个专家学者或某科研机构的教研课题等,就成为了特色学校。但是,诸如此类的“特色学校”,只能说是有一定的特色项目,而且一些基于传统的特色项目甚至连办校特色也算不上,更谈不上是特色学校了。
(四)从课程设置上看——课程超载
教育内容把握不准造成了课程上的超载,此现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特定的学科或领域中,不断地扩展、深化原有的课程内容;第二是部分课程内容独立化的趋势出现在一些学校中;第三是课程实践中过度地追求精确、真实,活动材料、活动规范及操作方式及等方面力求向成人世界靠拢,不断增加课程内容实践中对学生来说可有可无的操作性的规范性知识;第四是学校对领域目标或学科和内容间的联系没有全面的梳理、调整,而是进行了不断增添或分化。
(五)学校家庭合作上看———实效不大、流于形式
虽然许多学校已经和家庭有了初步的交流与合作,但是主要流于形式,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的教育效果。小学教育是多层面,多元化的综合系统,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结合。家庭和幼学校的密切配合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首先是教师单向影响家长,现在的学生教育中,家长对小学教师的影响基本上没有,家长的教育意见、经验很少对小学教育发挥作用,其次是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只限于缴学费、交流信息、让家长提供方便等这样的联系并不能使家长和老师基于共同的责任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以促使双方主动热情地合作;第三是学校家庭合作不够深入,更多地停留在表面,主要表现为家长参观的多,参与的少,直接参与不够,尤其是很少能够深入学生教育的深层次的环节当中紧密配合课程,第四是学校家庭合作的内容脱节,主要表现在学生家长常常来校和孩子一起玩,但很少把这些活动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同样,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常常又不了解学校的活动。因此很难有针对性的效果。
三、小学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了解“特色”的实质
学校要有自己的办园特色,不能够千篇一律。但是不管是什么什么样的办学特色,都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作为指导。好的办学特色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把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当做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能够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质量的提高,好的特色要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联系。使各方面管理中都渗透体现这种特色,以促进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和改进,能激发幼教工作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能够促进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如果其特色不能很好的促进学校的组织文化的发展与形成,那么这种特色的存在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二)更新观念完善管理,形成互动、信任、合作的组织氛围
学校应改变那些不适应《纲要》要求的有关制度,以更好的促进教师和小学生自主地发展为更好的实现小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自主地工作,就必须要改变过去的一些不适宜的制度。、调整小学生作息时间,以保证小学生有充足的活动时间;调整小学生保育员的工作职责,深入挖掘生活细节中的教育价值;调整相关的检查制度,给小学生教师提供充分的自由和成长空间;加强民主性管理,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要不断增强小学生教师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学校的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与被管理者共同活动,协调一致,相互影响,有着强烈的双边依赖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水平。;建立起平等、合作、尊重的人际关系,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教师的团队建设要求教师之间的理解协作,集体荣誉和整体运转,强调组织的功能和力量。要求努力奋进,真诚和谐共同促进团队精神的深化。
(三)要正确树立课程价值观,积极探索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教育课程
1、以本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依据,探索适合本学校小学生发展的特色教学活动。
每个学校都有与众不同的条件,所以要依据本校基本情况,构建适合本校小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包小学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学生”。
2、要端正课程价值观,努力寻求学校课程之间的平衡。
第一、积极探索学校课程之间的平衡,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技术之一,保证课程之间的平衡,对于学校课程的实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二是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将课程的决策,实施,变革纳入制度化地轨道,确保课程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规划多元开放、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全面提高小学生教师的整体素质
首先要重视小学生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教科研能力,有特色的学校,就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根据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确立课题,深入教学实践,共同探讨怎样才能有实施效率地小学生教育。第二是开展内容丰富的培训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师的需求,对于教师的培训,可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为主。长久以来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制约着教师能力的发展,因此,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师培训形式,重点放在幼教的自主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