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公正存在问题及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公正存在问题及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公正存在问题及策略

【摘要】教师公正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处理各种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公正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尊重学生,部分学生受到歧视;占用其他学科时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限;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教师忽视个别教育,后进生疲于课外辅导。为了学生能够健康发展,教师应认真学习并尊重学生权利,履行教师义务;还原多样化课程,为学生提供特长展示的舞台;充分运用一切教育机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因材施教,艺术把握公正技巧。

【关键词】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公正

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学生普遍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享有教育资源,教育政策为学生在教育中受到公正对待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但是,在教育政策的大前提下,教师公正才是保证学生在教育中得到公正对待的直接因素。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形成、继续学习和未来生活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公正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不公正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一、教师公正的内涵

教师公正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处理各种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教师公正的内涵包括同等对待和差别对待两个方面。同等对待即对所有学生的权利、资源、机会等的无差别对待。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学者苏君阳曾说“教师与学生的尊严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潜在性因素。一旦教师或学生失去了尊严以后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公正的实现问题”[1]。所以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是首要条件。其次,为了能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且保持个性的全面人才,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证每个学生能够享有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最后,教师应将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机会平等地分配给每一个学生,保证每个学生接受同等的教育机会;在满足上述同等对待的基础上,教师公正还应做到差别对待,即根据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给予不同个体与之相适应的对待方式。

二、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公正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公正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权利、教育分配的不公正、教育机会处理的不公正、面对不同的个体不能因材施教。

(一)不尊重学生,部分学生受歧视

在这个追求知识的时代,师德的考量逐渐被淡化,教师在追求教学成效———班级成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权利。他们往往为了维持班级秩序、提高教学成绩完全不顾学生的自尊心,在公开场合毫不留情地训斥学生,并轻易地将一些学生定义为“问题学生”。除在班级学生面前的严厉训斥外,还要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在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点名批评学生的行为、成绩。被教师定义的“问题学生”往往招致班级其他同学和家长的无情嘲笑,并成为众人议论的对象。久而久之,“问题学生”被同学说成是“多动症患者”“学习困难户”。面对旁人的另眼相看、父母的失望,这些学生的自尊心不断被摧毁。

(二)占用其他学科时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限

如今,一些小学教师将教育异化为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所以,考试科目就成为小学教师自主划定的重点学科,而其他学科则可有可无。对于课程标准中规定为小学生开设的多样化课程,如美术、音乐、科学等,经常被占用,作为学生做练习题、做测试题的时间。在这个本该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的校园里,学生却因教师的“小算盘”失去了可以展现自己特长的舞台。久而久之,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部分学生无奈地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按着教师的要求向“好学生”发展。还有些学生则日日盼着早点逃离学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三)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机会不均等

由于任务繁重,教师通常会组建班委会为自己减轻负担。但是班委会成员的选择普遍由教师一人决定,成绩优异、纪律好、办事能力强的学生是教师的不二选择,教师认为“表现好”的学生能将自己交代的任务及时妥善地完成,无需多花费心思,还能给同学做出表率,带领班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那些本是性格外向被教师定义为“自律性差”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被教师定义为“办事能力弱”的学生则无缘入选班委会,当然也与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无缘了。无缘入选班委会的学生永远处在被管理的境地,尽管他们也很渴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希望教师能给他们展现自己、服务教师和同学的机会,但是教师却认为他们不适合也不能成为班委会的一员。

(四)教师忽视个别教育,后进生疲于课外辅导

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尤其是刚入学的小学生,学前教育阶段的开发程度不同导致智力发展有较大差异,个别小学生接受能力差、反应慢,而小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保证大多数掌握即可,后进生因此无法吸收课堂知识。教师将这些学生不理想的成绩归因于能力差,家长只好给孩子课后进辅导班补课。双倍甚至多倍的学习时间使这些学生的大脑超负荷运转,他们拖着疲惫的大脑奔忙于学校和“第二学校”之间,有时连睡眠时间都难以保证。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并恶性循环,慢慢地也就真的成为了后进生。在他们还没有真正入门学习的时候,就被教师认定为后进生。

三、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公正问题的原因分析

下面主要从内在原因(教师自身原因)和外在原因(非教师自身原因)对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公正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师忽视了学生权利和教师义务

王海明说:“权利和义务的交换是公正的根本问题。”[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履行自己的义务,也要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总会表现出各种令成年人费解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很强。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当众训斥,将学生的成绩和不良行为在家长会、微信群公开点名批评,严重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教师没有履行“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的义务。而大多数教师并不认为这么做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他们将教师的义务异化为“教知识”,他们认为学生受点儿挫折没有什么,可学生的心理已经因此受到严重的伤害。教师对某个学生言语不当使得班级其他学生也模仿教师的话术,歧视同学。教师对学生权利的不尊重还体现在不能为学生提供应有的课程资源。有研究者曾提出,“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主要通过上课、参加学校课外活动,使用学校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以及获得公正评价等内容构成”[3]。所以接受课程标准规定的各门课程也是学生的权利,占用“非主科”课程也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不尊重。

(二)“教师成绩本位文化”下的急功近利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使学生赢在起跑线上,为了教师评职评优的条件,小学教师将考试成绩作为教育的不二追求,多数教师不遗余力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提高班级的考试成绩,教师利用一切时间让学生背诵、抄写、练习考试要考查的内容,时时刻刻关注着班级的排名。而与考试成绩不相关的学生的心声、幸福以及学生是否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则被他们忽略或轻视。课程标准为学生安排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意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涂抹多彩的人生底色,然而教师的错误教学思维———成绩本位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缺少了彩色。

(三)教师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

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教育能力。课堂上,反应慢的学生难以作答,教师把回答问题机会给予反应快的学生,其实是教师忽视了课堂提问的教育机会,通过对反应慢的学生的启发会更好地带动全班学生的思考,进而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选择“表现好”的学生组成班委会,教师也同样忽视了班委会的组建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平台。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成为班委会的一员,不仅能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而且他们也会因此学会自律。同时,教师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拥有展现自己的舞台,他们也希望受到教师的认可,只不过小学生年龄尚小,还未成熟,不知如何争取这样的机会,而教师也没有读懂学生的心声,按照自己错误的教学理念,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宝贵的教育机会。

(四)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

如今,小学生数量多,基础教育资源有限,大班型的教学模式成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常态,班级工作量以及学校布置的各项教育任务,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控制能力,教师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关注到班级的每个学生。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尚小,自制能力较差,总是会不停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时时刻刻约束和教导。繁重的工作量导致教师身心疲惫,没有余力关注个别教育问题。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能也希望能给予更多的关注,但是精力有限,力不从心,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四、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公正问题的解决策略

如今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公正存在很多问题,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以及教师自身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各级各类的教育政策固然不完美、学校的各种考核制度固然不够完善、大班型的教学下教师的工作确实很是辛苦,但外在原因不应成为搪塞教师难以做到公正的主要说辞,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做到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认真学习并尊重学生权利,履行教师义务

有研究者曾提出“在教育系统中内部各个不同领域之间可以相互比较公正性的标准就是对人的尊重”[4]。所以,在教育中,教师不尊重学生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公正的实现。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各项教育法规,采取教育和保护相结合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欣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表达,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私下跟家长沟通,以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也可以私下找学生谈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度,这种感化可以催发出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学生,教师都应该真诚地欣赏他、尊重他。要相信在有爱公正的教育下,学生都会是好学生。教育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学生也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

(二)还原多样化课程,为学生提供特长展示的舞台

埃里克森在八阶段理论中指出:“小学生(6~12岁)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如果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继续加倍努力,反之,则会产生自卑。有时,所谓的失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只是没有达到自己或者父母、教师、兄弟姐妹等确定的标准。”[5]当教师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因素时,学生也就相应地把取得成绩这项任务看成是他们唯一的价值标准了。而多样化的课程恰恰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探究、思考等能力,这些能力能很大程度地促进考试学科的学习。所以,多样化课程的意义远不止一个科目的学习,更是对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除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多样化课程,教师还可以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展现特长的机会,例如开班会、联欢会,让有特长的学生秀出他们的闪光点,这样的机会也会成为学生转变的契机,使他们对学习充满激情。

(三)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教育中的每一个教育机会教师都应珍视,课堂提问环节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所有学生思考之后再随机提问,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好,教师可以趁机启发引导,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组建班委会既可以为教师分担任务,又可以锻炼班委会成员的能力,这也是教育场域中的一种隐性教育资源。罗尔斯的一般正义观的初次表述是:“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6]所以,教师在班委会成员的选拔上要给予每个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例如可以让所有学生轮流做班长,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任务中来,在初期教给他们恰当的管理方法,慢慢地学生不仅学会了管理,而且还会更自律,整个班级也会展现出良好的风貌。

(四)因材施教,艺术把握公正技巧

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就是完全平等与比例平等的结合,对相等的人分配给相等的事物。[7]所以,教师公正还需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给予恰切的教育。德沃金提出补偿自然劣势的“保险方案”和“拍卖方案”。就是在拍卖之前,先给自然条件较差者补偿,保证他们在拍卖中有平等的起点。“先于拍卖的补偿能够保证每个人在选择和追求有价值的生活计划时,具有相同的能力。”[8]一个班级总会有能力稍差的学生,但这些后进生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他们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引导和耐心。大班型教学模式下,教师确实很难抽出时间为小学生提供补偿教育,但从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中,可以知道每个小学生都有“好学生倾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针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给予真诚的学习期望和鼓励,通过睿智的言语鼓励使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除此之外,小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多花一点时间,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抛给他们,给他们做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去思考,当他们回答正确的时候,给予他们诚恳的表扬。在教师的认可下,他们对学习将更有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的知识,也就无需在放学后打“疲劳战”了。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心灵的拥抱,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教育最大的价值,也是教育的宗旨。小学阶段的教育作为后续教育的基础、学生未来生活的地基,对学生继续接受教育和未来生活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教师应该为小学生提供公正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学生的心灵为教育的出发点,以公正为旗帜,让学生在公正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苏君阳.公正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李晓燕.中小学生权利与义务现状调查报告[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1).

[4][美]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第7版.吕红梅,姚梅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6][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M].刘莘,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8]岑国桢.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侯鑫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