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方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生活是德育的来源,教师的德育应当实现生活化,有效地统一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活动。借助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方式以及跟家长一起管理学生平时的生活,从而有效地实施德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本文阐述了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及其生活化的实施方式。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实施;方式
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模式比较固定,主要是将思想道德知识灌输给学生,不重视实践的功能,这造成不少学生仅仅是被动地学习教师讲解的知识,未曾体会到德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到最后仅仅掌握了一些所谓的道德原则。因此,为了体现德育的功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教师需要实现德育的生活化,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对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和现状
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幼稚、单纯等,他们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有效方式是学校教育。立足于小学生形成行为道德习惯的特点而言,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基于教师的引导而形成道德行为,要么是对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模仿;小学高年级学生才逐步地体现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总之,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开始阶段,能够结合一些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推动学生从“知道”转变为“行动”。这样一来,在学生由实践当中切实感受自身结合相应的道德标准而给他人或集体带来利益和得到好评的过程中,他们自身才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教师道德标准的意义,进而提高不断提升实施这一系列标准的热情和耐性。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载体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务必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优化德育教学模式,结合研究性学习、探讨式、启发式等活泼生动的方式实施德育教育。而总结我们自身德育教育缺少有效性的原因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规定过多的框架,往往一味地要求立足于标准与规范,通过一种模式化、教条化的形式教育学生,不顾及学生的需要与学习兴趣,未曾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常常注重强制与灌输,这不利于内化学生的品德,也对学生的思维形成禁锢作用。鉴于此,德育教学只有跟实际生活相联系,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尊重生活、创造生活,立足于生活的根源,才可以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从本质上来讲,实际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而好的生活能够进行好的教育,反之则是坏的教育。综观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一名学生是不是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在乎被灌输多少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而在乎是不是立足于其实际生活以及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求其自律和提高修养。为此,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方式非常值得倡导。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方式
(一)制定有效的日常行为规范
小学生的特点和天性是活泼好动。教师实施德育不可以扼杀小学生的天性,也不可以让学生太放纵自己,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天性进行学习。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德育的生活化,教师需要制定一些日常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且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活动进行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教师在德育生活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启发学生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等。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发现一部分学生浪费纸张、随地乱扔东西、不爱护小草等,这一系列坏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地观察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行为动作,结合学生平时的行为动作制定规范,进而对学生的行为动作进行规范,实现生活化的德育教学。像是在日常行为规范中需要涵盖下面的内容:礼貌待人、说话不粗鲁、懂得为别人的感受考虑;爱护小草和树木、制止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不乱扔垃圾、爱护周围的环境等等。总之,教师只有制定完善的日常行为规范,才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在建设学校文化中融入德育
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当以德育生活化作为视角,积极地分析建设校园文化的方式,从而体现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一是建设美丽的校园环境。学校需要在党委与教育局的扶持下,通过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认真设计,创设美化、绿化、净化的学校环境,以使墙壁板报、长廊楼梯、花坛草坪、学习园地等变成形象的画与无声的诗。从而确保每一寸土地能够培养人、每一块墙壁能够影响人,进而在自然而然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推动学生快乐地学习和发展。二是创设浓郁的文化气氛。学校的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教室等都需要注重安静、优雅、整洁、干净。并且,将著名学者与科学家的画像布置在教室以及教学楼,张贴一些名言警句,以及在校道橱窗与教学楼墙壁写一些激励学生的学风、校风、校训、标语等等。
(三)通过专题德育活动实现德育的生活化
教师在实施德育的时候,应当立足于专题教育活动,营造一系列的道德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习惯,以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地建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认知。一是积极地组织主题班会活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班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注重过程与形式、忽视效果的情况。为了实现班会实效性与针对性的提升,教师需要结合《中小学德育实施大纲》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设计和实施关于德育主题的班会活动。确保在形式上注重灵活性,激发学生的感受与参与;在内容上形成各种互相联系的主题,一起建构完善的德育系统。这样一来,学生具备非常高的参与热情,从而受到德育体验和德育教育,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像是组织寻访革命先烈的活动,能够组织学生到革命先烈纪念地或者是革命先烈的故乡,从而使学生熟悉革命先烈的一些事迹,让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坚强意志,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像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无人监考的活动,启发学生努力做到自律和自尊;像是组织感恩———感动教育活动,启发学生探究学习、生活、校园中发生的感动的事情或者是人物,让学生自身的感受过程中思考感恩和感动。
(四)有效地统一校园、社会、家庭教育
学生的校园或者是班级生活仅仅是学生全部生活的一个小部分,而需要在学生的全部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部社会生活。德育生活化应当有效地统一家庭、社会、学校,从而使教育的合力形成。因此,德育生活化的开放性要求社会各级都创造一种优良的教育氛围,都关爱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这样具备了优良的社会氛围,即使社会存在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相关的部门也能够加以关注,从而实施有效的解决策略。社会力量的引导和扶持能够促进有关德育课程的改革。为了使学生迅速地融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有所经历与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从而内化道德行为。学校可以建设一些关于环境保护、尊老爱幼、劳动教育、宣传公益、普法教育等的德育生活基地,这种活动可以获得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从而有利于顺利地开展德育活动。事实表明,如此活动生动的生活化的德育形式,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社交能力、心理素质、思想品德、习惯行为。学生生活的一个关键场所是家庭,而学生的首任教师是父母,父母对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体现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德育的生活化需要渗透至所有学生的家庭当中去。教师应当联合学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多多地联系家长,跟家长就学生的德育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实现家庭教育效果的改善,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生活与生存环境,最终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与进步。总而言之,小学德育应当直面生活与回归生活。只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小学德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从而切实发挥德育的功能与价值,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娴:小学生榜样教育研究———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6年第7期。
[2]王瑜:浅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学校“弘毅教育”特色文化[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年第4期。
[3]孙秋白: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年第18期。
作者:陈茗茗 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实验小学教师