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小学教育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以生为本的小学教育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以生为本,构建开发学生潜能的课程体系

1.学科课程

(1)实行领导干部学科分管的制度

实行领导干部学科分管的制度,依据个人特长及学科基础,将各学科的教学落实到人。学科主任对全册(小学段)教材进行分析,并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小学段所有的知识进行提炼、归纳、整理,形成本学科知识体系,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对教学目标及检测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各学科教师再根据所教年级的知识体系,结合课标细读文本;学科组长整理归纳,这样就拉近了课程标准与教学常规的距离。

(2)从细处着手进行课堂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几年来几乎每位任课教师都参加了听名师讲课活动。我们的要求是每位骨干教师要专注学习一位名师,研究他的课堂、教学理念,吸取经验。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从解决低效环节入手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课堂打造完美,因此基于问题解决意识,我们把重点放在细节的问题解决上,解决了问题,课堂自然就会高效。

(3)抓校本化的课题,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

“问题即课题”是我们将教师引向教学研究的开端。每个教师学期末要确定下个学期着力解决的教学问题,这个问题无关大小,只要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有待解决的,就是有价值的。然后由教研组长汇总,之后提炼为下个学期的小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方面,教师们需要找到课题的研究和解决策略。学校从教师的需求入手,确定问题研究方法并进行过程性的指导,提高教师的研究兴趣。如:新的语文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做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又要扩大阅读量。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尝试探索“单元整合、群文教学、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单元整合”就是以单元为教学单位,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教材逐课学习,严格执行课时计划。然而“单元整合”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整合课程资源,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和教学。“群文教学”就是同时学习一组文章,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取舍,全面总结语言点,前后贯通,整合实施。“拓展阅读”就是在每个单元之后进行扩展训练。课堂教学只是一把钥匙,它帮助我们开启更广阔、更丰富的外在世界。这样,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必将硕果累累。我们立足积极探索高效的生本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关心学生的表现,在作业中也会考虑学生兴趣和作业负担等。学生在经过这种课堂培养后,变得懂知识,善表达,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2.活动课程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我们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实施、开发和评价课程。把学生的兴趣和体验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力争让课程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把课程理念确认为文化、能力和态度的养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课程开发学生的智慧,释放其潜能,发展其个性。让课程真正走向学生人格的培养,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以生为本,构建提升教师素养的学习文化

学生发展的前提是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素养得到了提升才能帮助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我们构建教师学习文化以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是我们提出多年的一个教师培训方案,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培训计划,是因为当初我们面临着大多数小学都曾有过的困境:教师年龄过大,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基本功较差。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每个学期确定两个培训项目,要求教师全员参加培训,培训结束进行考核。逐步确立了学校培训——自我提高——参与考核的教师培训思路,一点一滴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经过几年的积累和进步,我们在培训内容上从最基本的三字一画训练到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从单纯的课例培训到教学风格形成的探索,由闭门培训到打开校门请进送出,由到名校学习到向乡镇送教……教师提升的路子越走越宽了。之后我们推出了青蓝工程,师带徒、一帮一,逐步完成了培养团队建设。

在所有开展的培训中,网络是我们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开辟的教育论坛将在学习和实践中的所做所思所想写成主题帖,供大家参与讨论,帖子刷新量每日剧增。但后来发现论坛的方式不利于教师将自己的思想系统地梳理,由于刷新过快,教师要将一段时间内自己的思维梳理起来很困难,我们又尝试着建教育博客,从校内发展到校外,与更多的名师进行交流与沟通。目前,书写博客成为教师们教育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写随笔促进了他们对工作的思考。“以写促做”是我们的意外收获,“要想写得精彩,必须做得精彩”成为每个教师所秉承的理念。教师素质的提升着力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它不仅仅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更多的是教师的一种情感激发:对于教育本身的情感,对于工作同伴的情感,对于工作环境的情感。走过的路让我们更坚信:当我们与教师携手走在一起,分享成长喜悦的同时,也在沟通感情,产生对教育工作的无限情怀。这就是一种力量,并且这种力量累积将会成为一种教育文化。

三、以生为本,构建提高执行力的保障制度

每一项工作是否能够落实,在于这个团队的执行力,执行情况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把晏子的话作为工作中提高执行力的指向标,并不断提醒自己要“为”就必须将理念转化为现实,将计划转化成行动,将决策转化为操作,将目标转化为任务,只有“行”,才能“至”。为提高学校工作的执行力,我们做了如下的工作。

1.中层干部明确分工

中层干部明确分工,各人有自己职责和义务,各人之间的工作又相互联系,我们的原则是做好自己的事,关心大家的事。只有有了明确分工,工作效率才会有保障。

2.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

清晰的工作流程能够帮助我们在执行时有条不紊,清晰的工作流程大概包括规程制定、培训教师、关注过程、评价激励和反思总结几个方面。同时我们把学校工作分为四种类型:总体工作、单项工作、常规工作、应急工作。对各类工作进行程序编制,使得各部门明确工作落实的责任和目标。工作中环环相扣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我们力争把每一环的工作想细、抓实,有据可依,长期坚持,以逐步促进我校常规管理精细化风格的形成,同时规范学校的工作生态。

3.严明的制度作保证

执行离不开管理,而管理又讲究方法和手段。制度是我们常规管理的保障,只有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才能让工作有序地进行。然而,考虑到教师的情感,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尽最大努力让教师了解制度,让教师们认同制度是用来保护我们大多数人的利益,约束少数人不规范的行为,晓之以理,使人人都接受,在考虑到教师感情的前提下按照严明的制度办事。构建生本学校,办适合学生的教育,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促使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达到规范、高效,形成学校风格,创出我们的特色。我们正循着这条路努力探索,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作者:孙冲 单位:山东省烟台莱山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