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师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也迅速增多,而指导教师又有限,造成了实习管理的多方面问题。一方面,学生在学校实习,教师在学校工作,由于空间上的距离,很多实习中面临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自我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在实习结束之后都会给学生下发实习手册进行实习评价,但是由于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较少,对于学生实习工作的具体细节没有清晰的认识,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导致评价工作只是来自于学生和实习学校的反馈。
二、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策略
(一)创新培养理念,设置多元化课程
依据小学教育专业“专业性、专门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性,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应包括以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学类的课程。教育学必修课程是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知识,教育学选修课程可以更加多元化,教育评价学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评级理念与方法;小学活动课研究课程则要教授给学生活动课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第二部分是心理学类课程,如小学生心理辅导、德育等课程。第三部分是普通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如大学语文、政治、体育等相关课程。第四部分是专业性学科课程,以保证学生学科的专业性。在总的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上,可以开设各学科的学科课程,如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此外还应注重开设一些有关美育的课程。第五部分是实践类课程。在实践类课程的设定中,要加强案例分析类课程和有关教育实习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案例分析类课程的内容应多元化,可以是有关学科类课程的案例分析课,可以是有关班级管理的案例分析课,可以是有关小学生心理的案例分析课。案例分析课所选取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并且应注重分析案例之后的总结环节。教育实习不仅应当作为教育实践,还应当作为一门课程。教育实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实习结束后还要进行总结,还应当进行教学科研。小学教育专业不仅需要开设多样化的课程,还应该开设一些专题报告以及相关问题的讨论环节。专题报告内容应具有实际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使高等师范本科院校组织教育实习的质量得到完善。同时,可以开设针对毕业生就业类或是职业规划类的专题报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当教育界有了突出的科研成果或是国家教育部有了新的教育制度,开展专题报告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全面的、准确的、最新的教育动态。
(二)具体落实实习指导工作
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可以设立教育实习指导中心,其目的一方面是为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指导教师开展教育实习指导培训工作,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教育实习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指导教师可以在此中心的带领下,共同探讨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措施。学生要与指导教师定期进行交流,指导教师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实习学校。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途径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如电子邮件、网络视频、电话等。定期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的问题,也可以使教师在实习结束后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评价。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实习过程有清晰而明确的了解,还应当明确教育实习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设定要全面,要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包括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
(三)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安排应以分散和集中相统一的形式进行。分散实习指的是从大一到大三都进入到小学进行短时间的实习,集中实习指的就是毕业前夕的实习。分散实习的目的在于了解小学的教学方法、小学课程等,把平时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分散实习是为了给集中实习奠定基础,分散实习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分散实习要具体分散到每个学期,每个学期都应该有固定的实习学校,并且学生一旦进入到小学实习都应分配有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跟踪与联系。每个学期还可开设模拟训练,针对分散实习的不足进行改进,使学生随时获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建立与实习学校的稳定联系
高等师范本科院校要建立稳定而长久的实习基地。双方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对于双方的教学工作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双方在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之上,还要保证长时期的合作,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可以请资深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宣传本校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小学校也要积极组织安排实习工作,与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共同合作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分散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定期到小学进行实习,进入到课堂学习指导教师或是其他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指导教师进行有关教学、小学生心理、师生交流、小学生个性发展等多方面的探讨。
作者:韩翠萍 李静 黄淑珍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