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民族民间艺术传承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教育中民族民间艺术传承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等教育中民族民间艺术传承路径

摘要:在智能时代的当今社会,在民族与民间艺术发展陷入困境之时,旨在研究教育与传承的障碍如何解除。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在传承民间艺术、民族文化的发展方面,如何担起重任。立足当前国内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现状切入,基于高等教育与专业设计、创新改进的视角,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路径,优化高等艺术教育的可循路径。对民族民间艺术与专业教学的高效衔接,提供经验和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民族民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从城市地区到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教育进步等成绩非常显著。尤其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城镇化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相继涌向城市,包括其子女也陆续在城市扎根生活。无论是汉族人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同胞,在追求好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同时,也逐渐偏离了生活传统[1],即与我们民族文化的原生地渐行渐远。就好比现在的我们,感受着现代化、都市化,而千百年来的传统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却很难在城市间寻觅。但是,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的既定目标。故此,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这是当下界内人士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持续关注的建设内容。

一、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设置与教学理念的滞后性

在高等教育领域,民族民间艺术及其文化方面的传教,更多集中在艺术类院校,当然也包括综合类高等院校。总的来看,在课程设置层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无论是各专业学科,在关于民族文化的课程内容方面,关于主流文化的课程占比在80%以上。不过,更进一步会有惊讶发现,专门反映我国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化知识内容及其课程设置比例,仅为10%-15%。民族各地域文化的传承特点比较趋同[2],尽管关联的文化课内容有一定的比重,但直接涉及到物质文化保护、民族意识传递的教学管理很少,包括像传统服饰、节日、风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对于此类知识,大多以理论灌输的方式试图强化学习者的认知。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与行为理念丝毫不会帮助受众了解表象背后的文化渊源。传统文化的传承,失去了灵魂也就无从感受民族文化深度的魅力,那么也就无法有效传承。

(二)教师关于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培训严重不足

通常情况下,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其思想价值观相当程度上会影响着学生们的判断及认知。所以,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首要解决的就是教师自身观念问题和知识储备。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民族文化知识,只有如此,才能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将文化意识融入到学科内容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过,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内容更多属于教师就职后培训工作,且针对性不足,培训时间和内容上也无绝对保障。(三)高等教育关于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和成长均离不开后盾支撑,而资金投入作为最直接的保障性条件,更是不可或缺。简言之,资金投入是每一所学校民族文化与艺术教育面临的头等大事。在该层面,对于专业的院校来说,投入比例相对高一些,但从全国各类院校整体发展来看,是远远不够的。以学校音乐课为例,传统戏曲、古典音乐等均属于学习的范畴,但要想达到预期目标及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包括活动场所、设备等。其他课程学科也一样,比如一些美术设计类专业,对于该方面的需求更为显现。总之,资金问题是目前高等教育中开展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源头性问题。

二、关于民族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民间艺术走进课堂的改革设想

(一)民间艺术走进大学课堂

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本质区分,单以艺术教育来看,主要体现在层次面和表现方式上。近十几年来,国内高等教育一直处在持续扩张的态势,而重要构成部分的高等艺术教育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对于前文中归纳总结的几方面普遍性问题现象,近些年来也一直在改进与优化。不过,依然存在一个潜在性的核心问题,即专业趋同。无论是培养目标的设定还是培养规格与模式的优化,或者是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选材,均体现出高度的趋同性。即便是要求讲个性、讲创新的艺术类专业教学中,整个课程体系也是整齐划一。笔者以为,该教育行为现象并非规范化,也不属于高等教育办学规范化的范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着自身规律,问题的持续呈现与弊端暴露,恰恰印证了现行教育体制与课程运作模式的不协同性。民间艺术的特色在于地方性,即民间艺术与民俗如影随形。有句老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无论是景观还是风俗节日,不尽相同。此外,上述简要提到高等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与中小学有本质区分,并直观体现在课程教材上。不同的是,高校艺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对本领域知识内容深入研究之上,即将所关注的地域文化和民间艺术直接放到区域文化、传统风俗、方言、经济生产方式等文化语境中。简单来理解,即其不是要求理念和知识的传播,更不是单纯地学习技法技能,而是要求通过多样多元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比如像艺术设计类专业,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营销、服装设计、数字媒体技术、产品造型设计等,彼此之间均紧密相联,均属于传承民间艺术的可循发展路径

(二)高校艺术专业教学管理

结合浙江中部地区几所高等院校的办学实际,重点围绕着近两年本校的发展建设情况,专门从较为典型的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专业学科为例,对于民族民间艺术与专业教学的高效衔接,谈及一下经验和策略。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管理中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具体来看,各专业教学内容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信息及设计。通俗点来理解,倾向于美术范畴。关于视觉传达设计,该术语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于日本举办的世界设计大会上。随着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各大相关领域。比如,常见的有LOGO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报刊杂志设计、招贴海报设计、电子广告牌设计等。简言之,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一种告知的设计。其汇合了工艺美术、印刷美术、商业美术、装潢设计与平面设计各内容。在专业教学中,旨在培养创造性、新颖、无约束的思维式人才。总的来讲,该专业与其他民族民间美术的基本课程基本一致,在基础理解性、知识技能的培育之下,更多在于增强专业内学生们的视野,即最大限度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了解各种民间艺术,即增强专业的技术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关注程度。正如前文多番介绍分析,在全新的互联网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学生对我国古老传统的民间艺术渐渐失去兴趣,即认为古代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就是过时的东西,殊不知自身所长期接受的外来事物本身也属于其他国家地区古老、流传、演变发展而来的东西。但是,现有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言,仍需要加大重视,并予以有效改进。对此,教师在讲课时,应充分结合我国传统神话故事,比如天神祈祷、佛家神仙等。比如,以剪纸艺术为例,像太阳鸟等,就赋有新婚的含义。图1、2为我院学生设计的民间艺术为元素的海报。2.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管理中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精神物化,除了物质类文化遗产与民情风貌之外,更多直观呈现在音乐、美术、舞蹈等传统元素中。以高等院校的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为例,在当前,中国数字媒体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但是,现实的背后一直是不堪直面的凄凉。国内数字媒体长期以来被日欧数字媒体技术压制,国内数字媒体产业市场也被外国数字媒体占据。相对而言,尽管国内创作者推出的一些关于传统民族文化色彩的作品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即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依然被誉为中国数字媒体崛起的迹象。由此可见,国内市场及广大受众对于该领域的憧憬一直存在,这本身就是源于民族性的心理。不过,现实的确难以满足大众需求。可是,却很少有人真正剖析困境的成因,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缺乏正确的定位,为了表现民族色彩而创作,只会越来越远地疏离民族文化,最终丧失市场与价值。根据校内的一份调研显示,超过九成的受众均一致认为,国内数字媒体一味模仿他人,画风缺乏创新,毫无个性科研。不仅如此,超八成的受众则偏爱日本数字媒体。在原因归纳方面,很多人表示,国内数字媒体设计习惯性主题先行,思想僵化,缺乏娱乐的精神和态度,与寓教于乐的数字媒体创作理念相背离,更无从谈起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与现实价值。图3、4为我院学生设计的民间艺术为元素的动画场。3.国际视野下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民族民间艺术的呈现,源于社会普通劳动群体,大家使用特定的材料和方法,并经过不断的实践,遵循自适的可能性精神,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风俗性的艺术形态。纵观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之所以传承不断,恰恰源于创新,基于服务社会发展、服务民众生活的前进路线,不断适应新社会、新环境。正如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与之相反,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高等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等衔接性极强。再次引用袁熙旸先生的观点,“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不可能是脱离民族文化传统的凭空创造,而只能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批判性的继承与发展,它需要经历扬弃的过程与转换”。

三、关于优化高等艺术教育的可循路径

笔者从西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这两大艺术类专业为切入点,进一步指明了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机制缺失。严格意义上来讲,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与高等艺术教育各专业学科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因为在现实中总是有人说,要如何如何保护传统文化、要如何如何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但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并非一句又一句的口号,也并非制订一套总的发展战略就能实现的,而是要立足实际,回归本源。早期部分民间艺术与文化风俗的消失,同样也是趋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没有创新也就失去了发展,终将被社会淘汰。同理,在全新的市场经济时代,一切都是围绕着经济建设、民众生活服务,要想真正实现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发扬,就需要与社会学科的研究、实践融为一体。民族民间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对接,恰恰是最佳保护与传承的路径。包括传统神话故事、民间传奇故事、图腾文化的设计元素体现等。尤其是在设计理念上,这些均会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宝贵资源。并且这些看似熟悉又陌生的民族艺术形式本身就存在于生活的实际中,包括一些影视作品、电视节目、品牌广告等,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常见。

四、结语

笔者以视觉创达设计专业为例寻求高等教育中民族民间艺术传承的发展路径,文化离不开交流,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视觉传达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包括上述提到的服饰,此外还包括音乐、美术、舞蹈、历史、宗教、地域等[8]。总之,如何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和精神风貌完美呈现出来,才能真正响应那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反之,假如我们培养的专业设计人才,对传统民族文化、民间艺术一问三不知,创作作品中临时搜集一些资料,那么呈现出来的作品怎么可能不被大众吐槽?如此以来,陷入恶性循环,更无从谈及创新与发展。

作者:孔德时 许晓萍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