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是我国现代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体制分为三级,即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初中教师由师范专科学校培养,高中教师由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教师教育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而且这一过渡尚未完成,于1990年代后期,又开始了由二级师范教育向一级或是新三级﹙专科、本科、研究生﹚师范教育过渡的研究和实践。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将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到2020年,教育部规划小学教师将总体上实现本科化。开创教师教育培养的新格局、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学历层次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路。
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在美国,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了小学教师应具备大学学历,教师工资不以其所任教学校评定,而一律按受教育程度﹙学位﹚评定。随后,中等师范学校数量逐渐减少、消失,被有资格授予各级学位的师范学校和高等院校取代。1949年,日本制定了《教育职员许可法》,规定大学毕业生修完了规定的教育课程,才可取得小学和中学教师资格证。在英国,小学师资主要在大学培养。在法国,设立了教师教育大学中心,实施一元化的师资培养,开设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的二年制教师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在德国,各个州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小学教师基本上是由高等教育机构来培养。总之,世界各国迅速发展教师教育,加大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对从事小学教育的人才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小学教师培养层次上移,向着高起点、高学历、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培养小学师资的中等师范学校逐步减少以至消亡,而被更高层次的师范教育所替代。
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路径
(一)明确高等教育专业内涵,强化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征
专业作为一种建制,一种知识生产、传播与分配制度,一种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规定着知识范围的边界,规定着教育资源的分配,规定着人力资源的结构与流向。专业在高等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着突出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就是建立在普通基础教育之上的专业教育。世界高等学校的专门教育实际上是“根据学术门类划分或职业门类划分,将课程组合成不同的专门化领域。”[2]专业建设,对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间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设置,为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今天,把握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发展特征,对促进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内涵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强化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征,避免外延扩大。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主要是根据社会需要而设置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专业自身规范建设。小学教育专业应该根置于大学文化的沃土,应坚持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方向。在美国,小学师资的培养,一般在文理大学和综合性大学进行,专业认同度高。然而,在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相对于传统师范本科专业来说,专业特征不明,学生专业归属感不强,专业认同度不高,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不是中师、专科教育的简单升格,亦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师范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了增加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一些高校拓展了专业外延。这种做法,出发点无可非议,实际效果则适得其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该突出小学教育的专业特征,明确小学教育的专业方向,防止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双专业”的倾向。
(二)树立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强化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教育呼唤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核心之一乃是科研素养,这是教育改革的原创潜能,也是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而不是脱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因而“行动研究”是很好的研究方式。“行动研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作为教育实践者的小学教师应该在行动研究中要不断地检核、修正、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而且教师集各种角色于一身,研究者、观察者、访问者、分析者等,更要随时反省自己的角色,不仅要做技术性的反省,更要做实际性、批判性的反省。
(三)融合科学与人文精神,形成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完美人才素质结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关于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其实是个老问题,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圣贤对这个问题即曾有过精透圆通的见解,他们认为,道德为目的,经济为工具,道德为立国之本,经济为治国之用。[3]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承载和导引人类社会前进的两条轨道,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两者之间有着互生共补的关系。科学精神的弘扬恢复了理性的权威,人文精神的倡导重新树立了人的尊严,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两者并重,社会才能顺利前进。完美的人才素质结构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融合。完美人才要通过实施完美的教育来培养,完美的教育就是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实施完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前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人生成就至多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受其他因素影响。例如意志力、自信心、控制情绪、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自我激励、思考方法等。[4]对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来说,强调自然科学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强调人文科学的教育;既要培养较全的科学素养,又要培养一定的人文素养。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需要具备诚信、正直、积极、乐观的品质,通过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应该体现综合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注重联系儿童经验和生活实际,重视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这一课程结构的调整,意味着对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小学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四)明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服务面向,把握人才培养特质
服务面向是指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范围和层次。服务面向是专业发展的基石,亦是高校办学理念、水平、实力的特定表现维度。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设置,并没有改变培养小学教师的宗旨,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建设要立足小学教育,服务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一个组成部分,培养高规格的小学教师,它的服务面向是小学。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定位于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和研究型的小学教师。把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特质是确保人才服务面向的前提。小学教育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主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牢固的小学教育专业思想,高尚的道德修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熟悉小学教育,适应现代小学教育发展需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教育管理人员。关于小学教师的特质,国内外的学者曾做过一系列的论述,多关注小学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或小学教师的特殊性等。我国学者顾明远教授指出,小学教师的培养由中师提升到本科层次,首先要全面提升职前教师的文化底蕴,其次是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应该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情感。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小学教师通过各类课程和活动引导儿童向真、善、美的方向和谐发展,因而小学教师应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且对其性格、气质、敏感及应对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也很高。[5]小学生处于未成熟阶段,其模仿性和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品行端正、人格高尚,对学生能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五)以多学科为支撑学科群,建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是“源”,专业是“流”。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在我国师范教育体制中是一个新兴专业,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明确专业建设的支持“学科群”,打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基石。所谓的“学科群”,从高等教育专业与学科目录来看,它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具有相同级次的学科的集合。“学科群”的大小不仅与同级次的学科数量相关,还与所含学科的类目级次相关,学科的级次越高,学科的口径越大,学科群中学科的容量就越大。有时某个学科下设若干个专业,有时某个专业又需要若干个学科支撑。学科以专业为基础,专业以学科为依托。着力建设好支撑学科,建立学科交叉平台,形成新的学科专业生长点。构建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应该有强有力的学科群的支撑,它承担着教师教育的任务,其专业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小学教育专业属于多学科支撑的一个专业,如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理学、史学、健康医学、音乐、美术等。[6]小学教育专业一般设置在初等教育学院或者是师范学院,它是一个多学科支撑的学院,决定了其需要以一个综合性、多学科背景的大学作为依托,这样才利于师范人才培养及学科专业水平提升。
从专业建设目标看,目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在我国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在学有专长的基础上,突出学科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其人才培养模式为“综合培养,学有所长”。一般来说,小学课程的综合性、交叉性决定了小学教师在知识结构应该突出综合性。在综合培养的基础上,还应该要求学生学有所长,每个学生应选择一门学科领域作为自己的课程发展领域,为将来自己成为某一学科专家打下基础。具体而言,这一学科应该达到相应学科的专科或者专科以上的要求。另外,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育在改革,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会学习,走进教育教学研究领域,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当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必须以人才素质结构和人才特质为基础,根据综合培养的思路来建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丁小明 严权 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教务处 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