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关注学生的需求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教育关注学生的需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教育关注学生的需求

一、关注生的需要,学校的管理要关注学生的视角

我们要从孩子的视角看待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创设各种平台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关注学生的视角,要秉持这样的原则:学校里的一切工作是否充分考虑了学校的管理主体,从孩子的角度来实施,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让学校培养的对象成为社会的积极的构建者。关注学生的视角,要求我们的管理要给师生留下自主的空间;要努力地营造有“爱心”的管理氛围,让孩子接纳;要让我们的师生保持灿烂的笑脸,让每一位孩子拥有纯真的笑脸。关注孩子的视角,要求我们的管理不能出现“缺位和越位”(即:儿童在儿童立场上的缺位,成人在儿童立场上的越位。以牺牲儿童的需求、兴趣、爱好为代价,实现成人的教育意愿与目标,导致儿童立场的成人化)。这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和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从培养“合格公民”的使命出发,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让孩子能够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加积极主动的健康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需要,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1.结构性。学校结构性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问题。校长要多采用“结构性”的思维方式,不要“点状”思维;要正确处理好学校内部和外部的关系;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党政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面对结构性问题,校长要有爱心、宽容、尊重他人、体谅他人之心;要不断地加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2.制度性。学校长期发展的根本在于制度的建设。评价一名校长的好坏之一要看校长对于学校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贡献情况,好的校长为学校留下好的制度、文化,这是给学校留下值得传承、发展的东西。

3.价值性。学校的制度对于师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校长在充分发挥个人对学校发展促进作用的同时,应当建立起有利于师生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制度。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让教师乐教、会教、教好;让行政干部乐管、会管、管好。因此,校长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上要能够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让每一位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让教师喜欢教书育人;让行政干部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和较高的管理艺术。

三、关注学生的需要,必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关注学生的需要,必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要有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关怀、了解孩子,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责任与义务;要关注学生独立的心理世界,让学生在自己的世界获得自由,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要求学校的管理关注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要帮助孩子能够获得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要让孩子得到认知、情感、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倾听孩子们的话语与心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要求学校必须为学生创设安全、健康的保护环境。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关系的康乐是良好学习的核心因素。因此,学校要为孩子创设有利于孩子身体、情感和心理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要求学校办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让学校的孩子成为快乐、健康、知识丰富和适应社会的儿童;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保障学生的各项权利;让学校成为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学校;学校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纳性的、友好的课堂和学习环境;要使师生在关爱中学会关爱,在接纳中学会接纳,在平等中学会平等,在民主中学会民主,在安全中体会到快乐、健康、幸福的成长。

四、关注学生的需要,要树立“新的课程观”

当今教育的要旨是个性化学习,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在不同科目有不同的能力。个性化学习不仅事关学生的发展,而且关乎学生未来的生存方式。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基础上,改善课程的格局,使课程设置兼具工具性与专业性。学校的办学不能忽视学校的“潜在课程”即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学校要让资源在课堂流通起来,建立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的关系,而非“我教你”的关系———教师的教育尊严在于教师的自尊、自重,为学生负责上。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要让每一位孩子以学校主人的身份去参与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树立民主观,主动积极地参与,让孩子拥有属于自我知识的构建、内化与愉悦的游戏时间。

我们现在的教育比较缺乏的是关注学生的需要,这是对教育的“亵渎”。学校教育只有建立在关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达到“有教无类、因人施教”的境地,才是对教育的真正理解,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才能让人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地丰富,达到自我的完善,才能让人具有“永生”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关注学生的需要,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地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让我们的每一位孩子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关注学生的需要,让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幸福、发展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他们的一辈子负责;关注学生的需要,要求每一个教育者要能够多一份责任感、危机感和使命感。从大的方面讲,关注学生的需要也是关乎民生,关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兴衰,关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林永飘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