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信息技术的价值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教学信息技术的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教学信息技术的价值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实验为主的探究式教育,即一些最基本的动手实践操作技能应在小学科学课中传授,这不仅是中小学教育衔接的要求,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对大自然进行独立探索,还要切实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必要的手段去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实验器材、材料,学会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等。事实表明,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配合实验,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利用其他感官辅助学习,不但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而且学生能对研究的问题理解得更快、更深刻。例如,在讲到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时,由于学生对实验中使用的酒精灯较为陌生,于是教师先拿着实验室的酒精灯让学生观察;然后,又利用软件制作了一个教学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酒精灯原理的认识。第一步,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配置实验装置,掌握实验注意事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酒精灯,可采取讲到什么部位就闪一下的方式,以形成感官刺激,加深学生的记忆。第二步,播放酒精灯点燃过程的动画,重点环节可反复播放,并加上文字注释,播放的同时教师再给予必要的讲解。第三步,出示一个灯芯燃烧的动画,让学生观察三层火焰的颜色区别,同时介绍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要用外焰加热。第四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如何熄灭酒精灯,同时强调一定要用灯帽盖灭火焰。此外,教师还可播放一些违规操作的视频,进一步提醒学生一定要用灯帽盖灭火焰。演示一遍之后,再让学生以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做学生可眼手并用,既增强了记忆效果,又加深了对酒精灯的认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应用

1.鼓励学生将课堂学习同课外学习相结合。学生可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举一反三,以便有效地进行课外学习。例如,在学了“昆虫”一课后,学生可利用网络认识各种各样的昆虫标本,了解其生活习性,并逐步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课后,学生还可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寻找昆虫、饲养昆虫或解剖昆虫并制成标本。这样,学生就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2.促进学生将书本学习同生活学习相结合。书本知识来源于实践,来自于生活,实际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同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让学生将书本知识活化,才能启发学生于生活中学习。例如,为了讲好“空气的污染和保护”一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显示工厂排放废气、车辆排放尾气等图片及大量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空气的污染,从而理性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然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寻所属地区空气污染所造成的后果,或找到水污染、垃圾污染等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感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上述做法能使环保意识自然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并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引导学生将教师计划下的学习同学生独立自主创新学习相结合。计划学习即教材、书本的学习;独立学习即课外学习。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广,如果仅靠课堂,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每一学期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课外观察实验,如观察天气、了解天气,了解某些植物生长的习性,养一些动物以便获得动物的生活习性等。这些实验是学生能做且很乐意做的事,学生往往会把在课外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同找到的资料相对照,或把课后观察报告、实验心得上传到网络上。该方式能多角度、多侧面、多途径地获得知识,变“苦学”为“乐学”,必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此,教师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假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综合等环节归纳出自然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科学课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就显得十分重要。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发挥出来,即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全新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一课时,需要学习日食、月食形成的过程,但课本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且部分内容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于是,笔者结合该课教学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插入Flash动画,配以文字注解和教师的讲解,充分发挥其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优势。当演示完之后,教师应让学生相互思考、讨论,再绘制月食、日食形成示意图,最后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讲述月食、日食形成的过程。实践证明,这一形式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变抽象为直观,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须处理好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中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大量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运用信息技术能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教学“探索宇宙”一课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显示浩瀚的宇宙,接着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并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认识每一种工具的发展历程。如望远镜方面可引导学生依次说出:天文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空间天文望远镜。然后,出示中国太空英雄杨利伟的照片,让学生说出还知道哪些太空英雄。这时,教师可随机出示他们的图片(万户、加加林、因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而遇难的机组成员、费俊龙、聂海胜),并向学生详细介绍他们的事迹。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介绍古代科学家,如中国的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外国的哥白尼、布鲁诺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等;展示各种航天器及了解航天灾难史等信息。这样,学生的科学兴趣就非常高,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颜美艳 黄金成 单位:湖南省临武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