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计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体育场地作为中小学校园建筑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教学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们课余时间进行活动的主要场所。我国的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同发展,体育活动与教室中的理论知识教学都是学生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具有互相补助、互有增益的关系,体育活动对中小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中小学校园建筑体育场地设计理念的探讨,结合西安市翠华路小学长安大学校区的实例,探索一种符合中小学校园建筑的体育场地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体育场地;设计策略
现代校园建筑设计理念起源于西方国家,我国校园建筑的设计市场是蓬勃且粗犷发展的,快速发展的设计市场积累了大量经验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以下以西安市翠华路小学长安大学校区的体育场地设计为例对中小学体育场地的设计策略进行探究。
1西安市翠华路小学长安大学校区体育场地现状
该学校现配备两个标准篮球场、两个标准羽毛球场及一个五人制足球场和多处小规模活动场地,配备200m标准跑道和50m直跑道,主体育场与学校主入口相邻但并不对外开放,对于学校现有师生规模,体育场地设置数量低于标准要求,学生活动空间受限。学校内体育设施种类少且品质较差,学生可选择的活动类型受到很大制约,只能进行较为单一乏味的活动。部分体育场地及设施布置在餐厅后勤空间及教学楼背后,十分偏僻,由于课间时间短,为了不耽误上课,几乎所有学生都不会选择距离教室远的场地进行活动,即使这些地方拥有更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他们更倾向于就近选择活动场地。因此,除校园中主体育场地及相邻羽毛球场外,其他体育场地的利用率极低。而且,校园内只有室外体育场地,未设置室内体育场馆,学生活动受气候条件影响极大,如图2所示,天气情况不允许时,体育课程也无法正常进行。
2中小学体育场地普遍性问题总结
2.1体育场地布局设计模型单一
现有中小学体育场地大多以体育竞技功能(校运会)和日常体育课程训练为主。过去的中小学体育操场功能较为单一,针对体育教学或者体育竞赛进行功能设计,设计模式固化。
2.2体育场地空间品质低下
大部分学校内的体育场地是必须交通空间、集散场地,甚至是展现学校形象工程的空间,没有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培育与兴趣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并建筑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学生对于现有校园的体育场地个性体验感、参与感不强。
2.3体育场地空间色彩搭配传统单调
我市大部分学校体育场地空间色彩搭配传统、单一、缺乏设计感,大部分为红色塑胶跑道,绿色田径场,再无其他利于活跃体育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创新的涂装和图形设计。
3影响体育场地建设的因素
3.1相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发展的投入不足
我国绝大多数学校为公立学校,其运行和基本建设经费等均由地方财政予以保障,但是,相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限制其发展的首要因素。
3.2学校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
社会、学校、家长对体育不够重视,盲目追求升学率,普遍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这些直接导致了社会体育教学的实施和发展。
3.3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空间受限
尽管相关部门和学校有能力投入建设体育场地,也无地可建,虽然学校运动场地可以朝立体化竖向发展,但必然会增加难以承担的高昂的建设成本。
4中小学体育场地设计策略
中小学体育场地作为一个服务型功能空间,其设计必然要符合主要服务对象即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同时依据体育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使中小学体育场地不仅成为满足正常体育活动等行为的“容器”,更是传播体育文化、促进中小学生精神建设的积极空间。
4.1空间竖向化
当前国家土地管理制度严格,校园规划用地趋向集约化、高密度化发展,要求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但是,当前校园体育用地土地利用粗放,存在大量闲置浪费面积,例如,国内中小学体育场地多为首层、平地、户外,容积率过低,有悖于未来城市集约化的发展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场地也应该朝着竖向空间发展,加强地下、空中空间的利用,在满足设计规范和不影响教学空间的情况下,做出丰富多彩的地下、空中体育空间。
4.2功能复合化
新建校园体育场地在空间规模上首先应当考虑学校整体建设规模,其次应以体育场地同时容纳的班级数量和学生数量进行体育活动为指标,再者进行合理的空间组织,最后实现主体功能的多功能化、集约化、空间复合化。未来体育教育重心应逐渐向“健康体育”方向转变,小型活动场地逐渐代替传统大型运动场地,如慢跑道、野外活动、地景公园、社团活动场地等将成为设计趋势。
4.3空间界限模糊处理与体育文化营造
校园环境中的界限主要包括学校与外界空间的界限和校园内室内外空间之间的界限。目前,国内的中小学处于模糊校园内室内外空间界限的阶段。室内外空间模糊化,现状较差,这对中小学生的活动产生了系列限制,对活动量大、活动空间需求高的学生来说无疑产生负面影响,降低活动积极性。室内空间与体育场地之间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使原本拥有实质界限的内外空间由于功能的融合将逐渐贯穿为一个没有明确界限的有层次变化的整体,学生可活动的空间逐步扩大,行为方式更丰富,活动更自由。空间界限逐渐模糊意味着运动空间逐渐开阔,没有层次上的变化,空间的趣味性就很难营造出来。而空间的乏味会导致场所精神的消散、体育文化的缺失,界限模糊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通过多样的手法塑造积极空间,不仅能保证基础的活动空间需求,还可以满足多种活动类型的场地要求,通过不同的景观设计凸显场所的空间主题也是体育文化营造的重要方式。
4.4空间色彩搭配
设计中合理的色彩运用会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依据中小学生心理使用合理的色彩处理会对学生的情绪和感受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依据颜色在视觉效果上划分空间,使空间服务对象自发积极地使用空间,增加体育场地层次感与趣味性。孩子对颜色具有特殊的敏锐性,体育场地的多色彩搭配处理可以从心理上创造空间吸引力,提高空间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发展,提高学生在体育空间中的参与活力。
5结语
中小学校园建筑中体育场地的设计与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息息相关,体育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中小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基础,因此建设好校园中的体育场地是一项教育大事。正如上文所提到,忽视体育教育、建设资金短缺、建设用地紧张都能成为限制校园建筑体育场地发展的因素。对于设计者而言,好的设计策略是从空间竖向化、功能复合化、空间色彩搭配、空间界限模糊化以及体育文化营造等方面入手更有效地进行体育场地设计。
作者:韩昉 单位:广州市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